南阳宛梆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2011-02-09 05:10
中州大学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剧种南阳剧团

初 健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系,郑州451150)

南阳宛梆的现状及发展的思考

初 健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系,郑州451150)

对南阳宛梆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其传承、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宛梆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获得得更加广阔的市场。

宛梆;现状;发展

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极其珍贵、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宝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形式全球化趋势的增强,许多传统艺术形式正在无奈中走向消亡。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的生存和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曾经创造过无限辉煌的南阳宛梆也面临着这样的窘境。

一、宛梆概述

宛梆是河南省南阳地区的一个稀有地方剧种,它起源于明末清初,旧称“南阳调”、“西调”或“唧唧梆”,建国后改称“南阳梆子”或“宛梆”。宛梆在其形成后,活跃在河南南阳地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周边的湖北、陕西及河南的信阳等地折射,一直是豫西南、鄂西北及陕南的主要剧种。宛梆在其形成后的300多年里,曾班社林立、兴盛异常,深受人们的喜爱。当时南阳各县民间庙会的迎神报赛、春祈秋报、婚丧嫁娶,都要请宛梆戏班表演,到处传唱着“扛起锄头上南岗,嘴里哼着梆子腔”、“桃黍(高粱)地里喊乱弹”的民谣。受中原文化、秦晋文化和楚文化的滋养,宛梆既有中原音乐的平整规范,又有陕西梆子的高亢激越,还有楚乐的委婉清丽,是研究河南梆子早起生态的标本。宛梆唱腔激越奔放,演唱方式极为独特,尤其是用以烘托感情的女声高八度花腔演唱,在我省其它剧种中已经绝迹,系宛腔一绝,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2006年,宛梆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国后,宛梆的发展经历了五六十年代的新生期,“文革”的转折期,八十年代的困难期、九十年代的的奋斗期,目前仅剩下内乡县一家专业剧团还在艰难地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民族艺术火种,宛梆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濒临灭绝的窘境。对这门曾经创造过辉煌的艺术形式,人们充满了叹息和无奈。

二、宛梆发展现状

20世纪70年代是宛梆发展较好的时期,当时南阳地区有大大小小的宛梆剧团100多个,遍布南阳地区的县乡。然而,80年代开始,在影视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冲击下,宛梆演出市场急剧萎缩,观众骤减,开始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目前,全国只剩下一个内乡宛梆剧团还在艰难地维持着这一艺术形式的火种。内乡宛梆剧团也面临着资金缺乏,演员收人微薄,人员极不稳定的窘境。演员由于生计纷纷改行,剧团濒临灭绝的危险。笔者曾多次到内乡调研,在调研期间,经常会听到演员们对自己生活的抱怨,很多人表示如果不是对宛梆心存热爱,仅凭挣碗饭吃的念头,自己就不会在剧团坚持下去。抱怨的人从剧团的台柱到跑龙套的小学员都有。

近年来,宛梆剧团领导班子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稳定剧团的生存,但宛梆的生存依旧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1.宛梆剧团的演出经营状况

宛梆剧团现有正式职工46人,学员38人,退休人员11人,另有兼职演员几十人。人员分为戏曲队、舞蹈话剧队两个演出团和一个旅游服务队。戏曲队的定位是保持宛梆传统特色,每年演出约500场,演出一场劳务费仅300元至800元,累计年收入20多万元,这点收入是无法满足剧团正常经营的。戏曲队演出的剧目既有《黄鹤楼》这样的传统剧目,也有适应青年观众需求的一些情趣戏,如《墙头记》等。舞蹈话剧队和旅游服务队的成立的目的是增加剧团收入,为剧团的发展积累资金,演出内容已基本脱离宛梆内容。舞蹈话剧队的演出主要为迎合现代年轻人的欣赏需求,排演演出内容主要是一些歌舞、小品节目。旅游服务队的演出主要在内乡县衙的戏曲茶座中,为游人表演戏曲唱段、县官升堂、审案等节目。舞蹈话剧队和旅游服务队的演出对增加剧团收入,提高演员待遇起到了一定作用。

2.创作情况

由于剧团发展的窘境,宛梆的创作人员也出现了断层。宛梆剧团的前音乐设计是谢丹枫、程建坤。谢丹枫曾为宛梆剧团设计上演过近150余个剧目,程建坤曾被评选为宛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现二者都已退休。现在的宛梆剧团里,已经没有专职的编剧、导演和音乐设计创作人员。只是程建坤被剧团返聘,参与重要剧目的音乐创作。2006年,内乡县政府隆重举行了“拜师仪式”,程建坤收下剧团两位演奏员——武新建和王克军为徒,为宛梆剧团培养新一代的音乐设计者。近几年宛梆剧团的改编、移植剧目的音乐设计多由他们完成。

在编导方面,剧团现也没有专职的导演。但是宛梆剧团的编创人员大多都是多面手,如马欣、余果、王德英等,他们既能编剧又能导演,有时还兼演戏,艰难地开展着艺术创作。为了提高演出质量,剧团还曾聘请过北京、郑州或南阳的导演进行指导。如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刘小军教授就曾到南阳,为传统历史剧《三院禁约碑》进行指导,此剧目2000年获得了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

三、宛梆发展的思考

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审美观念的转移和多种多样的现代艺术形式的出现,使得艺术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戏曲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一些全国性的重要剧种如京剧、豫剧等,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其生存状态尚可。而像“宛梆”这样的稀有剧种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如果不予以必要的抢救保护,如果自身不倍加努力,就极可能从危机走向灭绝。

如何抢救、弘扬这一优秀的民族艺术形式,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实施文化下乡战略,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根植于乡野的地方戏曲是我国农村文化活动中最具传统和影响的艺术形式。我国大部分人口在农村,伴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在农民文化生活里,戏剧演出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为包括宛梆在内的稀有剧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而丰富多彩的农村民间艺术形式也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藏。从戏剧活动的特点看,地方戏剧的发展都与当地的民风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它的发展往往局限于一定的地域。如果不能很好地服务当地观众(尤其是农民观众),艺术形式就很容易被抛弃直至走向灭亡。宛梆也必须占领农村文化市场,巩固基地,辐射近邻,寻找出路。

2.更新观念,进行改革创新

随着电视、网络等传播媒介的普及,艺术形式的多元化使人们的审美、思维也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艺术工作者要把握艺术的总体走向,更新观念,让戏曲作品跟随时代的脚步,被观众接受喜爱。这方面,宛梆剧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还远远不够,仍有巨大的挖掘潜力。

宛梆的演出多为传统剧目,反映时代的创新性剧目少,面对文艺市场的变化,给自己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宛梆要想生存,必须以市场需求为方向,解放思想,轻装前进。首先,要努力创编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剧目,拉近剧目内容与时代的距离,创编一些反应现代人生活、时代特色的剧目;其次,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针对开业庆典、嫁娶丧葬等不同事件的实际情况,编排形式多样、短小精悍的节目,开拓演出市场,展开宣传,以戏补戏;再次,可根据文艺舞台的发展变化趋势,集百家之长,探索戏剧歌舞化的改革。

在宛梆的唱腔的创作上,可以从豫剧等其它剧种或现代音乐中提取营养来丰富自己,在现代戏中,可以考虑加入重唱、合唱,运用中低音特色声部等,丰富自己的表演手段。

3.加强后备演员的储备和培养

现代剧团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上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剧种的衰败,喜爱宛梆的人群逐渐萎缩,宛梆剧团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状况。在这方面,尽管宛梆剧团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但人才的极度匮乏越来越成为阻碍宛梆发展的极大的难题。1996年和2001年,宛梆剧团开办了两期“小百花”宛梆专业戏校,共招收了70名小学员,培养出一些小苗子。经过两年的正规训练,第一期学员中的22人和第二期学员的26人充实到剧团,为宛梆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尽管如此,剧团仍面临着人才短缺、行当不全的问题。要想真正解决问题,一是招生要形成良性循环,两年一届,不要间断;二是招生要扩大地域,增加招生名额,选拔优秀苗子,提高成才率;三是在师资能力较强、办学条件较好的南阳戏曲学校中增设这一专业,增加人才培养途径。另外也可以较优惠的条件吸引戏剧院校毕业的学生加盟宛梆剧团,提高人才素质。不解决人才培养问题,宛梆就很难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4.加大宣传力度

2003年6月,《中国青年报》刊登了《“天下第一团”唱活内乡宛梆》的报道,2003年7月,中央电视台也曾为内乡宛梆做了专题报道,但是,仅靠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内乡宛梆必须采用更多的途径展示自己,加大宣传。如可送戏到校园,对在校学生进行宛梆艺术的熏陶,通过演出、讲座等活动形式,让下一代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瑰宝,培植新生代的戏迷观众,让这一地方剧种代代相传。可通过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集中人力、财力,邀请国内知名的编剧、导演和舞美人员等对传统经典剧目进行打造,靠精品剧目赢得观众,赢得更高层次的演出市场,让更多的戏迷了解宛梆,认识宛梆的精髓,感受其深厚魅力,直至宛梆能成为一个文化品牌,成为南阳吸引各地企业、商家投资的广告平台,为当地吸引资金,也为自身发展提供经济支持,进而实现良性互动。

5.政府的支持不能间断

多年来南阳市对宛梆及内乡宛梆剧团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在财力和政策上都给予了大力扶持。在财力上,政府为宛梆剧团提供60%的经费开支,40%靠剧团创收。在政策上,政府在确保剧团正确发展方向的同时,给其以较大的自主权,剧团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剧种的特点和自身的条件展开各项演出活动。为这一稀有剧种的发展提功了积极、有效的保障。

任何艺术形式,决定它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是它能否顺应时代的前进和发展。宛梆只有紧扣时代脉搏,大胆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被人民群众所喜爱,获得得更加广阔的市场。愿宛梆这朵艺苑奇葩不断传承,再创辉煌。

[1]张文敏.论传统戏曲审美条件下宛梆的剧目创建与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7).

[2]别志安.从“宛梆”看河南濒灭剧种的生存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4).

[3]靳义增.从宛梆看河南濒危剧种的生存和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4).

(责任编辑 王玖)

I236.61

A

1008-3715(2011)01-0085-02

2010-12-16

初健(1973—),男,河南洛阳人,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猜你喜欢
剧种南阳剧团
“秧歌”的戏剧化与“剧种”定型
新兴剧种的建构理念与文化再生
《中国戏曲剧种剧种全集》(西藏卷)首出成果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欢迎加入“蓝狐狸小剧团”
一朵盛开在大美南阳的爱心之花
现状与思考——写在江西剧种普查之后
南阳人大“四有”监督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