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学校艺体教育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2-08-15 00:54刘建伟蔡仪宽刘来燕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艺体比赛体育

刘建伟,蔡仪宽,刘来燕

(青州市云门山中心校,山东青州 262500)

一、当前农村学校艺体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受应试教育影响,对艺体教育重视不够。

虽然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对艺体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已趋一致,各项法律法规也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部门也在各种会议、报告以及督导检查中与上级业务部门做到一致,但依然是雷声大,雨点小,表面一片大好,实际效果却牵强人意。在各类各级学校中音体美教师从未有过跟语数外等科目教师相同的地位。终其原因就是大多地方依旧把持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追求升学率为唯一目标,并以此为衡量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上我国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里的读书就是端端正正的坐在教室中学习文化知识,有个别学生到室外进行体育活动或者参加音乐、美术等练习就“皆下品”。这样体育、美术、音乐课就成了小三门,无人重视、也无人问津。

2.艺体师资匮乏,专业培训少,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在农村初级教育中艺体师资严重不足,而且教师的基本功也十分薄弱。笔者对一个乡镇艺体师资做过调查,以体育为例,初中应配14名教师,实配9名,配备率64.2%;小学应配20名,实配7名,配备率35%,其中44.4%的小学未配备专职体育教师,或者即使名义上配备了专职体育教师,实际已经不再上体育课,而是做学校其他工作或兼职其他课程。音美教师更是严重匮乏。

艺体老师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和借鉴学习,也少有本地区同行之间定期的教研活动,对国内外最新教育动态及先进的教学方法知之甚少,教学模式仍停留在二三十年前的水平,有些甚至是放羊式教学。每年的教师外出培训学习,领导总是优先安排语数外,很少顾及艺体教师。多数艺体教师无法胜任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诸如对韵律体操、民族体育等技能要求感到力不从心,缺少教学资源,更无从设计规范的教案,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艺体课上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乏味,单一的教学形式难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3.教学设备不够健全,艺体教育课只是摆设。

许多学校校舍气派,校园整洁美丽,操场是塑胶,但为了保护塑胶场地,学生不能自由入场活动。再有艺体教学设备落后,器材残缺不全。有的学校操场跑道坑坑洼洼年久失修,有的甚至没有场地,有的学校风琴只是一个外壳,钢琴则根本没有。仅有的器械也闲置不用造成破损,大多器材也只是在平时的公开课或比赛时亮相一下,平时则在器材室束之高阁。

各级领导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轻视艺体教育的思想。很多学校课程开设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能少开就少开、能不开就不开。把艺体课作为主课的机动课,督导检查时是艺体课,检查过后改为主课。有的甚至把检查中“占用”的课时再补回来。

4.比赛不能形成制度化,业余训练是空壳。

举办运动会及艺术比赛很少,难以形成制度化,比赛不持续导致基层训练不能连贯。由于近年来社会各界考虑教育教学事故的发生,为了学生安全,主办部门本着能不办不办、能少办少办的原则,运动会、单项比赛、艺术节长期不举办,学校的各种兴趣小组亦是纸上谈兵,只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临时抽调老师、抽调学生凑数,找张纸写上名单就成了兴趣小组活动档案,平时根本没有活动。艺体特长生业余训练也是无从谈起,原因是比赛不能形成制度化、升学项目不确定性等,导致教师训练无积极性和针对性,教师感到很盲目,因此训练无计划、不系统。

二、针对农村学校艺体教育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

社会的变革要求学校教育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发展策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不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把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与社会发展已不相适应。大力宣传艺体教育的重要性是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要在总体办学目标中重点列入艺体教学目标,各级主管部门须更新教育观念,在课程安排上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不能随意更改,象“语数外”一样把艺体课程落到实处,其关键是在中高考中正式增设艺体科目的考试。

2.重视艺体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协调引进专业艺体教师,使其所学与所教一致,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体育与艺术教师资源,做到专职专用,鼓励专业教师进修培训,定期进行观摩课和优质课评选。同时,创造更多外出学习机会,多开展集体活动,发挥专业教师特长。在单位上着实提高艺体教师的地位,让艺体师资力量不再流失。

3.与社会办学机构联合,充分利用艺体设施。

艺体设施的配备要达标,学校配备相应的艺体设施,保证艺体教学的使用,同时学校也要监督艺体设施的使用,不能把设施器材作为摆设,而要充分利用,发挥效能。对艺体教育不重视也不是所有家长的偏见,由于学校艺体课程的不足,社会艺体教育办学机构应运而生,学校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选择社会性培训机构作为自己的合作者,弥补现阶段自身的不足,通过联合发展,突出双方的优势,使艺体教育适合需要。

4.比赛的开展应系统化。

主管部门制定的比赛、运动会、艺术节、小型比赛要形成制度,定期举行,比赛系统化,这样基层才能制定相适应的训练计划,保证业余训练的开展,通过比赛,发现人才,根据人才制定训练计划,训练有目标,向更高一级输送人才,调动了艺体教师的教学、训练积极性,并能起到以比赛带动教学的效果。

另外,还应消除怕出事故,不敢训练的思想弊端。因学校事故的频发,导致学校以及主管部门“谈虎色变”,不让学生锻炼,不组织比赛。因此要端正教学思想,教会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措施、保护方法,教师、学校制定周密保护预案,大胆进行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1]刘巍.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体卫艺教育,2011,(10):4-5.

[2]周琼.对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8):57-58.

猜你喜欢
艺体比赛体育
黄河科技学院艺体学部作品选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高中艺体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创新思路探讨
如何深化艺体教育创办特色学校
星湾学校:艺体教育融入学生生活
选美比赛
比赛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最疯狂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