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评教”的优化策略研究

2013-03-27 12:11颜承元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15期
关键词:学生评教评教热点问题

●颜承元

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中,主体无动机、结果不客观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解决以上问题,应该从“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出发,通过突出“师生互动”的评教价值新追求,探索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新思路:学生用评教结果,服务于教师的教学改进与调整;教师用提高的教学效果,回馈学生评价的客观与公正。用师生之间的这种良性互动,激发学生的评教动机,并进而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

一、拓展学生评教的价值取向

所谓学生评教的价值取向,就是学生评教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广大师生,在面对和处理学生评教的矛盾和问题时,所应该秉持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倾向。目前,我国各高校学生评教的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概括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其一是“考核教师”。即通过学生评教为人事部门解聘、降级、晋级、升职、加薪、奖励教师提供依据。其二是“监控教学”。即通过学生评教为领导决策和管理部门制定教学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显而易见,这两个价值取向都是面向管理的,而管理的绩效相对是滞后的。这使学生评教的价值追求与参评学生的个体利益相脱离,进而挫伤了学生评教的积极性。比如,根据评教结果“奖惩教师”是在期末或年终进行的;而根据评教结果采取的“管理措施”,从制定到执行需要的时间会更长。当这些管理到位时,被评的课程早已结束,因此,就学生个体而言,他(她)参不参加评教和评教结果是不是客观公正,与其本人对所评课程的学习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这样的评教设计,无视学生参加评教的现实利益,一味强调学生应尽的评教义务,致使学生变成了管理的工具。这无疑是学生参加评教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

要提高学生参加评教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评教的热点问题,就必须以服务教师的课堂教学为目的,从满足学生个体的评教诉求出发,扩展学生评教的价值取向,把“师生互动”,也就是被评教师与参评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作为学生评教价值的新追求。此处的“师生互动”,必须突出以下两个特点:其一是时效性。即学生在评教中所表达的诉求,很快就能在相应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积极地回应。从而使学生由原来的为管理尽评教义务,变成了为谋求自己的切身利益而行使个人的评教权利。使评教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使评教结果的客观公正,成为学生评教的自我追求。其二是私密性。即要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教师的个人隐私给予最大可能地保护。这既是减轻教师心理负担,把精力集中于调整、改进教学的需要,同时也是维护教师在学生中的个人威信,改善课程教学氛围的需要。总而言之,具备上述两个特点的“师生互动”,是学生参加评教的动力源泉,是学生评教结果客观公正的根本保障,是学生评教调控教学质量的主渠道。

综上所述,要解决学生评教的热点问题,就必须在学生评教的标准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使“考核教师”、“调控教学”和“师生互动”这三个价值取向都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落实。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学生评教是由管理部门主导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所以,“考核教师”和“调控教学”这两个面向管理的价值取向,作为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的传统项目,必然会保持一定的强势。但“师生互动”这个服务教师回馈学生的价值取向则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对此必须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其一是提高认识。要让学生评教的设计者、组织者、教师和学生都明确,“师生互动”这个新扩展的价值取向,是现代教育理论赋予高校学生评教工作的新理念,必须在实践中狠抓落实。其二是明确任务。学生评教扩展“师生互动”的价值取向,为解决学生评教的热点问题指明了方向。但“师生互动”价值取向如何在学生评教实践各环节中加以贯彻落实,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探讨。

二、激发学生评教的主体动机

学生评教的主体是学生。只有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评教动机,才能实现评教结果的客观公正。所以,如何利用学生评教的三个价值取向,最大限度的激发起学生的评教动机,是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第二要务。

其一,就学生评教的“考核教师”的价值取向而言,学生可以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使得自己很不满意的教师受到必要的惩罚,同时使自己非常满意的教师得到应有的奖赏,由此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为了激发学生的这种评教动机,一要严格执行教师奖惩制度,二要处理及时。同时也应该看到,因不受奖惩而使学生心有不甘的教师,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绝大多数的教师就没有这种奖惩的动机。所以,为奖惩教师而评教的冲动,对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贡献是有限的。同样,就学生评教的“调控教学”的价值取向而言,为支持领导决策和教学管理而评教的主体动机,对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贡献也是有限的。其二,从学生评教的“师生互动”的价值取向来看。学生提供的教学意见和建议越客观,教师对教学的改进与调整就越符合学生的要求和期待。所以,这种为教学调整而反馈教学信息的评教动机,也是评价客观性与评教回报成正相关的评教动机。显然,使教师的教学更符合自己的心愿,以便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是每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根本利益和最大心愿。所以,满足学生的这个心愿,是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核心内容。这也是激发评教主体动机的主渠道。对此必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

第一,增加评价结论。在保留综合评分的同时,增加一个征求主体意见和建议的文本评语栏目。学生对课程教学的切身感受及其意见、建议,无论从教学调整上还是从个人心理上,无疑都是任课教师迫切需要了解的。如果评教结果的反馈处理恰当,任课教师面对学生评教,由单纯的被检查、被惩戒,变成了被服务对象,尤其增加了一份对学生真情实感的期待。任课老师的这种期待,消除了学生参加评教就是“告状整人”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成为了学生参加评教并客观评教的又一驱动力。

第二,改革评教时间,变期末为期中进行学生评教。教学进行到期中,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基本上都暴露出来了,学生也形成了一定感受,此时评教,教师在分析研究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扬长避短,通过富有针对性地教学调整,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和需要,教学质量和效果就会因此而有所提高。由于此时被评课程刚讲授到一半,评教主体将获益更高,这无疑是对学生参加评教和客观评教的最好褒奖,进而激发起学生的评教动机,并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清除客观评价的障碍。其一,提供足够的时间。要进行客观评价,学生必须阅读理解评价标准,然后再对照标准进行评价,这都需要时间。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学生评价甚至减免宣读评教标准,时间只够随手写分,阻碍客观评价。其二,提供客观评价的操作界面。既然评教标准是按指标逐项设计的,那么客观评价自然是逐项打分。调查发现,不少学校的学生评教只需打总分,这无疑是误导。其三,减轻学生的评教负担。承认客观评教对学生是一个繁重的任务,必须尽一切可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在组织实施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操作便利。在评教标准设计上,应可能减少评价指标。

三、满足学生评教的客体需求

学生评教的客体是任课教师。但是,教师在利用评教结果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中是主导,离开教师的主观努力,学生评教就会变得意义全无。所以,从学生评教的标准设计、程序设计,再到学生评教的组织实施,全方位满足教师的需要,应该是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第三个实务。

本实务的具体操作是,其一,按教师的需要设计评价结果的内容与形式。面对学生评教,作为客体的任课教师,在关心自己评价成绩的同时,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教学改进和提高上,他们更加关心学生对自己教学的看法和感受。所以,在学生评教的表格或界面设计上,必须从形式到内容,广泛地征求和采纳教师的意见。其二,按教师的需要组织实施学生评教。每学年举行几次学生评教,什么时候进行学生评教,在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还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其三,按教师的需要处理评教结果。学生评教结果涉及教师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声誉和利益,非常敏感。所以学生评教结果的处理,同样需要组织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充分听取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制定出既能够满足教师心理上的需要,又能满足教师教学上需要的评教结果反馈方案。关于评教结果处理的更多内容,自成一章,以便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探讨。

四、制定学生评教的合理标准

因为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和学生评教的独特目的,学生评教需要一个合理的评教标准。什么样的标准才是合理的标准,这个合理的标准怎样去设计,这就是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第四个实务应该探讨的内容。

其一,不能追求高标准。必须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评教的目的,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设计出够用、能用、好用的学生评教标准。许多高校盲目追求学生评教的高标准,学生评教与督导专家听课使用一样的标准。终因理解困难、操作复杂,学生只好应付了事。

其二,不必求全责备。因为,学生评教与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共同组成综合评价,进而满足鉴定考核教师的管理需要,所以,学生评教标准不必求全责备,应该无条件地把学生评不了和评不好的指标,放在督导评价和同行评价中进行。

其三,尽量减轻学生负担。由第二章的论述可知,在学生评教工作中,学生在轻松应付和执行标准之间可以自由选择,外界根本无法控制。而且,如果选择执行标准,那整个评教过程将是一个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标准设计上以够用为标准,杜绝不必要的指标;在指标的观测评判上以“可行”为原则,尽量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等感性认识直接评判。

其四,不能回避必要的内容。尽量减轻学生负担也是有原则的,一,不能回避任课教师改进、调整教学所需要学生反馈的指标。如前所述,因为教学调整提高是学生评教动机的源泉,是学生评教工作的驱动力。所以,这方面的内容应该以详细、全面为原则。二,不能回避事实判断性的教学监控指标。此类指标包括教学纪律、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情况等。这些指标容易评判、指向性强,教学监控容易实施、监控效果明显,而且这些指标只有学生才有资格做出最权威的评判。

五、实现评教结果的科学处理

学生评教结果的处理,是落实学生评教目标,实现学生评教目的的关键环节。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并挫伤教师的自尊、引起教师的反感、形成师生的对立。所以,本文把评教结果的处理,作为解决学生评教热点问题的第五个实务进行探讨。

其一,评教结果对当事人之外的个人保密。第一,任课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只需要掌握自己的评教排名和教学反馈。第二,因为学生评教结果非常敏感,无数事实证明,自尊心和认同感使得绝大部分的教师认为自己还可以做得更好,公布其目前的评教排名,对其自尊和自信都是一种伤害,无益于其教学的改进与提高。

其二,学生评教成绩只能作为奖惩和考核教师的参考。这是因为,一方面,学生评教成绩并不代表任课教师教学贡献的全部。例如,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评教成绩统计,普遍缺乏对课程门数、课时量和课程难度系数等诸多因素的补偿措施。在目前生师比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教师承担的课程多、工作量大等这都是应该鼓励的。另一方面,学生在评教过程中,严格按照评价标准的要求,在准确评判、量化每一个观测点的基础上,通过精确计算而得到评价结论是不可能的。而且,由于缺乏措施,无法从根本上消除部门、专业、年级甚至个性心理等因素对学生评教成绩的影响。所以,学生评教成绩是相对的。总而言之,评教成绩只能作为奖惩教师的参考依据。

但值得强调的是,教学效果优秀的教师,其学生评教成绩必然是排在前列的;同样,教学效果很差的教师,其学生评教成绩也必然是靠后的。这是大家公认的,也是学生评教的意义所在。因此,许多高校都是从学生评教成绩靠前的教师中选取一定比例进行推优。并且对于学生评教成绩排在后面的、一定比例的教师,进行督导听课,在进一步诊断、鉴别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教师恰如其分的处理。

[1]陈绍荣,吴庆松.失真与矫正:大学生评教问题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1).

[2]雷敏.论提高高校学生评教质量的方法和策略[J].高教探索,2005,(1).

[3]陈国良,张萍.高等学校学生评教的可行性、局限性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6).

[4]张小良.关于我国“学评教”实践的反思[J].江苏高教,2003,(1).

[5]刘杭玲.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及保障措施研究[J].江苏高教,2002,(6).

[6]何云辉,国柱.高校提高学生评教结果有效性的对策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8,(4).

[7]李波林.议高等学校学生评教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

[8]钟国忠.高校学生评教的有效性问题及优化策略[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

[9]罗小华.高校学生评教过程的管理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

[10]赵惠君,耿辉,黄晓慧.角色维度下高校学生评教合理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2).

[11]杨湘清,胡耀荣,杨健康.学生评教与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兼论学生评教的思路[J].高等理科教育,2003,(6).

猜你喜欢
学生评教评教热点问题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空间几何体中的热点问题聚焦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学生评教有效性分析与策略研究
残疾大学生评教制度效果和问题研究
关于民办高等学校学生评教可靠性的研究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常见热点问题及应对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
2009年地理备考应关注的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