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研究
——以绍兴市为例

2013-04-11 01:46周岚岚李文学龚杏娟
关键词:绍兴市书屋服务体系

周岚岚 陈 琦 李文学 龚杏娟

(绍兴图书馆,浙江 绍兴312000)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整个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末梢神经,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位于末端的基层神经是否发育良好、健康成长.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十八大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于保障和实现基层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利,丰富城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基层民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实现经济繁荣生活富裕风尚文明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绍兴市为例,通过现状调查分析,进一步探讨当下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

1 绍兴市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绍兴市基层与农村文化建设(包括教育和信息服务)有关的设施有: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点、农家书屋、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基层点、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等.目前,文化部又在推进“公共电子阅览室”项目建设.经调查,绍兴市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已基本上实现了文化阵地的“全覆盖”,实现就近化.

1.1 农村文化阵地覆盖面广.绍兴全市共有118个乡镇(街道),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每一个乡镇(街道)都建有综合文化站,全市2 660个行政村(社区)中,85%以上建成了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其中300平米以上面积的文化活动中心占40%左右.到2011年底,全市2 188个行政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绍兴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基层中心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社区)基层点覆盖率达到92%.

1.2 文化资金投入多.政府财政对文化的投入也逐年增加.2008至2010年三年中,仅绍兴市本级在文化惠民工作中投入财政资金达1 500多万元;各县市区也相应安排了总计超7 000万元的文化惠民资金.仅农家书屋一个项目,至2011年底,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5 397万元.

1.3 文化成绩位于本省前列.到2010年底,绍兴市共获得“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49个,省级文化示范村(社区)28个,省级文化示范户597户.浙江省第五次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中产生特级站4个,一级站26个,二级站49个,三级站32个.在2012年浙江省文化厅开展的文化强镇、文化示范村(社区)评选活动中,获文化强镇1个,文化示范村(社区)7个.绍兴市基层文化的成绩位于全省地级市中的前列.

2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

绍兴市农村文化调研对象,如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级(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基层点,都是不同时期政府关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产物.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每一个工程、项目都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和规划,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有严格的考核评估,也有财政投入奖励.每一工程都有一系列建设、管理、运行和评估体系.然而,就总体而言,看起来很完美的诸多工程、项目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各类设施并未真正引起民众很大的兴趣.即使是投入资金很给力、建设得非常漂亮的某些乡镇文化艺术中心,其主要功能还是以展示地方实力为主,而缺少真正为老百姓所用的文化服务内容.伴随着基层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实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经济发达地区也日趋普及,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农村文化设施存在重行文建设、纸上检查而轻实际价值评估的现象.现有基层多种形式的文化设施,特别是必须免费为广大农民服务的设施,往往是启动时热热闹闹,验收时档案资料,冷冷清清.如农家书屋,到现在已送书12万多册,送书数量不少,但普遍缺乏图书更新经费,图书内容可读性不强.分析其原因,因为缺乏有效的后续管理机制,缺乏支撑设施持续运行的保障,政府对农村文化设施投入的科学性、合理性、整体性论证有待提高,对农村文化设施的绩效评估缺少与实际使用有关的刚性指标.

2.2 农村文化设施的多头建设造成管理缺乏.现有的农村文化设施多头建设明显,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是文化部负责实施的项目;农家书屋是由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联合发起的项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是各类涉农部门发起的,其中也涉及文化生活信息的服务;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是中央办公厅启动的项目,其中又涉及农村党员干部文化素养的培养.上面齐抓共管,下面千头万绪,作为这些工程项目的依存组织——乡镇街道社区村只能忙于应付和应对,无从考虑其实效.设施的多头建设造成管理不力,使用不善,通过验收后便无人管理,使文化设施形同虚设.

2.3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功能类同和重叠现象明显,造成重复建设.如,图书管理与服务,信息整合与传递,阅读指导与组织,等等.各类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类同或重叠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重复建设.造成这些原因主要是没有创设一个统一的,专业化的管理平台,各类文化设施就难以盘活各种分散的资源.而公共财政资源的短缺也不允许政府对同类设施进行持续不断的投入,最后导致各种资源不断老化,失去利用价值,成为摆设.

2.4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重建设轻使用的现象.各建设部门对文化设施建设的硬件建设都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但缺乏与基层民众实际需求的文化活动,或活动内容空泛僵化无从发挥实际效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与农民群众实际文化需求不协调.如农家书屋,建设热情很高,建成后,农民却很少有去看书和借书,一方面是送下去的图书不是农民想看的,另一方面图书缺乏更新速度.这些文化设施的建设往往是重建设,轻利用,缺少真正为老百姓所用的文化服务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不协调.

3 对建设可持续发展农村文化设施的几点深层次思考

建设农村文化设施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可持续性.而这恰恰是完善农村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我们试图建的那些设施,它可以持续下去.另一个是,那些建起来的设施能对老百姓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3.1 管理上分流,转入业务序列.对已经建成的农村文化设施项目,进行必要的梳理,可以从业务管理上起步,逐渐脱离政府,转入业务序列.积极发挥城市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将综合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等纳入到城市图书馆的分馆、流通站建设体系之中.将镇(街)文艺骨干的培训、教育、管理等纳入到城市文化馆的工作之中.建立以城市图书馆、文化馆为中心,以镇(街)文化站为节点,资源互通,活动联动的文化服务体系,向民众提供较为专业有效的文化服务.

3.2 整合资源,提高产出效能.在上述基础上,整合共享工程、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设施资源,让专业的机构管理,或者至少让专业的机构来培训和指导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努力优化文化设施的品质,提高政府各类文化投入的产出效能.如果没有内容,没有品质,真的很难得到老百姓的青睐.而老百姓不喜欢,政府投入的合理性就会受到质疑.如此,容易形成投入与使用之间的对接异化,一方面白白浪费有限的文化资金,另一方面农民享受不到城市化的文化服务.

3.3 建立联动机制,提高运行效益.建立不同区域文化设施运行的联动机制,减少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益.比如,将散落在各个村的农家书屋、各个乡镇、街道、社区的图书室,在图书采购、编目和大流通上进行集中统筹,使各种资源流动起来,以形成新鲜的,具有吸引力的内质.

3.4 重制度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制度建设,提高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保障.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是维护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不要过多采用工程、项目的形式搞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工程、项目之类的投入、推进,建设农村基层文化设施是阶段性、局部性成果,工程与项目,无论其时间跨度有多长,总将结束.包含其中的个人意志的不可连续性也会影响其长效性.而文化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从制度设制上考虑,才能保持相对延续的态势.

3.5 结合实际,提供特色服务.我们建设农村文化设施的目的是为农民提供文化产品,使他们享受到文化服务.首先要提供适合基层农民的文化产品,通过走访调查,知道最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产品.如农家书屋中的图书资料,不是想送什么书就送什么书,而是要知道他们爱看什么书,什么样内容的书籍才是农村所需要的.其次是要适合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提供文化产品,开展形式多样的能吸引农民主动参加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生活习惯,充分利用农闲、节日、集市,提供农民喜闻乐见、具有本地特色能吸引农民主动参与的文化活动.使我们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真正实现便民、利民、惠民,充分发挥和提高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实现文化成果全民共享,真正达到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的.

4 结语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与基层群众精神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是保障基层公民文化权利,满足民众基本文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对基层文化设施进行必要的梳理,整合共享工程,倡导专业化的管理,努力优化文化设施的品质,提高政府各类文化投入的产出效能,建立不同区域文化设施运行的联动机制,减少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益,提供合适的文化产品等,不但要让已建设的基础设施可以持续下去,更要让已经建好的基层设施能对老百姓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惠民.

参考文献:

[1]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提前实现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全覆盖[EB/OL].http://weiyan.zjol.com.cn/weililun/system/2012/09/13/018809592.shtml,2013-5-23.

[2]顾晓宁.试论南京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新世纪图书馆,2011(10):38-40.

[3]蒋永福.文化权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事业[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16-20.

[4]许建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构中的图书馆发展路向[J]l国家图书馆学刊,2006(3):44-48.

[5]张喜萍,陈坚良.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视阈下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图书与情报,2011(6):38-53.

[6]程海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 文化工程投入加大[N].光明日报,2010-01-06(3).

[7]刘志成,谭英,翟新倩.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问题刍议——基于湖南1395个村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3):42-46.

[8]刘艳菊.关于农村文化设施及服务惠民、便民、利民问题的对策研究[J]黑河学刊,2010(11):17-19.

猜你喜欢
绍兴市书屋服务体系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篽箖·上野书屋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梦幻书屋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