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90例

2012-01-28 13:08刘君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颊车攒竹面神经

刘君玲

(河南省禹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针灸科,禹州461670)

周围性面瘫,俗称 “歪嘴”,病因为面神经运动纤维发生病变造成,病变位于面神经核以下部位,临床表现为眼睑不能闭合、皱眉、鼓腮漏气、嘴歪眼斜等,可伴有听觉改变或舌前2/3的味觉减退或唾液分泌障碍等。本病治疗早期多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为主,后期以促进神经机能恢复为其主要治疗原则。自我院运用针灸联合按摩治疗此症以来,取得较好之临床疗效,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周围性面瘫患者90例,均经 《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确认为周围性面瘫。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9岁,平均 (36.7±3.2)岁;左侧56例,右侧34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7年;病情轻度10例,中度61例,重度19例;分期:急性期67例,恢复期17例,后遗症期6例;诱因:受凉62例,带状疱疹9例,中耳炎2例,原因不明17例。

1.2 治疗方法 针灸配合按摩。

1.2.1 针灸 于每次就诊时,先点按翳风穴后再配合针灸治疗。穴位选取:百会 (头针对侧运动区下2/5)、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翳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健侧合谷。具体方法:嘱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针具与腧穴处常规消毒后,将针常规刺入各穴区1~1.5寸,百会和运动区行强刺激捻针3~5min,其他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之后运用电针治疗,先用连续波,电流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百会和头针对侧运动区下2/5、攒竹和丝竹空、迎香和地仓、翳风和下关各通一组电针,通电20min;然后再用疏密波,以患者面肌可见收缩、牵拉者为佳,但不可强求,电流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攒竹和丝竹空、迎香和地仓各通一组电针,通电10min;然后留针10min后起针。若病情顽固者可配用透穴针法:颊车透四白、地仓透颊车、阳白透太阳。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2.2 依据患者病情配合按摩 嘱患者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先以双手中指、无名指在患者左右面部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承泣、四白、迎香、下关、人中、地仓、承浆、颊车、翳风等穴揉按,力量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好,然后再适当的按摩面部肌肉纹理及按头撮耳。喷雾按摩30min,可见面部皮肤潮红,患者感觉面部灼热。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1]痊愈:两额纹、鼻唇沟对称,睑裂闭合全,面部表情正常,人中沟不偏,口角不歪,鼓腮吹风时不漏气,食物不滞留。显效:患侧额纹稍减,鼻唇沟稍浅,睑裂闭合全,发笑时人中沟及口角稍偏歪,鼓腮吹风时漏气减轻。无效:经治疗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2 临床疗效 90例患者中,痊愈86例,显效2例,有效率为100%。其中,一个疗程痊愈和显效者为79例,2个疗程痊愈和显效11例。

3 讨论

周围性面瘫又称 “口噼”、“口眼歪斜”、“吊悬风”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发病较急速,多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卫外不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痹阻气血所致,《诸病源候论》说:“偏风口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治疗当以祛风活血,疏通经络,调畅气机为主。

针灸治疗是中医治疗面瘫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认为[2],针刺有抗炎和促进炎症吸收功能,恢复期治疗可控制炎症发展,改善局部神经的营养与血管痉挛,减轻神经缺血、水肿、变性;在后遗症期,通过按摩可疏调面部经脉气血,同时减轻部分患者对针刺的恐惧感。经络电冲击可以激发生物电活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促进面肌收缩,消除面神经水肿[3]。

关于穴位的选择,《针灸甲乙经》曰:“翳风者,手足少阳之会。”,故点刺翳风穴可使少阳经经气畅达,经筋调和,而且能直接刺激面神经干,增强面部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代谢而使临床症状缓解[4]。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元神之府,百会属督脉,可调阴阳、行气血。取头针运动区下2/5主治对侧面瘫,行强刺激捻针后,可达疏通经络之功效。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面口合谷收”的治疗理论,取患侧攒竹、丝竹空、四白、翳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等局部穴位,配合循经远取健侧合谷穴。电针有调整人体生理功能,可止痛、镇静,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肌张力等作用。通疏密波电针,动力作用较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能增加代谢,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等。故临床疗效显著,本案90例均取得满意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1]包大鹏,白鹏,迟旭.针灸综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19-20.

[2]李柏暖.综合治疗对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05,18(10):1367-1368.

[3]徐振华,靳瑞.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针灸治疗[J].针灸临床杂志,2004,12:331.

[4]张光平,周琼,韦晓勇.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J].广西中医药,2002,25(5):56.

猜你喜欢
颊车攒竹面神经
基于关联规则探索明清时期针灸治疗面瘫选穴规律研究
常按5穴护牙齿
常按7穴不掉牙
掐攒竹止打嗝
掐攒竹止打嗝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十八)
小穴位 大健康
高血压的简易按摩疗法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