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与实践

2013-03-18 16:55董金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爱心政治

董金玉

(平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甘肃 平凉 74400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1]这一重大课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为探索贴近时代、贴近专业、贴近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笔者就如何高效展开医学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1 注重课堂教育,将职业教育融入教学环节

结合医学院校特点,将职业教育贯穿于理论和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基础课教师领颂医学生誓词;护理课教师教育学生以南丁格尔为榜样,用微笑服务和耐心关怀体现职业道德;中医课教师给学生灌输“法自然”,“致中和”,“大医精诚,医者仁术”等价值观念和为医之道;临床课教师教导学生敬畏生命,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人文情怀。每年学生实习前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教育,教育学生尊重带教教师,尊重病人隐私,关心、体贴病人;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及救死扶伤、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的职业理想。

2 不断丰富载体,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化、网络化社会的形成,影响医学院校教育的外在因素越来越多,单一的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已不能适应当前高校的发展形势,应开展多样化、多元化、现代化的活动,搭建丰富的活动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学校网站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专栏,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平台。举办的“名师论坛”、“大学生科技学术论坛”成为师生互动沟通、交流学术成果的重要渠道;学生创办了《溪流》、《医苑》、《护航》、《杏苑》等刊物,组建了学生记者团,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导、激励和宣传作用;开展了“诵读经典”、“国学知识大赛”、“大专辩论赛”等系列活动。通过以上载体,形成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良性机制;通过以上活动促进了学生对中国经典文化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了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3 培育典型人物,发挥示范教育作用

以身边鲜活的事例作为典型素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我校2007级中医药系学生张晓,从4岁开始,十多年如一日,独自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他孝母、自强的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内主流媒体报道,被评为“全国十大道德模范”、“甘肃十大陇人骄子”、“2007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受到了胡锦涛、李长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此,学校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学模范,做好事”,“关爱母亲,从我做起”的爱心饭盒传递活动,学习张晓的“六个一”活动:“我为家人洗衣服,我为父母记笔账,写一封家书,关爱老人的一次义诊,一次义务劳动,我为学校栽一棵树”,充分发挥了榜样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对传统美德有了真切的体会,并将爱心、善行落实在日常行动中。2008年全校师生为被确诊为白血病的学生捐款10212.5元,为被确诊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学生捐款17994.1元。学校成立了“爱心基金会”,“爱心基金”救助特困生,保证学校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师生用真诚传递着爱心,使学习张晓的活动内化为自身行动。

4 开展志愿者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充分了解社会、关心社会、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强化其社会责任意识。

学校在市博物馆、市福利院等地建立了以送医送药、困难帮扶、敬老助残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服务基地。由团委组织团员小分队,定期到这些基地开展义务劳动、医疗保健知识宣讲、义务诊治、文艺演出等活动,奉献一片爱心。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宣传、环保宣传、“红十字”会健康知识宣传、义务献血、造血干细胞无偿捐献、抗震救灾募捐等公益性活动,全面提升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层次和水平。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社团开展“追思先贤、义诊下乡”活动,活动以扫陵、向皇甫谧陵墓敬献花圈、公读祭文、参观皇甫谧纪念馆和故居、开展义诊义治为主要内容。例如“红丝带”社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万人签名活动,对服刑人员等群体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爱心手语社”走进特教学校开展“手牵手”爱心联谊活动;暑假部分学生在家乡开展“家乡遗传病调查”、“优生咨询”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感悟人生真谛,克服浮躁、功利之心,增强社会责任感。

5 挖掘校史资源,开展医学职业思想教育

我校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医学院校,丰富的校友资源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的极好素材,广大校友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社会的高尚品质,成为教育和鼓舞学生的鲜活事例,促使学生产生一种自豪感、责任感,进而内化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动力。从学校艰难创建,几代医专人艰苦创业的历程中,提炼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医专精神;从历代先师不畏艰苦、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感人事迹中,提炼出“养德崇医、见贤思齐”的治学做人校训;从学校培养人才、学术研究、服务社会的办学实践中,提炼出“严谨、求精、厚德、爱生”的教风;从历届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中,提炼出“立德、博学、勤奋、进取”的学风。通过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让学生了解医学职业的神圣感、学校发展史、学校的办学思想等,对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格、意志品质、职业意识和爱校意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形成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涌现出一批优秀学生和先进典型。近年来,学校先后有15名学生获全省优秀学生会干部、全省优秀共青团员、“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队员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就业率连续4年位居全省同类院校榜首。有毕业生在福建、江苏、新疆三省(区)举办的护理操作技能大赛中荣获冠军;执业护士资格考试通过率比全国平均高40%。甘肃中医学院的专升本学生中70%为我校学生,其中有12名考取研究生。1名学生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1名毕业生入选“感动宁夏”人物,两名实习生路遇行人晕倒、紧急施救的事迹,被《光明日报》、《甘肃日报》、《兰州晚报》、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报道,受到实习医院的表彰,并被破格聘用,留院工作。

[1]甘肃省教育厅思政处,甘肃省高校工委宣传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汇编[G].兰州:甘肃省高校工委,2005.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爱心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爱心树(下)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