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2011-08-15 00:54巩庆伟
当代体育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巩庆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10024)

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巩庆伟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 江苏苏州 215021;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徐州 210024)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体育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学质量同样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的发展,作为新时期的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除了发展学生一般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还肩负着提高学生职业体能和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本文对影响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影响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为有效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高等职业院校 体育教学质量

1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1.1 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上级文件的执行力度直接影响着体育课教学质量

在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学校领导是否重视学校体育,直接影响了学校对体育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影响着学校对体育的投资力度;轻体育者可以将上级部门文件置之不理、不予执行,或敷衍了事,往往造成体育基础建设匮乏,体育设备不齐全,器材得不到更新,设施、器材数量质量得不到保障,导致活动场地局限,活动器材短缺;在课程设置方面,以专业课为主,体、艺课程靠边站,导致体育课程开设的学时数不能保证,对体育课教学持可有可无态度;在课程评价方面,对体育教师的要求和考核不够严格,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没有评价,长期以往形成一种“放羊式”教学现状,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的发展。

1.2 体育教育思想的落后,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常常是本科院校体育的复制品,体育教学常常片面强调传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要任务。而现阶段很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体育发展滞后,体育教育思想落后,体育课程设置模式陈旧,完全没有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社会需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自己的教学大纲。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教学理念陈旧,授课形式单一,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纯粹的应付式教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学生对体育课已经怠倦,毫无兴趣可言,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1.3 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一定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和评价观念的影响,对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大多是侧重体育教师本人,如体育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教学组织能力等。评价的细节常常会反映在体育课的队形是否整齐、服装是否统一、学生是否听从体育教师的指挥,体育教师的示范是否规范,体育教师的语言是否简明准确,教学手段是否多样化,队形的调动是否合理,评价的内容也有一些涉及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运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学生的练习强度和密度”、“学生的配合意识”,但是往往忽略了师生的共同探究、学生的参与体验情况、运动的分享、学生的协作情况。最终评价的重点还放在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现方面,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施教中创造教学价值的过程,重视学生运动知识技能变化,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变化等。

1.4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不合理

大多数高职院校对学生体育课成绩的评价通常还是以学生对某一项或者几项技术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为主要的评分依据,大多忽视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忽视了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的进步和参与的态度,作为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他们需要的是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我们的评价常常是技能分数占总分的比重大,身体素质占得比重小,没有显示过程评价指标和心理健康指标,甚至有的学校还不考身体素质,所以同样影响着体育的教学质量。

2 提高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2.1 转变观念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的投入

高等职业院校学校领导应该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真正把体育教育当作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由分管领导直接挂帅开展学校的体育工作;体育部(系、室)独立建制;确保学校体育设施符合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体育场地、器材配备目录》的比配标准;按要求每年下拨公共体育课程体育经费能保证课程教学、群体活动的需要;严格执行上级有关部门下发的体育教育文件,关注学校体育的发展,合理规划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器材的配备,规划体育师资的配备,关注体育教师的待遇,同工同酬,为教师提供优质的体育教学、训练、比赛场地;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2.2 明确教学目标、转变教学理念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思想”要始终贯穿于学校体育教学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运动技能,还要增强体质,掌握各种体育锻炼方法,储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相关职业体能涵养,提高职业体能,培养终身体育观的形成,特别要强调以终身的视角来看待学生体质的增强。学校体育课程安排、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必须围绕学校的培养方案的总目标设定。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特点、专业学习以及将来工作的需要,在传授体育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方法的同时还要传授给他们对专业学习和工作有帮助的体育知识,如:发展相关身体素质的方法手段、职业疾病的预防措施、医疗保健知识、医务监督、体育养生、体育疗法、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措施等内容。

2.3 拓展体育运动项目、丰富课程内涵

高等职业体育教育兼备高等体育教育和职业体育教育的双重属性,不仅要完成增强体质的本职任务还要充实和完善学生对职业活动有益的体育教育知识、职业体能储备和运动技能储备。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开设传统的球类运动项目等,还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拓展体育运动项目、丰富课程内涵,在普遍开设的体育项目基础上拓展运动项目,如开设:休闲体育项目、人文体育项目、运动营养与减肥、健身健美、定向运动、拓展运动等项目。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要以育人强身为目标,力求使课程内容在符合发展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素质前提下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适应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考虑将来职业工作对体育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与体育有关的身体训练,如:训练学生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耐力素质、搬运能力、攀爬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的职业储备一定的职业体能。只有体育课程的内容丰富了才能更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热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4 教师业务素质和知识面直接影响着体育课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脉搏,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师生观、人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同时具备探索创新的科研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灵魂,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加强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突破口,体育教师已不能再是仅仅懂得一些运动技能的教师,而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丰富的经验等,应该是技巧通达的教育者,是一个育人的艺术家和教学的工程师,要努力成为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这对我们教师的再培训和师资的再引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必须对本校各专业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专业发展的现状,同时还要加强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了解各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专业的特点以及职业体能的需要,能够结合职业院校的特点,将职业特点融入到体育运动实践中去,让学生提前感受未来专业的体能需要,并通过练习积累一定的职业体能和运动技巧实现体育运动的正迁移。

2.5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元化

学生个体的多样化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反映,这就要求体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必须多样化,要结合项目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评价标准,要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特点,要寓教于乐,发挥体育游戏、比赛等教学组织手段,努力改变过去那种死板的“传教式”和“说教式”教学方法。通过示范、讲解、练习、互动、讨论、评价、欣赏、探索、操作等过程获得一定的体育知识。充分使用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如电脑视频、录像、录音、幻灯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各运动技术和动作方法,重视研究开发和应用体育教学软件,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快乐体育和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达到锻炼的目的,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拼搏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精神品质。

2.6 对学生的评价指标要具有科学性

要合理的安排每学期的考试内容,对技能考试的难度要把握好,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特点,对体能测试的内容要适当的提高要求,增加素质成绩在总评中的比重,在教学中通过体育游戏、体育比赛等组织形式充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快乐的参与中获得技能的提高减轻学生对体育考试的恐惧,同时注重过程考核,强调参与意识,实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对运动能力差、基础差的学生强调的是积极努力,关注的应该是他们的进步幅度,对他们这些特定的个体体育成绩不能实行一刀切的原则,评分标准的制定要符合实际情况,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给学生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不能让学生望而生畏,体育成绩要尽量做到对每一个同学作出合理的评价。

2.7 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要多元化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体育教学质量评价通常是由体育教师、学生和其他评价者共同参与完成,需要体育教师本人和学生对评价的积极参与,为了有效提高评价的效果必须建立多元的评价主体,我们可以将教师自评、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进行综合的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学生评教”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是最为有效的手段,提高学生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非常必要,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公平公正的进行评价,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评价尤为重要,当然,能否更好的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处理好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如果操作不当将挫伤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1]探析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J].科教文汇,2009,11.

[2]新视域下高职体育教学应突出职业特色[J].新课程研究,2010,3.

[3]关于提高高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5.

[4]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改进[J].林区教学,2009,6.

G807

A

2095-2813(2011)11(c)-0054-02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