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48例

2011-03-30 12:57黄双才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14期
关键词:瓣膜复发率微创

黄双才

河南省嵩县旧县镇卫生院,河南 嵩县 471400

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或加做经皮缝扎术治疗1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共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70例,随机选取148例作为治疗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为主进行治疗;另122例行传统的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作为对照组。148例患者中,男117例,女31例;年龄32~69岁,平均41岁;病程2.5~42年,平均12.3年,均呈典型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表现,伴随有患肢酸胀、沉重,皮肤呈静脉走行区色素沉着,下肢浮肿,足部溃疡、淤滞性皮炎及浅静脉炎等。所有患者经Trendelanburg 实验报告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erthes实验显示深静脉血行通畅。148例患者中行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检查97例;做下肢深静脉测压2例,均未发现有深静脉阻塞表现,无严重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1.2 手术方法

治疗组:暴露手术区域,描记曲张静脉,先在腹股沟区股动脉内侧做一斜行切口,长度为2 cm,显露大隐静脉主干及各属支静脉,并将各属支静脉结扎切断,保留腹壁浅静脉、旋骼浅静脉。在内踝上方大隐静脉投影处做1 cm纵切口,使大隐静脉充分暴露,将其切断后行远端结扎。从静脉近心端插入剥脱器,沿血管走向推进到腹股沟部位(如果在推进中途受阻,应在受阻处做一小切口,将剥脱器从受阻部位上方插入,即可推进至腹股沟),在进入卵圆窝前1 cm处,切断其大隐静脉,在近心端做双重结扎术,然后从切口顺血流方向抽拉剥脱器,将大隐静脉主干抽出后立即沿剥脱部位按压止血(不少于5 min)。在标记部位做0.5~1 cm长小切口,沿皮下充分游离曲张的静脉团,将其小心剥脱,如果仍有出血,可再做一小切口剥脱;若出血停止即说明该处曲张静脉已被剥脱干净。对于轻度曲张的浅静脉属支可采用经皮缝扎、皮外用纱布加压垫后打结等方法阻断血流。如遇明显曲张之静脉团,为免剥脱时出血过多,可用吸收线作皮下静脉团环包缝扎术。将各切口做皮内缝合,自足踝至大腿根部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第1天即可下地活动,第3天拆除绷带,改用弹力袜子,第4天如无异常表现,即可出院。所有患者术后7 d拆线。

对照组:采用传统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

2 结果

2.1 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表1 两组患者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平均住院费用(元)治疗组 148 5.5±0.2 23.6±4.5 3.5±0.9 1308.4±120.9对照组 122 9.4±0.5 29.1±2.9 7.5±1.2 2562.3±221.5 P <0.05 <0.05 <0.05 <0.05组别 n 平均切口长度(cm)平均手术时间(min)平均住院时间(d)

2.2 疗效及复发率比较

全部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2个月~5年,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及体征均有减轻或消失,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有3例(4条患肢)复发,复发率2.03%;对照组复发11例,复发率9.9%,在复发率方面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单纯大隐静脉浅静脉伸长、迂曲而呈区长状态,多发生于从事持久站立工作、体力活动强度高,或久坐、少动的人。其病因和病理主要是由于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导致浅静脉曲张。静脉壁薄弱和静脉瓣缺陷,主要和遗传因素有关。任何增加血柱重力的后天因素,如长期站立、重体力劳动等使瓣膜承受过度压力,不能紧密关闭。循环血量经常超负荷,也可造成压力升高,静脉扩张,从而形成瓣膜关闭不全。当隐-股或隐腘静脉连接处的瓣膜遭到破坏而关闭不全后,就可影响远侧和交通静脉的瓣膜。因为离心越远的静脉承受的静脉压越高,所以小腿部静脉曲张比大腿部更为明显[1]。

关于原发性和继发性浅静脉曲张的鉴别,孙建民等[2]认为Perthes试验只能用于判断下肢深静脉是否通畅,对继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深静脉再通或完全再通患者检测结果呈现模棱两可或完全无效的结果。因此,对怀疑有下肢深静脉病变的患者均应常规做下肢深静脉造影或下肢深静脉彩色超声检查。如果下肢深静脉返流不十分严重,即视为非手术适应证。

传统手术方式有一定的缺陷,如临床上常遇到小腿部静脉极度曲张的病例,范围广泛,呈极度迂曲或蔓状改变,甚至静脉血管接成团状、球状,剥脱探条不能顺利插入,不能进行多切口分段抽剥,既不能使广泛的静脉曲张完全消除,在小腿上也容易留下严重的手术疤痕。笔者所在医院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微创剥脱术加经皮缝扎法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本术式优点:①在内踝上方1 cm做一小切口,顺行插入静脉剥脱器,避免了小静脉被误伤,同时也能准确定位。②对于下肢曲张的静脉团做0.5 cm的小切口行剥扎术,对轻度曲张的静脉采用经皮缝扎术以达到阻断血流的目的,全部手术切口总长度约为4.5~6.5 cm,可以使患者痛苦明显减轻。③由于采用小切口手术。故所有切口均可使用公缝合或用以用胶条封闭,不必拆线,术后愈合速度快且不遗留明显疤痕。④术后的并发症少,复发率与传统手术相比明显减低。治疗组有5例复发,复发部位均为膝盖以下局部曲张的浅静脉;对照组11例复发,且复发程度较治疗组严重。据分析,术后早期复发可能与术前描记不全或大隐静脉主干剥脱不全有关,晚期复发可能由于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引起。

综上所述,本术式符合微创治疗的原则,减少创伤,术后恢复快,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肯定、容易掌握[4],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大幅度缩短了患者住院天数(单侧下肢静脉曲张仅住院3.5 d),长期观察疗效满意,费用低廉,值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应用。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9-641.

[2]孙建民,张培华.各种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的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1985,23(5):313-316.

[3]宁琦彪,袁正.微创手术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352例[J].医学创新研究,2007,6(18):70-71.

[4]李慎廉,乔岩礼,魏洪伟,等.微创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手术的体会[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9,22(4):67.

[5]林桦.静脉腔内激光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手术配合及体会[J].微创医学,2009,4(6):13.

[6]吴文建.高位结扎加导管引导下泡沫硬化疗法治疗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J].微创医学,2011,6(2):19.

猜你喜欢
瓣膜复发率微创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烂”在心里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