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大黄对肝性脑病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血氨水平的影响

2011-06-15 06:23周祯祥
中国中医急症 2011年8期
关键词:肝性果糖脑病

李 军 周祯祥

1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2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5)

在临床上应用生大黄口服或者保留灌肠治疗肝性脑病(HE)取得较满意疗效[1-3]。 近年研究发现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氨(BA)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4],本实验旨在观察生大黄对肝性脑病大鼠TNF-α和BA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参考。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体质量(200±20)g,购自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合格证号:2009A052。

1.2 试剂及药品生大黄煎制成含生药质量浓度为1g/mL大黄水煎液,置于冰箱4℃保存备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规格:5.0g/10mL,由丹东康复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201。四氯化碳(CCl4,分析纯),由老河口市石油化工总厂生产,批号:090802,用液体石蜡配制成 20%的CCl4石蜡溶液;TNF-α(ELISA)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检测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

1.3 分组及造模70只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各20只。HE大鼠模型制作参照文献[5]方法。除假手术组外,采用CCl4诱导,结扎、切除2/3肝脏,建立大鼠HE模型。实验开始每日1次给大鼠灌胃20%CCl4石蜡溶液5mL/kg,连续2d。手术前大鼠禁食12h,在戊巴比妥钠麻醉下背位固定于手术板上,无菌操作,沿腹正中线上腹部小切口开腹,暴露肝脏,依次在肝蒂部结扎左前叶及中叶,将此两叶切除;然后再将暴露的肝右叶结扎,但不切除。假手术组相应地同时灌胃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并行假手术(剖腹但不切肝)。于实验第5日(术后禁食24 h)开始,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分别予生大黄水煎液5g/100g、乳果糖0.5g/100g灌胃,连续灌胃3d。实验第8日全部大鼠在乙醚麻醉下脑电图检测和心脏采血。

1.4 标本采集与检测脑电图检测:采血前,各组大鼠均在乙醚麻醉下俯卧,安置额枕骨间电极,用八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脑电图。血清生化指标:取血5mL,离心取血清,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检测血清 TNF-α、BA、AST、ALT 水平。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大鼠死亡率比较假手术组大鼠无死亡,模型组死亡率为 60%(12/20),生大黄组死亡率为 30%(6/20),乳果糖组死亡率为35%(7/20);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生大黄组与乳果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组大鼠脑电图变化假手术组大鼠脑电图以α波为主,无明显异常;模型组大鼠脑电频率变慢,波幅变小,多以宽大的δ波为主;与模型组比较,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大鼠脑电的频率变快,尤其生大黄组接近于正常组,可见α波型。

2.3 各组大鼠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比较见表 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BA、AST、ALT水平显著升高(P均 <0.01);与模型组比较,生大黄组和乳果糖组大鼠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0.01);生大黄组大鼠血清 TNF-α、BA、ALT 水平较乳果糖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各组大鼠血清TNF-α、BA、AST、ALT水平比较 (±s)

表1 各组大鼠血清TNF-α、BA、AST、ALT水平比较 (±s)

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乳果糖组比较,▲P<0.05。

AST(U/L)120.53±18.65 425.32±58.62△△316.45±42.24△*351.52±46.22△*组 别 n TNF-α(pg/L)BA(mg/L)1.05±0.42 4.63±1.62△△生大黄组 14 112.46±26.43△**▲ 2.08±1.08△*▲乳果糖组 13 186.37±41.59△** 3.12±1.36△△*假手术组 10 51.38±9.42模型组 8 514.54±82.64△△ALT(U/L)52.25±10.52 942.67±185.36△△426.48±128.57△△*▲582.34±165.61△△*

3 讨 论

HE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综合征[6]。目前HE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数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氨中毒学说仍占主导地位。BA来源分体内代谢产氨和肠道内产氨,入血后在肝脏中经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由尿排出。肝脏损害时,不能将进入肝脏的氨都转变为尿素,使BA升高[7],氨进入脑细胞后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使Na+-K+-ATP酶活性减低,ATP缺乏,能量供应不足,以致不能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活动,从而引起昏迷。BA在H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能否降低BA浓度在临床上是衡量药物疗效和评估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临床上常采用综合性治疗,尤其是降低BA水平来控制HE的出现[8]。TNF-α是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促炎症细胞因子,它对机体炎症反应起着重要促进作用,可刺激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向肝组织内移动、浸润,放大肝组织内炎症应答,加重肝脏组织炎症损伤。TNF-α和BA在肝硬化合并HE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它们可能直接参与肝细胞功能损伤和HE 的发生[9]。

HE 属于中医学“神昏”、“痴呆”、“厥逆”、“癫狂”等范畴。 下法是中医学八法之一,是通过荡涤肠胃,将停留在肠胃的有害物质从下窍而出,以祛除病邪的一种方法,以通里攻下的方法有效防治肝性脑病[10]。生大黄具有通腑泻下,荡涤肠道积滞功效,本实验中,造模后大鼠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在经过乳果糖和生大黄的治疗后,血清TNF-α、BA、ALT、AST水平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生大黄组大鼠血清TNF-α、BA、ALT水平较乳果糖组低,生大黄疗效优于乳果糖。本研究结果显示,生大黄可改善大脑诱发电位异常和肝功能、降低血清TNF-α和BA水平,对大鼠HE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生大黄泻下作用,缩短肠道对氨、内毒素等有毒物质的吸收,抑制TNF-α对肝脏组织炎症损伤有关。

[1]王堂明,邱波,李树民,等.生大黄粉口服治疗肝性脑病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28(6):558-559.

[2]舒生虎.生大黄预防肝性脑病67例效果观察 [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6):53.

[3]李宜琴,马瑞英.单味大黄煎汤保留灌肠治疗30例肝性脑病及护理[J].陕西中医,2010,31(2):178.

[4]奕月香,靳静.肝性脑病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血氨水平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6):84-85.

[5]熊益群,周大桥,李航森,等.实验性大鼠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的研究[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2(6):340-342.

[6]陆伦跟.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5):304.

[7]徐如祥,肖华.现代临床昏迷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3:311-327.

[8]郭惠学,边壮.综合降低血氨浓度治疗乙肝肝硬化引起的肝性脑病[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21-22.

[9]郭长青,黄宏春,李继昌,等.肝硬化腹水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临床荟萃,2005,20(2):91-92.

[10]闫威,杨玉洁,刘铁军,等.毒消肝清颗粒对肝性脑病大鼠脑电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249-250.

猜你喜欢
肝性果糖脑病
输注人血白蛋白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显性肝性脑病发生率并提高其缓解率
果糖基转移酶及低聚果糖生产研究进展
HPLC-ELSD法测定不同产地麦冬及山麦冬中的果糖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1-O-[3-(2-呋喃基)丙烯酰基]-β-D-吡喃果糖的合成及应用
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研究
头颈部肿瘤放疗引起放射性脑病的诊断和治疗
标准·方案·指南
——2014肝性脑病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