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技术伦理渗透实践报告

2012-08-15 00:52房立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伦理教育教学

房立洲

(杭州市数字城管信息处置中心,浙江 杭州 310003)

网络技术是当今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技术之一,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和其他技术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负面效应。网络伦理建设的滞后,网络监管的不利,网络法律法规的缺陷,导致网络社会的无政府主义倾向的泛滥。网络技术人员在网络的滥用误用和错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必要在网络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渗透网络技术伦理的教育。

1 网络技术应用中存在伦理问题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的负面效应逐渐暴露出来,网络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信息共享等等,但也出现了网络孤独、网恋、网婚、网络黑客、网络犯罪、侵犯个人隐私以及计算机依赖等等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冲击着我们原有的伦理道德观念,迫使人们思考虚拟世界中的伦理问题。网络技术伦理是指人们在网络空间中,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应用过程中,处理技术主体与技术服务对象关系、技术主体与社会关系及技术主体之间关系的原则、规范的系统化的哲学思考[1]。

网络技术本身是无所谓对与错的,只有网络技术为人所应用,才会产生伦理问题,所以我们在探讨网络伦理问题的时候,首先应该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尤其是掌握了网络技术的人的伦理情感问题。

网络信息技术的独特性要求加强网络信息技术伦理教育。首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赋予个人以过去不可想象的巨大力量。专业技术人员或“上网”应用人员个人行为的善恶是非,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自律”。自从国际互联网络诞生以来,个人影响、操纵、控制一个地区、国家乃至全球信息网络系统的能量大大增强了。例如,1999年4月,台湾地区一青年计算机爱好者,“无意中”把自制的CIH病毒输入国际互联网络,造成全球3000多万台电脑失灵。至今,CIH病毒每月26日还会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中发作一次,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这些典型的事例一再告诫人们: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越是要求人的“道德自律”。

其次,所有的计算机内部操作都是不可见的。这种内部操作的不可见性为不可见的程序设计价值和不可见的滥用提供了机会。

第一,不可见的程序设计价值。由于对功能理解上的差异,程序员编写的程序代码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产生用户期望的执行结果。

第二,不可见的滥用。计算机罪犯超出法律和伦理边界的有意行为是不可见的。例如在计算机黑客的犯罪过程中,因为计算机犯罪的远程性、信息的非实质性以及接触的虚拟性,人们不易觉察出此类犯罪行为。造成黑客把他们的犯罪行为看成一种游戏或者智力挑战,错误地认为他们的行动是不真实的、无关紧要的,就像在一个虚拟的游戏中杀死一个敌人一样。这就导致他们不觉得应为他们的行动负责并乐此不疲。

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所以人们在网络中常常会产生错觉:认为网络是虚拟的,在网络上的行为是不需要负责任的。网络交往是人利用计算机通过各种符号达到人与人交往的目的的。这种间接的交往形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出现了无形的隔膜,造成行为主体间出现了巨大的心理距离。加之网络技术的漏洞,网络伦理问题的产生就成为了必然。尤其是手中掌握网络技术的人,如果他们丧失了对网络的警惕,网络将变得暴力与色情共舞,病毒与犯罪齐飞。鉴于此,我们有必要对我们的网络技术人才进行必要的技术伦理教育,尤其是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技术伦理教育。

2 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中技术伦理教育的渗透

2.1 网络技术应用中对技术伦理的迫切需求

社会需要网络信息技术伦理,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是一种强大的工具或力量,对其善的使用还是恶的使用完全取决于人的伦理道德价值指向。爱因斯坦指出:“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正是当前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的特性以及它独特的离散性,应用伦理教育不能代替网络信息技术伦理教育。在发达国家,很多大公司设有专职的伦理官,专门负责本公司的商业行为是否符合伦理要求,并且对新职员进行伦理培训。在校学生不仅接受应用伦理教育,还应接受专业伦理教育,比如,网络信息技术伦理教育。越来越多的公司注意到伦理教育的重要性,要求它们接收的毕业生接受过专业伦理教育。因此,学校也应与时俱进,顺应社会需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网络技术伦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应针对网络文化霸权和恶意政治意识渗透,采取必要的安全技术加强管理,分层控制信息框架,建立健康的中文环境,建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传播网上文明规范,倡导文明行为,开展网络环保等[2]。

网络的技术特征,也使得网络伦理教育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支持。在网络技术的研制和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追求更快的速度,更强的功能,还要注意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加强对信息的分类、识别功能,对不良信息的删除和限制传播功能,对不当行为的记载、转录功能等。

在网络环境中,要在技术的设计、开发理念中,强调对人的关怀,防止网络成瘾和过度的商业化,以现代的技术手段在网络中建立新的互动管理模式,维护网络秩序,倡导网络规范。

2.2 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技术伦理的渗透

鉴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用人单位对既精通技术又有良好职业操守的技术人才的需要,要在Windows操作基础、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管理工具、网络安全与防火墙技术的教学中渗透技术伦理的教育:

第一,在Windows操作基础和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TCP/IP协议的脆弱性和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向学生灌输网络安全和文明上网的重要。

第二,在数据库管理技术的教学中,系统地向学生分析各种数据库存在的安全漏洞以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所应注意事项。尤其是对各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库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与数据库技术滥用导致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

第三,在网络管理工具和网络安全与防火墙的教学过程中,渗透网络的安全隐患对个人隐私构成的危害和其他团体构成的经济损失。对黑客和恶意软件进行的网络攻击要积极预防,使学生对黑客技术和病毒技术的滥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坚决同不道德不文明上网行为作斗争。

第四,在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和无线局域网及组网技术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向学生讲授黑客是怎样利用网络互联技术实行远程攻击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设备互联技术和无限局域网及组网技术的使用中易产生的伦理问题。

2.3 网络技术伦理教育的教学方法选择

采用案例教学和集体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对网络技术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有所认知。具体如下:

第一,在专业课教学中,教研室内部展开集体讨论,对于教学内容相关的伦理问题有所了解,然后通过多方查找资料,系统掌握相关网络技术应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展开专题讨论。

第二,案例教学法。在讲授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除向学生介绍网络技术的正面效应外,还向学生介绍网络技术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效应,举出相关案例,并让学生对相关问题写出调查报告。

3 实验实习环节中技术伦理的渗透

在实验环节,一方面,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在方案选择时,不仅要考虑技术可行性还要考虑职业价值,考虑在技术决策中道德方面的折衷,并能预见可能引起的伦理后果;另一方面,在实验报告环节设置伦理问题报告环节,就实验环节的各部分中易产生伦理问题的部分进行专门总结。

实习环节侧重于使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一方面,要求学生就自己实习的过程中易出现伦理问题的环节有所认知,并写入实习报告;另一方面,对整个网络技术应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有所掌握,做到既懂自己也懂社会,并把网络技术的伦理问题作为整个实习报告的独立部分总结成文。

4 专业考核中技术伦理的渗透

在网络技术专业课的考核过程中贯穿技术伦理的教育。在考核过程中就所考科目中可能存在技术伦理问题的网络技术环节进行专门考察。网络技术伦理主要课程包括七大模块,在这七大模块专业课学习结束后,在容易产生技术伦理问题的模块进行技术伦理考核。

在数据库管理技术考核中,渗透技术的不安全性和不可预见性的考核,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网络技术正面应用和开发;在网络操作系统的考核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着眼于网络技术中的漏洞和人们利用网络技术所造成的危害进行考核,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技术负面利用带来的恶果;在计算机网络原理的考核中,渗透网络TCP/IP协议的脆弱性的相关知识和黑客对网络协议脆弱性的利用所导致的伦理问题;在网络安全和防火墙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网络防御方法,还要对学生进行文明上网的教育,在考核中加入网络犯罪中网络技术滥用的分析。

除了按模块对学生进行技术伦理考核外,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环节,我们对学生将来所从事职业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专项检验。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作出具体要求,要对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中所涉及的相关领域中的技术伦理问题有所认知,在答辩环节,在传统的专业知识提问外,加入伦理问题的提问。

大学不仅仅是教人学习技术,大学更应该培育完整的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我们要尽量保证我们教育出来的大学生对相关的技术伦理知识有所把握,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尽量避免对所学技术的滥用误用和错用。这也是顺应时代需要,培养合格网络技术人才的需要。

5 进行网络技术伦理渗透的成效与不足

通过对学生进行网络技术伦理教育,我们的专业教育有了较大提高:首先,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伦理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人文素养,初步改变了理工科教师重技术轻人文的传统,在整个专业建设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其次,本专业学生不仅网络技术伦理意识有所提高,专业课学习态度也有所端正。

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疏漏与不足,这里仅指出以下几点:第一,专业课程中技术伦理的渗透在国内还处于摸索阶段,不论是方法方式,还是教学内容都存在着不足;第二,专业教学中对专业与技术伦理的时间配置还没有做具体安排,技术伦理的教育还是在教研室和个别教师的教学中展开,还没有系统化和模式化;第三,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师人文知识,尤其是伦理知识不足,在技术伦理教育中很难把技术伦理问题讲深讲透。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长期的相关问题的研究与对专业教师进行伦理知识的培训。

[1]宋吉鑫,王健,赵迎欢.网络技术的伦理困境及社会建构[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10):75-78.

[2]闫巧丽,周世祥.对网络技术发展的伦理思考 [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75-78.

猜你喜欢
伦理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