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3-03-18 16:55周春美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岗位高职医院

周春美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4)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8号)中也明确指出,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医学院校工学结合表现为院校合作。在我校创建省级示范校过程中,护理专业进行了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提出了学校和医院深度合作的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相关研究和实施。

1 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培养目标与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护理教育是为医疗卫生服务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要求,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的层次、规格要求。而目前我国在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方面以满足社会需要为主,对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视不够;在教育上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没能准确定位于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1]。

1.2 临床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随着医院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矛盾的升级,有些医院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接收实习生,或减少实习生动手的机会;加上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减少,人才培养目标较难实现。

1.3 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突出实践教学是当前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现在很多学校仍沿用医学类院校通用的“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医院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多为理论讲授。尽管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护理仿真实训基地,但护理实训多数情况下是模拟的,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距[2],教学与临床脱节,造成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临床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提高,毕业后临床适应时间较长,因此,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2 双轨双控双向融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医院为依托,培养护理岗位所需人才,按照行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调整和确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保证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适用性[3]。

双轨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护理工作过程相符,学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在护理岗位上的见习、实习、工作内容相一致;双控指校院双方就人才培养方案互商互通各教学环节的控制要求,制定校内、校外双向控制培养标准;在双轨和双控实施过程中体现双向融合。

2.1 双轨的实施步骤

2.1.1 学校和医院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学校和医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医院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学校专业课教师定期到医院进行调研,通过定期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方式,使医院专家直接参与到课程开发中;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使学生在校完成的全部学习内容与医院护理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相一致,最终实现护理专业课程工学结合。

我院护理系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职业岗位工作结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护士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并形成了基础护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护理评估、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成人系统疾病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患沟通与心理护理、突发事件应对、门诊与病房管理13门课程。依照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临床护士护理工作能力培养渐进的过程(辅助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进行课程序化,形成专业课程,并在2010级学生中实施教学。

2.1.2 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依托医院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使师生在实训实习环境中,完全实现与实际岗位角色的互换,即教师为“带教教师”、学生为“护士”;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选择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培养,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

2.1.3 学校和医院共同进行师资培养 学校实施教师A B制培养制度,即专任教师一年在医院工作,一年在校任教,派遣教师到临床护理一线工作、学习;同时学校聘请富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护理专家担任专业课教师。学校和医院建立师资共享的培养平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2.1.4 学校和医院共同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与医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实现深层合作,在医院建设示教室和学生实训室,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施、各种教学模型;医院参与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3年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程以及实训实习全部在真实环境中完成,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工作内容高度一致。

2.2 双控的实施方案

学校和医院双方就人才培养过程,互商互通各教学环节的控制要求,共同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和校内、校外双向控制培养标准。

(1)成立由学校和医院资深专家共同组成的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两次联席会。在联席会上,广泛听取护理行业专家、临床护理人员、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护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提高护理实习生和毕业生质量。

(2)建立以学校专职教师、行业专家、兼职教师等组成的优质带教师资队伍,指导学生在校课程实践及在实习基地的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共同制定护理教学与实习管理制度和出科考试制度,使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学校护理系与医院护理部主任、带教教师组成的三级联系网络,严格管理见习、实习环节,及时反馈、认真总结。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实训、实习教学研讨会,聘请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参加,研讨新形势下改进顶岗实习工作的办法,进一步修订实习大纲、实习标准及《顶岗实习任务书》,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与质量的全程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理论和管理水平。

(4)与行业和医院等资深护理专家共同制定临床带教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另外,通过辅导员对实习小组组长的管理,时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临床教学联席会的长效制度、学校和医院建立的三级联系网络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医院双向管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3 双向融合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联动,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以行业岗位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缩短学生进入岗位的适应期,实施人才共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一学期: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医院带教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认识护理课程”的学习以及去医院体验护理工作,对护理职业产生认同感;通过对“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学习,能辨认各个系统的形态结构,知道机体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

第二学期:学生通过专、兼职教师的讲授和带教,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熟知对临床患者进行的基础护理和常用临床护理操作技术,为临床护理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教师讲授“健康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去医院收集临床患者资料,初步具备运用临床思维评估服务对象健康状况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能力。

第三、四学期: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通过在模拟或真实环境下开设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课程,如成人系统疾病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突发事件应对等来引导学生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使其具备专科护理能力。

第五、六学期:在校外实习医院的轮岗实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操作技能,检验学生岗位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然后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3 双轨双控双向融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3.1 现代护士是应用该模式的产物

近年来,护理人才缺口较大,护生就业竞争激烈,国内需要护士,但不是传统护士,而是现代护士。现代护士必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应用该模式培养出来的护士因与医院要求高度融合,实现了与护理岗位的无缝对接,毕业后学生能很快适应角色,专业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均较高。

3.2 该模式符合专业人才职业成长规律

在职业教育中,学习者已自觉或不自觉地从生活、学校或工作活动中接受了或多或少、正确甚至错误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职业学习(即人的职业成长)不再是从一个不知道到知道的过程,而是“从初学者到专家”的发展过程[4]。我校护理系进行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在实践专家和课程专家的参与指导下,按照职业发展规律,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能力发展的角度,对内容进行了系统化处理,因此,双轨双控双向融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符合专业人才职业成长规律。

[1]王银燕,蔡聚雨.高职护理专业工学结合、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8):79.

[2]解征.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践的理论与实践[J].国际中华护理杂志,2001,1(3):81.

[3]姜安丽.21世纪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及我国护理教育面临的挑战和发展策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12):124.

[4]欧盟A sia-L in 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岗位高职医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