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在护考考前培训中的应用

2013-03-18 16:55张云霞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儿科效应笔者

张云霞

(南宁市卫生学校,广西 南宁 530409)

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简称护考)考前培训中,教师巧妙地运用心理效应,不仅提高了教学工作的艺术性,而且增强了培训效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笔者根据多年的护考考前培训教学实践,针对心理效应在考前培训教学中的应用谈几点看法。现总结如下。

1 条件反射,绕开陷阱

我们知道前苏联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也知道中国有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些告诉我们,当某些事物或场景之间建立了关联之后,人们只要看到其中的事物或场景时,就会联想到与之关联的事物或场景,即触景生情。运用这一心理效应,我们在护考考前培训课堂上,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或是做题过程中的一些陷阱,巧妙地建立条件反射,让学生能迅速绕开陷阱做出区别和判断。例如,在儿科护理中,讲解母乳中的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糖,三者的比例为1∶3∶6,利于婴幼儿消化吸收。而在考试中,不一定按“蛋白质、脂肪、糖”的顺序出题,可能会问:“脂肪、糖、蛋白质三者比例是多少?”而学生对母乳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较易混淆,容易做错题。为此,在做此类型题目时,笔者建议学生做个“游戏”:拍一下自己的手掌,蹬三下脚,舔六次嘴巴,大喊一声“陷阱”,表示在此处有陷阱,要头脑清醒,绕开“危险”。这样,将该知识点与陷阱相联,建立反射,加深学生记忆。在往后的考试答题中,遇到此类题目,学生就会联想到做过的游戏,对其起到提醒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授课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 从众效应,互相鼓励

在刚开始培训教学时,学生都表现出信心十足,考试志在必过的良好精神风貌。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有的学生表现出了紧张、焦虑等心理,担心护考不能过,影响就业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美国心理学家阿希做的阿希实验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确实存在从众心理,即随大流[1],人云亦云。为此,我们可以将护考考前培训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6~7人,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学生的学习和讨论,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彼此之间比学习,比勤奋。让勤奋好学的学生以“星星之火燎原之势”,影响、带动班级众志成城,全力备考,共同前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某个知识点安排学生讨论。在讨论中,学生间交换意见,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求同存异,等待教师点评。通过这一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提高。例如,在讲解“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护理”时,笔者这样安排学生讨论:先给出讨论问题:(1)小儿呼吸系统有何特点?(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考哪几种疾病?(3)这些疾病有何共同特点和不同点(包括临床表现、治疗要点、护理特点等)?然后学生分组,在规定时间内(15分钟左右)讨论以上几个问题。讨论完后,各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由其他组指出优缺点,最后教师评价、总结。如此一来,师生在讨论中完成了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有关知识的复习。在培训中,“大部队”斗志昂扬行进,受其影响,不甘落后的“小分队”将会快马加鞭,迎头赶上,从而呈现全班学生都在拼命学习的喜人景象。

3 学习助长,激励提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的表现会因为别人的注意,或是彼此竞争而有所提高[2]。在心理学上,我们把这一现象叫“社会助长”。运用在学习中,可以理解为“学习助长”。这一现象是1897年由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通过骑自行车心理学实验发现的。那么,教师如何将“学习助长”效应运用到培训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潜能呢?一是,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学习勤奋,刻苦用功,课堂积极回答问题,热情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像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让被表扬者感受到教师、同学注意到他并对他取得的学习成绩给予肯定,使其获得成就感,进而激励其不断学习和探索,获得更大的进步。二是,教师可创造条件,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然后表扬那些表现优秀的学生。这样,被表扬者继续勤奋学习的动力更足。而其他学生,教师同样给予热情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其的关心和重视,激励他们增强学习信心,迎头赶上。例如,在讲授“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护理”内容时,笔者安排了一次中等难度的测试。结果是,全班95%的学生全部答对,5%的学生答错一两道题。对全部答对的学生,笔者给予表扬,并告诉他们,离护考成功又迈近了一步。对于学生答错的题目,笔者给予讲解,帮助学生复习相关的知识点,鼓励他们再加把劲,胜利就在眼前。三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高自己言谈举止的艺术性,增强学生备考的信心。例如,在回答学生问题时,教师微笑面对,耐心讲解。通过微笑,将教师对护考的信心传递给学生,缓解学生的紧张、焦虑心理,帮助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顺利完成护考考前培训。

4 理解记忆,加深印象

在培训学习中,师生共同关注的,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记住重要的知识点。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做的记忆实验告诉我们,对于理解了的知识,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遗忘的速度也较慢。为此,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病例讨论法、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法,配合多媒体课件,理论联系临床实践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讲授“儿科肺炎并发心衰患儿护理”时,笔者这样联系临床实践开展教学:先给出肺炎并发心衰的病例,然后让学生讨论其医疗诊断、护理问题、治疗要点、护理措施,最后讲评、总结。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5 期望效应,增强信心

参加护考培训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通过培训学习,提高应试能力,顺利通过护考,实现就业。这也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根据罗森塔尔效应,在课堂上,教师用丰富的情感、语言和行为表现出对学生成功通过护考的强烈期望,那么学生就会在内动力的驱使下不断朝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直至成功[2]。为此,在课堂上,教师除了表扬学习较好的学生外,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帮助,重视他们,相信他们能够通过护考。例如,笔者班上一名学生,平时学习很努力,却常常因做题时不够细心而丢分。笔者在指导该生时,告诉她,未来的护士长必须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才能把工作做好。言下之意,“你是未来的护士长,要加油,要努力。信心和细心是必备素质,必须加强。”实践表明,该生领会了笔者谈话的道理后,更加注意信心的培养和细心的养成,最后顺利通过护考。

[1]李佳瑛.心理效应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7-20.

[2]胡凼.老师期望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4):110.

猜你喜欢
儿科效应笔者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