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2013-03-18 16:55陈小华庄百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理论课问卷政治

陈小华,庄百鹏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及成效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还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幸福社会的大局。伴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各种思想文化潮流、道德取向、价值观念相互渗透,特别是充斥于社会各个阶层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自由主义、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给高职生的思想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剧了高职生选择政治信仰、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的复杂性,使高职生在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刺激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心理困惑。如何在改革中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科学发展,切实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是紧迫而重大的课题。笔者着力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1 积极探索校外特色实践教学

我们以开展校外实践教学为契机,大力推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改革,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与感染力,构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模式。确立了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博物馆(当地“红色”教育资源,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和包公祠为我校普法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廉政建设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踊跃参加、认真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解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改革以及实践教学的效果,更深层次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特点、规律,2011年年底我们对学生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调查,主要针对2010级和2011级护理、临床和口腔专业学生,共发放3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980份,有效回收率为99.33%。问卷共设20道题,涉及实践教学的有5道题。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分析如下:

(1)问卷第9题:你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何认识?

选择A项(要紧密结合)的有2476人,占83.09%;选择B项(有一定联系)的有475人,占15.94%;选择C项(没有关系)的有29人,占0.97%。从中可以看出,有99.03%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现实相结合,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无关系。

(2)问卷第17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有必要长期坚持开展吗?

选择A项(非常必要)的有2326人,占78.05%;选择B项(一般必要)的有601人,占20.17%;选择C项(无所谓)的有19人,占0.64%;选择D项(太麻烦)的有34人,占1.14%。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有必要长期开展实践教学。

(3)问卷第18题:通过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博物馆和包公祠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你是否有收获?

选择A项(收获很大)的有2089人,占70.10%;选择B项(收获一般)的有805人,占27.01%;选择C项(不清楚)的有45人,占1.51%;选择D项(没什么收获)的有41人,占1.38%。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实践教学,收获很大或有一定收获,说明实践教学对学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启发,但仍有2.89%的学生不清楚、没收获,提示我们在看到多数学生的同时,更要关注少数学生。

(4)问卷第19题:通过第18题3项实践教学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A项(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B项(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C项(有利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D项(没有启发)。因为此题是多选,选择D项的只有40人,占1.34%;选择A、B、C项的占98.66%。说明通过实践教学,大多数学生受到了启发,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问卷第20题:你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和课外实践教学)吗?

选择A项(非常喜欢)的有2548人,占85.50%;选择B项(一般喜欢)的有401人,占13.46%;选择C项(纯理论课教学好些)的有18人,占0.60%;选择D项(不确定)的有13人,占0.44%。说明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喜欢实践教学。

通过对我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状况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大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学生喜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实践教学。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有少部分学生对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积极性不高,思想认识有一定偏差,对他们要加以关注,加强正面教育,积极引导。

2 构建全程化、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模式

2.1 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大学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注重加强学生在校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认真贯彻落实“05”方案。学校主要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廉洁修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课程,课程学时、学分按规定执行。并聘请行业(医院)专家进行卫生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

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医学高职院校的特点,实施全方位育人。增设了医学礼仪、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卫生法学等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相互呼应,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在“三下乡”服务、社区便民服务活动中,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实施职业道德规范和医疗卫生行风教育。

2.2 加强实习期跟踪管理,全程化育人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何,表现在离开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行为上。医院实习是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而实习期间的跟踪教育更为重要,为此,我校建立了在第三学年学生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首先,实习前,由学校、实习医院组建的专家教育组,对学生进行实习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德医风教育。其次,实习中,实习医院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制度,辅导员经常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解除思想上的迷茫与困惑,巩固学生廉洁自爱、乐于奉献的职业操守,帮助其树立认真学习、服务病人的信念,保证学生在第三学年实习期间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最后,实习结束后,教师在实习医院展开调查,详细了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思想道德表现,并书写调查报告与总结,针对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在学生的毕业教育中及时补上重要的一课,总结经验,深化教育。

2.3 注重实践,融入行业,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社会实践具有社会灌输、事实疏导、自我教育、自觉服务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好方法,要把思想政治课教育的实践环节落到实处[1]。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和校园实践教学的同时,我们还利用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特点,积极探索构建与专业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根据我市文化资源,我们建立了4个校外特色实践教育基地: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和广宁县上林村三十二烈士纪念馆;二是医学生廉政教育基地:肇庆市包公祠;三是法制教育基地:肇庆市中级人民法院;四是医德医风职业道德教育基地: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高要市人民医院等。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特色实践基地的教育教学,并且要求每位学生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开展主题讨论。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已逐步形成了学校主导、医院参与、特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教育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融入行业(医院),更具实践性和开放性。

2.4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已完全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以其特有的开放性、平等性、互动性及无政府性迎合了大学生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价值观。网络与高职生学习、生活越来越密切,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高职生学习生活有积极作用,也带来巨大冲击。因此,我们必须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积极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新方法。着力培养运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队伍;着力建立“红色”网站,利用网络手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着力建立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运行机制与评价机制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入网”、“入心”,从而构建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格局。

2.5 实施全程化、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通过实施全程化、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汶川大地震中我校学生积极地献血捐钱,学校荣获“肇庆市大中专院校无偿献血促进奖”。学生的政治热情高,每年都有过千名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党课培训,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最近3年,我校学生在广东省各种大赛中屡获佳绩,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近200多项。在2012年的广东扶贫济困日,“奉献爱心扶贫助学”主题活动中,师生共捐款148290元。学生义务献血1100人次,获“无偿献血先进单位”称号。我校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先进团委”,获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全程化、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施,使我校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全面、专业技能扎实、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纪律观念强、职业操守牢固,深受实习医院与工作单位的好评。每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遍及全省,不少学生已成为所在医疗单位的中坚力量。

构建全程化、全方位、宽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凝聚各方教育力量,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锻炼学生求实、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之一[2]。

[1]张权.社会实践——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J].兰州学刊,2007(7):203.

[2]李月玲,武步成.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合力机制的构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7):152-154.

猜你喜欢
理论课问卷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问卷网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