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挑战与突破

2012-08-15 00:52周叶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进校园廉政校园文化

周叶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 401331)

1 高职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字,本意指房屋的边,意喻人的品德正直、端方。“廉政”狭义上指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党政职责时,应廉洁奉公,不谋取不正当的私利。广义上则包括一切依法成立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内部组织和工作人员都应当按照规章制度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不得滥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者实施损公肥私的行为[1]。

廉政文化,是关于廉洁从政的先进思想道德观念及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组织、体制、机制、社会风气和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关法律规范等在内的总和。高职廉政文化,则是指在高职院校的环境中,师生的廉政道德化认知、廉政的思想品质素质和道德价值取向以及在其指导影响下形成的廉政制度、法律规范、组织、体制、机制、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领导为关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群体文化[2]。

2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

在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工学交替”、“校企互动”的办学特色下,高职生与社会的接触时间更早范围更广,高职学生是否受到很好的廉政文化教育,是否具有坚定的廉洁信念和廉洁素养,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对权力的态度。廉政文化进校园也是推进高校反腐事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政治保证。

2.1 廉政文化进校园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思想基础来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和治国思想,而“廉”则是道德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廉政文化进校园将对高职院校传授精湛技能的办学特色进行补充,将发挥学校教书更育人的作用。将廉政知识充分纳入德育教育,融入到基本社会规范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美育教育之中,倡导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这对于德育教学的完善和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的充实,教学体系的科学性都有重要作用。

2.2 廉政文化进校园是完善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健康的人格,是当代大学生分辨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的基础,廉政文化进校园是完善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廉政文化教育,让廉政文化进校园、进课堂不仅仅是告诫学生不要贪污受贿,更重要的是进行人格教化,树立一种理念,从而培育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修养。让学生意识到廉洁是健全人格的基本要求,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条件,从而加强人格修养,常怀律己之心,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和道德观念。

2.3 廉政文化进校园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基础工程

大学生思想活跃,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尚未定性,大学教育便是促使其形成的关键时期。今天的莘莘学子,明日的栋梁之才,高职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取决于他们能否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和价值判断。而廉政文化教育通过灌输“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是非观和荣辱观等精神观念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认清腐败现象的本质,树立诚信正直、遵纪守法的廉洁品德,将帮助大学生有效抵御西方没落文化思潮的冲击和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成长为一名诚实、公正和廉洁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4 廉政文化进校园是推进反腐事业的现实需要

随着近年来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腐败毒瘤也逐渐侵蚀着高职院校这一方净土。高校领导干部涉及经济案件、学术造假、招生“潜规则”、“三金”评选内定等腐败现象呈现出滋生和蔓延之势,廉政文化进校园成为了推进反腐事业的现实需要。因此,把廉政文化教育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廉政文化,这将是构建和谐校园强有力的文化支撑,成为推进高校反腐倡廉事业的现实需要。

3 高职院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挑战

3.1 政治多极化的国际复杂局势的影响

在国际形势跌宕起伏,政治多极化的今天,各种文化思潮和科学技术在高校交流融汇。在国外先进文化产生影响的同时,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腐朽文化思想会腐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骄奢淫逸、享乐主义的生活方式会引导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盲目追求,以偏概全。再加上网络的开放性与虚拟性、隐蔽性与交互性,给负面信息提供生存的土壤。立场各异的媒体报导,迥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会冲击大学生的道德操守,混淆他们的辨别能力,消磨他们的信念意志,致使高职院校廉政文化进校园遭遇挑战。

3.2 价值观错位与认识的偏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复杂的人际交往和多重的道德评判,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变得复杂。突飞猛进的科技,迅猛壮大的媒体,使得高职学生的价值观备受考验,社会上不良影响给大学生头脑里灌输许多消极因素。腐败带来的 “捷径和便利”,使青年大学生们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成功关键不在于学习努力而在于人际关系;物质追求贪图享乐胜过踏实工作和艰苦磨练;在道德评判标准上严人宽己;对社会腐败现象深恶痛绝的同时,对身边的不法现象却置若罔闻无动于衷;更多的想索取和获得,缺乏奉献和牺牲精神。这些消极的潜意识与廉政文化建设格格不入,严重阻碍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3.3 非廉文化的影响及制度本身的缺陷

在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社会形态下的“官本位、裙带风”非廉文化传统影响下,人们的唯官理念相当浓厚,“官职”、“权力”成了标定人们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主要依据。在高校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深层观念中把做官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从而导致了高校的官场化和腐败。加上近年来大量涌入的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享乐主义等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非廉文化的消极影响,个别领导和教师采取种种手段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膨胀的私欲,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走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腐败歧途。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展,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呈多样化,高校职能部门职权扩充,领导干部可支配的权力过大而廉政制度建设滞后,再加上监督机制弱化,对高校领导干部的权力设置、授予、运行等方面监督和约束力度不够,这都对廉政文化进校园提出了挑战。

4 高职院校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突破点

4.1 建立长效体制,设置激励机制

高职院校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廉政文化建设必须针对自身特点进行调整。要让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常态化,首先要建立大学生廉政教育领导体制,成立大学生廉政教育专项领导小组,构建一种由党委领导、纪委规划督促、思政部理论教育主渠道、学生工作部具体实施、党团组织辅助、组宣部门支持配合的长效体制。党委充分授权,明确职责分工,力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师生共同参与,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工作格局。同时,学校应根据发展需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如专题培训、专题讲座等,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学习理解廉政文化基本知识的能力。同时设置激励机制,将廉政制度建设纳入到对相关部门的领导、教师、学生的业绩考核之中,奖励先进典型,将学生廉政档案反映情况与 “奖、助、评”结合起来。只有将廉政制度科学合理建立起来,才能为廉政文化进校园提供制度保障,才能做到靠制度管人、按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

4.2 契合高职实际,创新载体方式

传统的廉政文化教育,形式严肃有余,注重说教,与时事以及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问题结合不足,已经成为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制约。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多种载体和实现形式。内容易于接受和认同,雅俗共赏、引人入胜,形式多样多变才能获得更多的受众。廉政文化进校园要不断创新载体,扩大教育阵地。一是利用文艺晚会、互联网、群体社团等宣传载体的重要作用,构建起整体联动的廉政文化教育平台和评估体系。二是利用图书馆、LED显示屏、周末影院、电子阅览室等场所,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对于学生党员开设专题党课,把廉政文化教育纳入总体规划;对于普通学生,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三是充分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红色”微博、廉政短信、廉政网站、网上廉政讲堂及案例回放等形式加强网络正面宣传和警示教育,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4.3 依托校园文化,纳入总体部署

廉政文化进校园需要依托校园文化来运行和实现,要充分契合校园文化育人的特点,把握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廉政文化进校园,首先要将廉政文化提炼为学校人文精神,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纳入学校反腐倡廉宣教的大格局。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统一安排,整体推进。其次要依托于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来增强廉政文化的导向性,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师生群体树立爱廉、倡廉的价值观。再次,还要契合校园文化的发展规律。校园文化是多样化的文化,不拘泥于单一框框教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决定了它的包容性,它将源源不断吸收新的异质文化。廉政文化进校园要充分与校园文化有机结合,相得益彰。校园文化因廉政功能的增强丰富了内涵和形式,提升了层次和品位,反过来也更加有益于廉政文化进校园。

4.4 以人为本,促进廉政文化进头脑

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最终目标是进头脑。如果仅仅满足于廉政文化上了课堂,进了教材,而不管廉政文化是否进人了人们的头脑,就是流于形式,毫无意义。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真谛是将廉政文化“入脑”、“入心”。所谓进头脑,就是使廉政文化真正为人们所掌握并接受、认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廉政和廉洁行为成为主体的一种理性的价值追求、行为选择甚至生活习惯。而如何做到廉政文化进头脑?就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承认人的复杂性和文化的多元性,不能靠强权、强制,而只能依托教化、引导。以人为本,通过人性化的方式,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使廉洁意识得以提高,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只能春风化雨,点滴浸润。空洞的说教、生硬的灌输,可能适得其反,引发教育对象的抵触情绪。所以,廉政文化教育内容上要精心安排,方法上也要讲究独特,从实际出发,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心理和需求,摒弃单向的教育模式提倡双向的教育反馈和交流,通过无声胜有声的廉政文化浸润,潜移默化地形成廉政意识和廉政习惯。

4.5 社会、家庭、校园三方联动,形成整体合力

在廉政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社会和家庭也是廉政教育的大课程。社会环境是根本,家庭助廉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在充分利用学校教育主阵地广泛开展廉政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也要使廉政文化教育进家庭、进社区。在家庭中,家长应言传身教,以自己积极良好的行动来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做好家庭廉政教育以配合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大学生廉洁教育;家庭成员间要做到发扬艰苦朴素,及时提醒自觉抵制各种腐败的诱惑。生活的社区也要主动宣传廉政知识,运用案例正反教育,利用教育的双向性,达到与家庭、校园三方联动,进一步扩大廉政文化进校园的社会效应,努力形成全面推动高校廉洁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的整体合力,将廉政文化进校园与整个社会的“敬廉崇洁”活动融为一体。

[1]陈绍华.高职院校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应走出两个误区[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 114.

[2]孙瑰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论析[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

[3]谢刚.大学生康洁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对策[J].企业家天地,2009(10).

[4]鞠殿民,李琢.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5]陈海丽.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6]何兰新.透过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现状探索高校廉洁教育有效途径[J].科教文汇,2010(5).

猜你喜欢
进校园廉政校园文化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舞龙舞狮进校园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廉政之歌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