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文化对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及实现途径

2011-03-19 15:44谭丽娟周良荣刘慧玲
卫生软科学 2011年10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大学医院

谭丽娟,周良荣,刘慧玲

(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大学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一种以育人治学为本质属性的高级文化形态[1]。附属医院总是与高等医学院校密不可分,因此大学文化也对附属医院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 大学文化对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大学文化作为一种高雅文化,是社会文化中进步成分最集中的部分,是社会文明的标志。高等医学院校文化对附属医院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文化的引领

大学文化是精神文化的制高点,现代大学“从其诞生以来,聚集大量科技、文化精英,通过知识传播、知识创造,以及与社会的互动而对社会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也就是说大学具有与生俱来的、更为独有的、影响更为深远的引领文化的功能”[2]。附属医院本身就是高等医学院校的一部分,医学院校文化的氛围及其内涵必然对附属医院文化产生潜移默化的浸染。大学文化厚重的文化土壤、高品味的精神追求、大学的教学科研活动、师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模式、严谨的治学风气和优雅的生活环境,时刻引导、辐射、熏陶、规范着附属医院的精神生活,提高着附属医院的文化品味和文明素养。如此一来,大学往往成为附属医院文化的引领者。

1.2 培养和吸纳高层次人才

“人”是主体,人力资源作为第一战略资源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文化对附属医院人才建设的影响,首先表现在高等医学院校是附属医院人才培养的基地,附属医院的医疗、管理、科研人员特别是骨干人员,基本上都是医学院校培养的。除此之外,医学院校尤其是名牌医科大学吸纳了大量高层次人才。因为高水平、大规模教研机构对人才有很强的汇聚作用——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大量的高校教师,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大学生,使大学成为文化科技人才高地,极大地提高了附属医院的人才竞争力。

1.3 增强科研与技术创新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世界,是个体间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学术勃发的世界”[3]。大学是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阵地。由于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上与高等医学院校的密切联系, 大学强劲的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为附属医院科技创新提供源源动力,使附属医院科研与技术创新能力具有非附属医院很难达到的水平,为附属医院文化建设注入活力与生机。

1.4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良好对外文化交流,可以促进附属医院文化与国外文化的流动融合,增强附属医院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提升附属医院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医学院校是附属医院与外地、外国的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医学院校通过校际合作、互邀讲学、交换访问学者、出国留学、招收留学生、召开学术会议、发表科研成果、手术示范、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为附属医院与外地尤其是海外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对于附属医院来说,它可以方便地依托这一平台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1.5 打造个性化文化

由于每个医院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历史传承、医院的性质和职能,医院职工的素质和医院的外在形象都不尽相同。因此,各医院文化既有和其他医院共同的本质即共性,又有其自身的个性特色。医院的文化特色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生命力所在,一个医院如果没有自己的医疗特色,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氛围,就难以吸引病人,医院也就难以生存与发展。

附属医院文化建设是糅合了绵延的高校“文化基因”的、紧密结合本校历史传统、自身的条件及所处的地位而且与高校文化的品味相符合的医院文化建设[4]。高等医学院校丰富而厚重的文化积淀成为附属医院独特的文化资源:职工群体长期形成对医学院校的认同感,归属感;依托医学院校的学科优势形成附属医院的特色学科专业;医学院校的科技创新成为附属医院创新医疗技术的源头。这些都成为打造附属医院个性化文化的基础。

2 大学文化促进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途径

2.1 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长期以来大学被称之为“象牙塔”,虽然大学与附属医院有着“亲缘”关系,但大学与附属医院的交流依然不畅,要充分发挥大学文化对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必须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否则大学文化无论怎样先进也不能对附属医院产生影响,大学文化怎样丰富也惠及不到附属医院职工。大学文化与附属医院文化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应是报纸、刊物、电台、电视台、网络、手机等媒体的集合,如学校校报、学报、学校电台、学校电视台、校内网站、校内手机等。通过打造网络化信息平台,定期将高校文化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全面告知附属医院,为附属医院共享高校先进文化资源提供前提。

2.2 建设开放式校园,实现文化共享与共建

文化共享与共建指高等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达成一种制度契约,一方面鼓励大学文化的主体(大学人)走出大学,与医院文化的主体在最广范围内进行文化、科学、技术、生活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推动大学在最大意义上向附属医院开放各种文化设施、共享各类文化资源。如开放重点实验室、大学课堂旁听、参加大学组织的大型文化活动、听取大学举办的各类重要学术和报告、开放大学图书馆、开展医学特色的由高校教师和医院医护人员联合带队的大学生的志愿者行动、“三下乡”活动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开放式校园,让附属医院共享高校先进文化资源,提升附属医院文化,并且在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的文化互动中,实现文化共建。

2.3 加强教学、医疗、科研合作

附属医院与高等医学院校不可分割,他们在教学、医疗、科研方面相互合作,共同促进我国医学教育与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合作过程中大学文化与附属医院文化的冲突、交融乃至对附属医院文化的提升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并具有深远的影响。教学方面,医学院校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附属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优化临床实践环节,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机制是一致的。同时,医学生们既深深地浸染到医学院校文化,也受到附属医院文化的熏陶,他们是文化的使者,在教学合作中传播和融合医学院校文化和附属医院文化。 医疗方面,医学院校作为整合资源的平台,加强对各附属医院的帮带工作,组织附属医院的各优势特色项目在医院间交流,发挥医院集团资源共享的优势,在医疗合作中辐射、实践着高校文化。科研方面,附属医院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条件和技术平台,选好重点研究攻关项和特色医疗项目,加强特色学科的联合与合作,增加医院附加值,树立医院品牌形象,在科研合作中践行高校创新文化。

2.4 深入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相关研究

目前,从现有的理论成果来看,关于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见,而且缺乏系统的、理论性研究。从医院文化建设的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水平不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医院文化管理水平,甚至比不上国内其他行业的一些优秀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高校附属医院由于拥有非附属医院所不具备的科研优势,更有必要、有条件投入力量研究自身文化建设。高等医学院校和附属医院都要投入专业人才和资金,建设一批医院文化研究基地,重点研究国家新医改条件下的医院文化建设、高校附属医院文化建设、高校文化和附属医院文化的互动关系等重要课题。

大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文化是文明程度较高的文化。一所高水平的附属医院必须依托一所学科齐全、学术水平较高的医学院校。只有以医学院校为依托,不断吸收医学院校的先进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附属医院文化,推动附属医院文化建设。

[1]张桂霞,曹 胜,王瑞芳.当代大学文化结构分析及其建设路径[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5):22-27.

[2]赵沁平.发挥大学第四功能作用引领社会创新文化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9.

[3]张楚廷.高等教育哲学通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4-86.

[4]李 霞.加强大学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0,(5):57.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大学医院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为县级医院定锚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