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适连环教育”方法改变中职生厌学现状

2013-03-18 16:55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职班主任思想

王 宪

(秦皇岛市卫生学校,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近几年,随着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和社会办学力量的兴起,中职学校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与此同时,中职生厌学现象日趋严重,特别是临近毕业的高年级学生,迟到旷课、不做作业、考试作弊及违纪违法的事件也日益增多。现就借鉴“三适连环教育”方法,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避免学生厌学现象的发生,笔者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1 中职生厌学原因

中职生厌学其实不是一个新问题,过去我校也有个别学生存在这种现象,只不过没有近几年严重。通过与学生接触、交谈,笔者了解到近几年学生厌学主要有以下原因。

(1)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因听不懂所学课程,缺乏学习兴趣而厌学。这部分学生又分3种情况:一是天生就比较调皮,在文化学习方面智商不高;二是从小家庭管教不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或过分溺爱等而耽误了孩子的文化学习;三是有些偏远农村,教学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2)少数学生不是自愿就读的。这些学生初中毕业后迫于家长要求,无奈才选择中职学校;还有少数家长因管不了的孩子,将其当做“包袱”甩给学校。这些学生大部分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社会大环境也是造成当前中职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改变也体现在中职生身上,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和道德取向也悄然改变。同时,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以及某些不正之风和社会道德水平滑坡等,无不对中职生产生消极的影响。加上中职招生并轨以来,学生自己交费、自主择业,用人单位盲目提高学历要求等,都严重挫伤了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4)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与生源变化有部分脱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职学校实行的是“精品”教育。那时的中职生,大多是学校的“尖子生”,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俱佳,但自从中职招生并轨,特别是高等院校扩招以后,中职招生形势发生了根本性逆转,生源质量严重下降。特别是学校办学规模扩大了,而师资力量和学生管理水平并没有完全跟上来;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缺乏力度和创新,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5)课堂教学未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未能依据学生现状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仍按照传统模式授课,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有得到有机统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这些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

2 对策

中职生在校学习期间,是他们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针对中职生厌学现象,若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避免,或任其蔓延,势必给学生的身心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同时,也势必败坏校纪校风,损害学校形象。改变中职生厌学现象,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涉及面很大。

2.1 加强思想教育,帮助中职生端正学习态度

要避免或改变中职生厌学现象,首先要从思想教育工作入手。通过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中职生的思想觉悟,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中职生思想教育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要强。中职生厌学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自己的人生坐标不明确,没有树立远大理想。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分析这些原因,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一方面,要使中职生真正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竞争会更加激烈,自己不能依靠父母一辈子,今后的路要靠自己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今后很难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形势,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仍需要大批有知识有技能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职生仍然大有用武之地,一定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2)形式要灵活多样。做好厌学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除了采取课堂教学、大型报告会、主题班会等集体教育形式外,还要在开展这些教育活动后趁热打铁,及时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校领导、学生工作者、班主任要多找个别学生谈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教育他们、感化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还要发动同学之间互相教育、互相帮助,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工具,如广播、黑板报、墙报等,表彰先进、树立典型,特别要大力表彰后进生变先进生的事迹。

(3)把长期性工作和阶段性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避免或改变学生的厌学现象,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由于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会出现波动和反复。学生思想教育管理部门,除在每年的工作计划中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措施外,还应分阶段制定工作目标和任务,并随时进行检查和督促落实。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最基层和最直接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一个班的班风和学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的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深入扎实,这个班学习风气就好,学生的厌学现象肯定会得到遏制。由于班主任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导致有些班主任(任课教师兼任、授课任务重)势必出现“两难全”的局面。因此,应根据学校实际需要,聘任有一定学历且有丰富思想教育工作经验的人担任专职班主任,以在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

2.2 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应组织一次文化考试,以考试成绩、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分班的依据。对文化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文化基础课教学,不应匆忙让他们接触专业课,也不应将其编入文化基础较好的班,以免他们跟不上;要给他们一定时间的观察期,并在观察期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所教班级的班风、学风,采用相应的措施和教育方法。

(3)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与学生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对教师无比信任和尊敬,才会喜欢教师所教的课程。教师要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应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消化吸收。教学双方有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学生自然学得起劲,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步高涨。

2.3 齐抓共管,从严治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1)学校与家长齐抓共管。避免或改变学生厌学现象,学校领导、学生管理部门和班主任要积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师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学生会和班干部的作用,鼓励他们主动做好厌学同学的工作,在思想和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上辅导和帮助他们。这样做,既能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消除孤独感,又能有效防止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班上形成“小气候”。班主任还应及时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让家长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学校与家长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使学生由不自觉的学习阶段上升到自觉的学习阶段,再上升到认真刻苦的学习阶段。

(2)坚持从严治校,不断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环境,是改变学生厌学情绪的又一重要途径。首先,对那些严重扰乱学校教学和生活秩序、道德败坏而又屡教不改的学生,要坚决清退;其次,积极改善学校的教学、生活设施,尽可能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第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如举办多种类型的文艺、体育比赛,举办特长培训班,开展各种社团活动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良好的氛围无声地起着教育人、改造人和鞭策人的作用。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在这种良好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下,才能逐步走上爱学、勤学的道路。

2.4 积极拓展就业渠道,使学生学有所用,对前途充满信心

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难是学生厌学情绪滋长和蔓延的重要原因。“毕业生就业是学校招生的指挥棒,是学校办学方向的指挥棒。”为此,学校必须下大力气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学校可采取邀请已就业的毕业生回校作报告,或请有关专家来校作形势报告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3 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生厌学的原因,除学生自身的思想和文化素质较差外,也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改进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注意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齐抓共管,从严治校,想方设法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避免或改变中职生的厌学现象。

猜你喜欢
中职班主任思想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夸夸我的班主任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班主任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