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病案人员素质保障临床路径实施

2012-04-12 15:59天津市黄河医院300110张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2年16期
关键词:病种病案编码

天津市黄河医院(300110)张燕

1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或clinical pathway,CP)是临床医护人员及支持临床医疗服务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合作进行质量控制所做的最适宜、有顺序性和时限要求的医疗照顾计划和医疗服务程序或系统[1],是一种以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实践指南为指导,以住院(或工作)日为单位来组织医疗活动和管理疾病的方法,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临床路径是管理科学在医院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2 病案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

2.1 收集、审核临床路径病种资料 在临床路径实施工作中,病案人员应承担起收集、审核临床路径患者信息上报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等资料的任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临床科室进行沟通,予以改正;负责提供临床路径病种实施前两至三年的病种资料,如病种例数、病种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用、人均药费等;负责汇总每月临床路径病种开展的评价指标和经济学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2]。

2.2 审核、修正临床路径病种的国际疾病分类编码 国际疾病分类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卫生信息标准分类。其质量不仅影响临床路径病种的选择,而且还会直接影响临床路径病种资料的统计、分析工作。因此,国际疾病分类质量成为临床路径科学实施的重要保障。承担起对临床路径病种编码的审核、修正和对临床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指导工作,成为病案管理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职责。

2.3 负责临床路径病历的质控工作 病案是体现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是否按照标准住院流程执行的载体。临床路径实施的每一步在病历中均应有相应记录。通过病案的环节质量检查可以监督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和临床路径表单的执行过程,通过病案的终末质量检查和统计可以监测和评价其实施效果,同时可以分析临床路径中产生变异的原因,为制定更为合理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

3 提高病案人员素质,保障临床路径实施

3.1 更新病案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使现代医院的建设在观念、结构、职能以及管理与服务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病案人员应对病案信息的特征、作用应有全面的了解,对动作规律和要求具备专业敏感性,全面熟悉病案信息的发生发展、存在状态、价值作用、定向来源、传输渠道、输出方向。同时,在病案科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让病案质控人员和编码人员积极地参与到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去;建立循证医学的观点,建立和完善科室临床路径管理规章制度,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临床路径管理理论及方法,结合本院具体情况,科学地筛选出有效资料,为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供可及性的病案管理服务项目,保障临床路径工作顺利实施[2]。

3.2 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建立信息专业人才队伍 病案管理是医院信息管理的核心。其工作正由过去单纯的收集、整理、编目、保存,发展为现在着重对病案内容所含信息提取、分析、整理、传递。因这种发展和转变涉及到多学科知识,故管理人员除应研究病案管理、疾病分类、手术分类等自身专业外,还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心理学、组织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相关专业和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等。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现代化管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以适应临床路径对病案信息化的要求。而编码人员要努力钻研编码技术,掌握疾病、手术操作发展的动态信息和病案编码的新理论、新方法并熟练运用到工作中,努力学习掌握ICD-10、ICD-9-CM-3 的编码技术和医学知识;认真核对和阅读病案的疾病诊断,手术名称、方式、部位等,对不够清楚的诊断和手术操作名称及时与临床医师联系,防止错编或有用资料的遗漏,保障临床路径病种资料的统一性,确保临床路径资料的准确性。

总之,更新病案管理理念,建立循证医学的观点,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临床路径管理理论及方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保障临床路径工作的科学实施,是保障临床路径实施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病种病案编码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新病种”等十五则
Genome and healthcare
按病种付费渐成主流?
我国全面推进按病种收费改革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