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2012-08-15 00:52张成志
运动 2012年15期
关键词:关怀体育课人文

张成志

(浙江上虞市崧厦中学,浙江 绍兴 3123654)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中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张成志

(浙江上虞市崧厦中学,浙江 绍兴 3123654)

一直以来,中学学校体育课堂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一改传统体育课堂的弊端,改变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这种僵化局面。学生的天性喜欢动,但是为什么在体育课堂上却表现不出动的欲望呢?可能是由于我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比较古板老套,教学方法比较落伍,课堂上缺少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学生体会不到课堂的温暖。本文通过全面审视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尝试性地提出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希望为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和改革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体育教学;人文关怀;以人为本

1 对人文关怀的理解

近年来,“人文关怀”是一个比较热门的话语,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是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总的说来,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关注人的健康,对人的尊严、人格、心理品质、诚信、幸福与痛苦,对人的生存、价值与尊严给予强烈的关怀和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它重视“心理疏导”,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自觉意识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

2 高中体育课堂的现状

现今,有的高中虽然按照国家要求,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了改革,进行了模块式的教学,但是有的地方,学校师资匮乏,基本上还是按照老的教学内容进行上课,即上课集合,准备活动徒手操5、6min做好,然后进行一些常规性的运动,如打打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其余的就自由活动。教学内容上没有任何的创新,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都是这样走下来的,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让学生觉得体育课堂上学不到什么东西,同时又束缚了学生自由活动的项目和时间,不喜欢做那些老掉牙的徒手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运动的兴趣和欲望,最关键的是在课堂上感受不到体育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看不到对自身价值的尊重,找不到任何的温暖,以上种种原因是造成学生厌倦体育课的罪魁祸首。

3 高中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

3.1 教师要有时刻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愫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人的本性,尊重他们的价值,真正走近学生、关心学生,重视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需要,贴近学生的思想脉搏,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同时,要相信、关心和帮助学生,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出发点,真正从内心深处为学生服务,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对他们进行区别对待,有的放矢,最终引导学生理智地处理各种情况。其次,教师应该拥有宽大的胸襟,时刻具备人文关怀的情愫和理念,同时更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不遗余力地向学生倾注人文关怀,让学生体会到人文关怀带来的温暖,从内心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

3.2 在教学方式上要时刻体现人文关怀的理念

在教学上多采用目标、自主、合作、探究、小团体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其自学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就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技术动作进行探讨研究,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技术动作要领,相互取长补短,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精神,使他们学会宽容和沟通,就改变过去满堂灌的僵化模式,从过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转变为平等对话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同时,课堂上要注意尊重学生们的个人见解,鼓励他们质疑,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3.3 课堂上要营造人文关怀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一种生气勃勃的、融合的课堂氛围。准备活动时的游戏可以和学生共同参与,包括表演节目等,让学生感觉到与教师的相处就像是朋友一样。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课堂就是一个欢乐的海洋,从中可以找到无穷的乐趣。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局面;同时,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克服只照顾少数优秀生的“陪练”现象,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激发所有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3.4 在教学评价中体现人文关怀

在评价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肯定,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结果性评价为辅,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与课外表现,采用“教师评+班干评+自评”的综合评价方式,一改教师一人说了算的传统评价方式。有时学生比教师更了解他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同学,知道他们自己是否真正地在用心学习,这无形中让学生内心感觉到对他们的尊重与肯定,让他们体会到成绩的公平性,改变他们对教师打分不公平的抵触情绪,有助于改变学生不自信的现状。同时,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别,对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点评,针对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考评时采取纵向比较的方法,看学生课堂的努力程度,从开始到最后的进步程度等来考评,针对那种自身体质非常差的学生来讲,即使最后成绩不是很好,但是自始至终在课堂上的表现都非常努力,这样考评也将是非常优秀的。

3.5 加强师资队伍自身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

首先,体育教师要有人文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课堂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仅要做好一名“经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技能,更要做好一名“人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师德去熏陶学生,感染学生,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帮助学生,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发自内心主动的去努力,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修养。其次,教师要通过进修、培训、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面,使自身具备渊博的知识,能够做到博览群书,不断加强自身人文知识的学习储备,给高中体育课程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上体育课。

3.6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的先天素质和理解能力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观察,有的学生天生体育素质特别优秀,教学目标根本满足不了他的需求,如果不给他吃小灶,让他得到更大的提高,他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相反有的学生情况正好相反。所以,课堂上一定要采用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吃得好,吃得饱”,在体育课堂上,让每一名学生都受益,都能尝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喜悦,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 结论与建议

在高中体育课堂上灌输人文关怀,是一项艰巨而任重道远的历史使命,需要体育教师自始至终不遗余力的去努力。但是,要想将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地时刻贯穿于体育课堂的始终,除了体育教师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国家和政府相关教育部门的重视,加强倡导“人文关怀”的宣传力度,加大课堂实施人文关怀的监督力度和激励力度,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意见和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 1 ] 章玮.浅谈高校体育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渗透[ 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1).

[ 2 ] 潘凌云.陈海波,体育教学与人文关怀的整合统一探析[ J ].体育科学研究,2006(1).

[ 3 ] 陈红新.《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下的人文关怀[ J ].贵州体育科技,2007(4).

[ 4 ] 罗学锋,赵志强,姜蓝,董亚军.高等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对策[ 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 5 ] 腾悦.浅析人文关怀[ J ].吉林医学,2009(4).

[ 6 ] 蔺雪莲.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人文关怀的探讨[ J ].运动,2011(13).

G807.0

A

1674-151X(2012)08-111-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8.056

投稿日期:2012-05-29

张成志(1980 ~),中教一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关怀体育课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体育课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