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探索

2012-08-15 00:52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德育课价值体系信仰

顾 铉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00)

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切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职校德育课老师的我们对此责无旁贷。要让每一个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凭教师从理论的高度进行说教肯定无法达到目的。这与文化的传承融合、信仰的建立、道德评价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文化建设紧密相联,德育课老师要善于利用文化,以文化人

任何一种价值观都是建立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的,所以要让核心价值体系被青年学生所接受,必须先让学生对主流的文化有认同。

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真可谓可圈可点,但是在文化强国方面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因此,专家们都在呼吁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

青年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群体。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处于成长期和学习期的青年,在理想信念、人格塑造、道德养成和理论素养等方面都易于受到各种文化观念的影响。虽说青年学生个性不同,有自己的底色,但是总体来说,青年人仅是一张有了底色的纸,在他们身上可以描摹出美丽的图画。目前,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论坛、微博都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诉求的平台。不可否认,不同的思想文化、各种观点在这个平台上相互激荡,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潮也会出现。面对如此丰富的文化观点,青年学生不一定会自觉地选择积极向上的正确的观点,这就需要引领。

教师作为青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应把符合时代要求的文化利用讲台阵地传承给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德育课教师更是中坚力量。

1.1 德育课教师要善于利用中国古典文化

中国古代有时能走在世界的前列,究其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超脱。无论是思想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都处在前列。强国先强文化,而每个风起云涌、人才辈出的时代,巨大转折时都有文化先行。

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中国古代出现了诸子百家,一部《道德经》让无数人陶醉在“道”的大义中;而《孙子兵法》中智慧闪烁,无论在用兵打仗,还是如今的商战,都有孙子气定神闲指挥作战的身影;墨子孜孜不倦地传播他的尚贤、节用、兼爱、贵义等,这些思想在同一个时期呈现出的灿烂,对社会的转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新青年,举起民主和科学的两面旗帜,创造出《文学革命论》《狂人日记》等一大批反映时代呼声的文艺作品,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

而20世纪80年代,北岛、舒婷的朦胧诗,戴厚英、王安忆等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国策的实施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的社会处于向深层次改革的转型期,不能少了文化的参与。当我们连扶起一个老人都要经过讨论,都要出一本救人指导手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利用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教化。学生的积累是有限的,学生的阅读量是有限的,作为德育课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课堂上结合相关的知识,利用起中国优秀的古典文化。当我们在讲述量变与质变理论时,不妨与学生一起朗读《劝学》,当我们讲人生价值时不妨探讨一下孔子那种为了传道,不计较个人得失,四处奔波的精神。

利用中国文化,要求德育课老师首先自己要学习一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充实自己的大脑,传扬悠久的文明。可以让德育课老师利用中国文化开设一门自己拿手的课程作为选修课,用这个阵地来与学生交流阅读古人典籍的心得体会,让学生传承中国古代的文明成果,重温五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一些优秀道德品质和优秀的行为习惯。

1.2 德育课老师要善于有甄别地引导学生参与文化消费

不可否认,当前的文化市场呈现出相当的繁荣,电影不断刷新票房记录,各种电视剧热播。当文化产品作为一种产品在市场销售时就必须要有市场的意识,所以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的影视剧乃至杂志文章所反映的内容呈现出一些灰色的市场价值取向。但是还是有一大批主旋律的作品受到欢迎,体现出很高的艺术水平。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的时候可能会随波逐流,受广告、微博、影星、粉丝的影响,选择消费的内容未必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我们老师则不同,我们可以帮学生进行甄别,可以将感动了自己的,符合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学生。无论是班会课,还是社团活动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就某影片进行微博评论,对某电视剧的结局进行点评,或者改编续编等,这些都是具有可行性的活动。

1.3 德育课老师要有国际视野,发扬对人文科学文化的“拿来主义”

西方的许多学校并不开设专门的宣讲核心价值体系的课程,但是我们却能感受到他们有很鲜明的核心价值体系,他们几乎都在做着这份社会公益事业。无论是好莱坞电影还是总统与社会名流的演讲等都在体现核心价值观。诚然,西方的价值观跟我们的有很大不同,但是在一些基本道德规范方面还是有相同点的,我们不妨将西方文明中的优秀文化成果介绍给我们的学生。肯尼迪总统激情四射的著名演讲告诉人们:“不要问你的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要问一问你为你的国家做了些什么!”这句话对当下弥漫在四处的抱怨心态不是一个振聋发聩的声音吗?德育课老师在授课时撷取一些西方国家经典案例,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和学生们一起赏析好莱坞电影《假如幸福来敲门》一定比满堂灌精彩;在鼓励学生学会合作时一起赏析《一球成名》或许更能找到学生的兴奋点。

作为社会的灵魂,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社会群体价值观的体现,如果通过老师的努力让学生对文化有了认同,那么隐藏在文化背后的价值观以及价值观所要求的人们行为准则会转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恰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人们有共同的信仰,德育课老师要找到重塑信仰的突破口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伊斯兰世界的圣战,让无数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们在面对生命和真主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真主安拉,他们为信仰而战。而无数苦行僧能安于一盏青灯一卷经书与佛共处的淡然亦是信仰在支撑。当下有些人贪污腐化,有些人杀人越货,有些人以次充好,信口雌黄,缺乏诚信的现象随处可见。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怎么了?有人说过:“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野蛮的。 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崇尚科学,支持无神论;但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却必定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的民族。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必然不懂得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之道。”所以,在青年学生中必须树立信仰。

我们应该正视的现状是:在物质主义和个性解放同时流行的时期,在传统的道德观念经过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已经脆弱得几近消逝的边缘时期,共产主义理想在目前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下似乎不再是普通民众内心的精神支柱。那么如何重建人们的信仰支柱呢?

在我们国家再度推行佛教或者其他宗教显然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不符合。在笔者看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爱国主义的情感、民族自豪感可以跟信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信仰还应该跟人的自我发展结合在一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仰就是理想,而理想从梦想开始。如果我们鼓励每个人都怀有一个梦想,并且为了这个梦想去奋斗,社会和国家为每个追梦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那么,我们不愁没有信仰。作为一个国家共同的信仰应该是强国的梦想。每个人对自己国家民族的热爱是最朴素,最稳定的心理。普京因为一句“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创造了稳定的执政神话。我们每个中华儿女心中也有一个强国梦,站在历史的高度,把强国梦、盛世梦作为大家的共同理想,或许就是重建信仰的一个突破口。

作为面对有着一腔热血的青年学生的德育课老师,可以做的就是宣扬中华儿女曾经拥有的灿烂和辉煌,凝聚民族共识,重构中国理想。驳斥西方对中国文明的妖魔化宣传,重振秦汉雄风,再展隋唐气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样做不仅有可操作性,也是将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与现实有机的结合。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跟道德评价有机结合,德育课老师要用正确的道德评价影响学生的道德选择

道德评价有很多种方式,对某件事或者某个人的关注度其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评价。目前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网络上芙蓉姐姐这种极度自恋的人每每招摇过市,每每毫不知廉耻地自夸的时候,偏偏就有媒体会对他们关注。而无论是没有倾向的客观报道还是略带戏谑的谈论,恰好迎合了某些人不是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的出名心理。而有一些媒体更是将这些靠非正常手段走红的人进行热捧,动辄给予高额的出场费,或者邀请他们参加访谈节目,等等。这些做法一定会影响青年学生的道德观、成功观。这就要求媒体承担起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然而对媒体的规范是国家层面的事情,作为基层的老师无力改变现状。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好道德评价这把尺子来正确影响学生对道德的选择和行为的选择呢?

在中国历史上,有无羞耻之心一直是评判行为好坏的一条重要道德标准。中国古代就形成了一个有体系的“耻感”文化。人的廉耻成了当时德性标准甚至是人的存在根据。见利忘义、为所欲为、花言巧语、伪善容貌都是无耻的表现,都将被整个社会所唾弃。通过耻感(自我评价的否定形式)环节,进而建立良心形成的标尺,最终确立道德信仰。因此,老师在自己的课堂上,在自己的班级里,在学校里,在这一方纯净的“象牙塔”中建立荣耻观,也具有可行性。

我们树立耻辱观的渠道很多。当我们在课堂上热情洋溢地赞美一个三年来从不迟到的学生的时候,就是树立了一个有高度责任心的光荣的榜样。或许这个榜样的学习成绩并不是拔尖的,但是这种赞美传递了一个信息,道德评价的标准不是唯成绩论的,生活中的小事同样可以反映道德品质。当我们老师捕捉到班级助人为乐的学生热心助人的一个个瞬间,把手机抢拍到的照片在全班展示,用热情的语言大加赞扬的时候,一个“荣感”的评价体系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当我们对媒体炒作的无耻行径,进行有态度、有情感地批评时,当我们对身边的冷漠进行无情地揭露时,学生心中一定会有投影,耻感评价标准也会慢慢形成。

评价是引导,评价也是监督。在这样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们对道德的选择会逐步走向正规,人们在践行道德时会有更加正确的选择。

“荣感”和“耻感”的评价标准正好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有关“八荣八耻”的内容,也正是当前国家的要求。

综上所述,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一个基层的德育课老师有很大的展示舞台。建设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每个心中怀有强国梦的人都应该在这个共同理想的引领下弘扬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人生价值观。

[1]唐昆雄.增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渗透性[N].光明日报,2011-10-14.

[2]陆坤.积极探索向青少年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载体和路径[N].中国青年报,2011-11-14.

[3]辛鸣.让兴国之魂走向大众实践 浅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N].中国青年报,2011-11-14.

猜你喜欢
德育课价值体系信仰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论信仰
中职德育课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实践研究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铁的信仰
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