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人员职业倦怠表现及对策

2013-03-18 16:55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校友职业倦怠职业院校

黄 杰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0)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人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重要指导者,其素质和工作状态直接影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受当前社会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学生工作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压力太大、做事提不起精神、缺乏工作激情等倦怠心理,因此,正视学生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并寻找干预对策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1 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表现

根据马勒诗(Maslach)给出的定义: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的、紧张的、与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其核心症状包含3个维度,即情绪衰竭、失去个性化和个人低成就感。国内外研究均显示,教师、护士、行政事务人员等服务性行业的从业者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面对的部门众多、事务繁杂琐碎,学生及其家长要求高,经常由于服务不到位而受到抱怨甚至“恶性刺激”,使其身体和情绪长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极易产生职业倦怠。

据调查,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人员职业倦怠主要有3方面的表现:一是情绪衰竭感。常常表现为精神不振,情绪低落,性急易怒,情感压抑。二是工作冷漠感。主要表现为厌倦工作,减少与学生的接触,工作缺乏创新,对工作环境和学校管理的牢骚、批评甚多,只注重个人的福利待遇。三是缺乏成就感。学生工作人员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无法找到自己的职业归属和价值定位,缺乏方向感和成就感。

职业倦怠使学生工作人员长期受焦虑、抑郁、易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的困扰,工作缺乏热情,精神不振,不思进取,生活质量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差,最重要的是会对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中的学生产生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塑造。美国学者德沃肯(Ronald Dworkin)曾说:“且不论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因此,预防学生工作人员职业倦怠,寻求防控对策是学校维护校园稳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2 对策

2.1 注重自我调节,保护身心健康

组织学生工作人员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相关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归因训练、应激训练、情绪转移等,提高自己心理调适能力。培养学生工作人员正确了解自我、控制自我的能力,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为难自己,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使自身才能在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提醒学生工作人员不要埋怨和迁怒他人,或在学生出现问题时不作为,因为这会影响自己的心境。

我们要求学生工作人员调整期望目标,寻找工作乐趣。职业院校所面临的学生状况无法与精英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这是学生工作人员必须正视的客观现实。因此,学生工作人员在评价自己的工作业绩时,不要把标准定得过高,而应注重实效,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肯定自我进步、激发能动性和创造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虽然无法企及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社会栋梁和顶尖人才,但学生在明事理、懂礼貌上的点滴进步,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由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都是学生工作人员的成绩。学会在学生点滴进步和自己工作业绩不断提高过程中捕捉成就感,愉悦心情。

为减轻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我们还要求学生工作人员注意提高自己对压力的应对能力,学会放松,通过体育锻炼、户外活动、业余爱好等来舒缓紧张的情绪,保持生理机能和谐,使身心得到调节。注意给学生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他们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提供指导、支持和实际援助,在其心情郁闷和情绪低落时能及时给予关心和开导,缓解压力。

2.2 拓宽沟通渠道,增加工作动力

学校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工作人员相互沟通和交流,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学生工作经验交流、职业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学习、职业教育新理念和新形势的宣讲,让学生工作人员相互取长补短,明确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适应新形势,更新职业教育观念。组织学生工作人员多与外界学习、交流,安排学生工作人员参加各种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学习新理论和新方法以提高工作能力。组织他们到先进的院校和单位参观学习,感受其校风和文化氛围,寻找自身差距,研究和改进工作方法。请专家学者来校作学术讲座和指导,让学生工作人员在与专家学者面对面的交流中提升自我。此外,还应重视与校友的交流,通过组织校友回访母校和组织学生工作人员访问校友,让学生工作人员在交流中,分享校友的成就、听取校友的建议和感受校友的感恩,提升自豪感,明确责任,从而激发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2.3 优化工作氛围,提供发展机会

(1)满足学生工作人员正当需求,保证合适的收入水平是学校稳定学生工作人员队伍的基本方针。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工作的特殊性,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岗位津贴尤其是收入增长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确保学生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随办学效益逐年增长,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学校领导层和职能部门要主动关心学生工作人员的生活状况,帮助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2)建立对学生工作人员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学校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突出学生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引导他们做好管理、教育和服务工作。将自我评价、学生评价及部门评价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地考量学生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要建立考评结果的反馈机制,既充分肯定成绩,又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并进行有效的个性指导,帮助他们明确努力方向,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绩效。

(3)社会和学校要充分肯定学生工作人员对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和谐建设作出的贡献,为学生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众所周知,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职称晋升,学生工作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们与专职从事教学和科研的教师有所不同,因此,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和学校在学生工作人员职称评定上,采取指标单列、独立评审的方法,制定与学生工作人员工作绩效相结合的评定标准。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和科研项目等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工作人员开展理论研究和工作交流活动。要把学生工作人员作为学校后备干部的“基地”,拓宽学生工作人员成长进步的渠道。要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工作人员自身特点,进行分类培养,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业务培训,建立转岗分流平台,促进学生工作人员的合理流动,从而保障学生工作队伍的动态稳定。

总之,职业院校学生工作人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预防和克服学生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是维护校园稳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一支信得过、能战斗、有激情的学生工作队伍必将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猜你喜欢
校友职业倦怠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安庆师范大学优秀校友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校友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校友风采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