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湿热证临床研究

2011-06-15 06:23马小丽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桑白皮变应性麻黄

屈 静 段 颖 马小丽 支 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为鼻痒、喷嚏、流涕、鼻塞等。笔者采用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湿热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北京同仁医院2009年3月-2010年1月变应性鼻炎湿热证患者 100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1)具有鼻痒、喷嚏、鼻分泌物和鼻塞 4项症状中至少 3项;(2)鼻腔检查可见鼻黏膜苍白、水肿或充血、肿胀;花粉症患者往往有明显的结膜充血、水肿,严重者眼睑肿胀;(3)变应性皮肤试验呈阳性反应,至少1种为(++)或(++)以上。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鼻渊湿热证拟定:鼻塞,流涕缠绵不愈,阵发性鼻痒、喷嚏,鼻黏膜充血肿胀,伴头昏,食欲不振,口苦咽干,小便黄,舌苔黄腻,脉濡数。纳入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者,年龄18~60岁,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的患者。排除近2周内服类固醇药物和1周内服过抗组胺类药物或外用类固醇制剂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心、肝、肾等疾病者;合并严重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疾病者;合并哮喘发作者。其中常年性变应性鼻炎45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 治疗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18~58岁;病程 1~12年。对照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 18~56岁;病程 1~10年。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鼻敏汤口服治疗,为超微颗粒制剂,由北京康仁堂药业提供。药用:麻黄1g,生石膏 30g,黄芩 10g,桑白皮 10g,辛夷 10g,炒苍耳子5g,生薏苡仁20g,羚羊角粉1.2g。每日 1包,分 2次,开水适量,泡20min后温服,连药渣服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 (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40082),每日喷鼻2次。两组疗程均为28d,于治疗开始前1周及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变应性鼻炎药物。随访1年,有4例失访脱落,其中治疗组1例,对照组3例。

1.3 观察项目观察两组疗效、症状积分变化(标准见表1)及血清IgE含量变化。

表1 症状计分标准

1.4 疗效标准计算治疗前后总分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100%,≥66%为显效,65%~26%为有效,≤25%为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及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见表2。结果示两组治疗4周及随访1年后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 4 周后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症状及体征积分比较 (分,±s)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4周治疗组 50 11.33±2.10 5.54±1.72*对照组 50 11.24±1.88 5.01±1.91*随访1年6.37±2.54*△8.28±2.01*△

2.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3,表4。结果示两组近期疗效相近 (P>0.05);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

表3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n)

表4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 (n)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比较见表5。结果示两组治疗4周及随访1年后血清IgE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比较 (IU/mL,±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含量比较 (IU/mL,±s)

组 别 n 治疗前 治疗4周治疗组 50 137±10.21 45.53±11.01*对照组 50 140±12.88 42.24±10.85*随访1年60.37±15.42*67.28±13.16*

3 讨 论

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目前变应性鼻炎的治疗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物理治疗5类。吸入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第1线,最为有效的抗炎治疗药物[3-4]。IgE是变态反应性炎症的重要介质,在变应性炎症的速发相和继发性反应中均起到关键作用。IgE与肥大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gE受体相连,在抗原作用下IgE交联,激活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释放炎性介质;IgE通过与低亲和力IgE受体相连,调节B细胞免疫反应,增强其抗原递呈功能;IgE还能通过正反馈机制调节IgE受体水平,从而影响变应性炎症反应[5]。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学“鼻鼽”范畴,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自古有寒热之别,主寒者如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肺气通于鼻,其脏虚冷,冷气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主热者如《素问·玄机原病式》“或言鼽为肺寒者误也,彼但见鼽涕鼻塞,遇寒则甚,遂以为然,岂知寒伤皮毛则腠理致密,热气怫郁,而病愈甚也”。目前临床医家论治变应性鼻炎,多认为由脏腑虚损,正气不足,寒邪侵袭所致[6-8]。鼻敏汤为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子孔嗣伯及唯一学术继承人支楠所创,由麻黄、生石膏、黄芩、桑白皮、辛夷、炒苍耳子、生薏苡仁、羚羊角粉组成。方中麻黄味辛发散,善于宣达肺气,配伍石膏性凉而微寒,味咸而兼涩,清解肺经气分之热,石膏倍用于麻黄,宣肺泻火而不助热,是惯用配伍;黄芩性味苦寒,功能清热燥湿,善清肺胃之湿热,桑白皮甘寒性降,主入肺经,能清泻肺火兼泻肺中水气,二药助石膏清肃协同,共除肺经湿热;辛夷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升肺胃之清气,善通鼻窍,炒苍耳子温和疏达,味辛散风,苦燥湿浊,二者皆善通鼻窍以疗鼻塞诸症;生薏米淡渗甘补,既健脾补中,又能渗除脾湿,药性偏凉,除湿而不助热;羚羊角粉咸寒质重,善能清泄心肝之热,且本品凉而不遏,质重而性灵,佐用以清泻内火。整方具有清热利湿、开窍宣肺之功效。 现代研究证实,麻黄水提物和醇提物能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而发挥抗过敏作用,同时又能直接兴奋α-肾上腺素受体,使末稍血管收缩,有利于鼻黏膜肿胀的减轻[9]。石膏能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间比例关系,调整T淋巴细胞的平衡,并能解除细胞免疫的抑制状态,提高细胞免疫功能[10];黄芩和黄芩素对主动和被动过敏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机制是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和介质释放所需的巯基酶活性,从而抑制组织胺,慢反应物质的释放[11];桑白皮能对抗白三烯 D4(LTD4)引起的气管水肿以及LTD4和组胺引起气管痉挛性收缩[12];辛夷、苍耳子能对抗组胺,抑制异常免疫反应。薏苡仁对体液免疫有增强作用[13]。

本观察表明,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可靠。但此次样本量偏小,今后可扩大样本量,增加指标检测以更深入研究。并且可以通过制造动物模型,探讨鼻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微观机制,为开发成熟制剂奠定基础。

[1]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喉科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4-115.

[3]殷明得.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新进展[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1,25(2):66-68.

[4]周兵,张罗,王向东,等.第10届国际鼻科大会和第22届国际鼻部感染和变态反应研讨会侧记[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39(3):186-187.

[5]David H,Broide,Lajollacalif M D.Molecular and cellulamechanismsofallergicdisease[J].JAllergyClinImmunol,2001,108(2):65-71.

[6]郑彦,李明珍.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308例的体会[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8(3):139.

[7]鄂永安.小青龙汤合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变应性鼻炎80例[J].陕西中医,2003,24(12):1093.

[8]晏诺恒.浅谈温补法治疗过敏性鼻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1):23.

[9]王树鹏.麻黄细辛附子汤对变应性鼻炎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9):562-563.

[10]孙姝.石膏的药理作用与微量元素的探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5):170.

[11]彭贵阳.治疗变应性鼻炎常用42种中药药理探讨 [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5,3(1):48-49.

[12]杨乐,陈泣.桑白皮研究进展[J].江西中学院学报,2007,19(3):98-100.

[13]卓新凤.薏苡仁的药理研究与临床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211-212.

猜你喜欢
桑白皮变应性麻黄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脑梗死合并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行呼吸康复的探讨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A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Influenza
Systematic Pharmacological Strategies to Explore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Ma Xing Shi Gan Decoction on COVID-19
桑白皮中sanggenon B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麻黄-杏仁药对成分-效应间变化规律
桑白皮对肾源性水肿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UPLC法同时测定桑白皮中8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