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3-04-11 01:46俞爱月苏巧荣张登科张金萍顾玲玲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教学模式

俞爱月 苏巧荣 张登科 张金萍 顾玲玲

(绍兴文理学院 医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0 引言

《医学心理学》是医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研究和解决医学领域中各种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应用学科。它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应用到医疗实践中,以提高治病、防病的效果,并为现代医学科学体系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保障.自《医学心理学》成为医学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以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评价方式不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还存在不少问题。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是医学教学领域重点关注的课题,许多学者进行了不少研究[1-6].笔者结合多年的课程教学经验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1 目前课程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总学时与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不够匹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十分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在该模式下的医学教育,必须注重医学生的《医学心理学》教学,且课程内容涉及心理学基础、心理应激、变态心理、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学、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心理卫生、病人心理、心身疾病、医患关系等,而本课程的总课时在24~36学时(绍兴文理学院医学院为24学时,其中自主学习8学时),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达到相等或更好的教学效果,必然要对课程教学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

1.2 开课学期与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不够一致

本课程在临床医学(医学影像诊断)专业开课时间为第1或2学年,我们认为开设过早,因为本课程中部分内容如心理应激、心身疾病、病人心理、心理咨询与治疗、医患关系等与医学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而这时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专业课程尚未开设,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感到难以理解,故有待师生作更多的努力和把握.

1.3 课程教学大纲与执业医师考试要求不够吻合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中,涉及本课程的考题虽然不是很多,但大纲要求又全又细,而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因学时限制,不能面面俱到,故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难以把握重点,出现顾此失彼现象.

1.4 课程教学目标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符合

本课程内容由心理学基础及许多专业心理学内容合成,包括了普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学等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多,教学内容庞杂,在有限的学时内,各部分内容难以学深学透,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且要在“应用”二字上下工夫.

1.5 课程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不够协调

目前的课程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为主,学生学习少有主动性积极性,特别是实践环节、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等方面也是一带而过,且更难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上有所顾及.

1.6 课程教学方法手段、评价方式单一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虽然辅以PPT、案例法等教学方法,但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上做得不够,学生习惯了教师教什么,就被动地学什么,不利于学生的认知建构和能力提高.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以理论考试为主,缺少对学习过程及能力的评价.

2 总体改革目标及理论依据

2.1 改革目标

根据课程特点,积极构建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结合教师精讲,并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小组学习、模拟演练、自身心理评价、课外拓展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

注重学习过程,探索并构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体系.

依托心理课程的优势,努力实现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发现并解决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2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其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因此,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提出了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进入教学等三种教学方法[7],从而为《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2.2.1 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方法中,学生被看作是一座建筑,学生的“学”是在不断地、积极地建构着自身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则是一个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学生不断地建构自己,不断建造新的能力.它由建立概念框架(搭脚手架)、进入问题情境、学生独立探索、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如在绪论教学中,教师帮助引导学生理清课程的基本结构体系,建立课程结构图.课程内容涉及心理学基础、心理理论、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变态心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评估、心理卫生、病人心理、心身疾病、医患关系等,其中心理学基础以心理现象为脉络,包括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清教学内容在课程结构图中的位置,与前后内容的关系,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为学生搭建前后联系、网络状的情境支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框架[8].

2.2.2 抛锚式教学

抛锚式教学要求以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比喻为抛锚)为基础,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9].它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如在气质类型的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观看电影《白衣天使》片断,展示病人张老板、护理部主任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而讨论分析他们的气质类型,并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自我测评,把握自身的气质类型、个性特点,根据学生讨论发言及测验结果报告情况进行成绩评定.又如在心理治疗方法的教学中,从影片《爱德华大夫》的观看、学习、讨论,对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作初步了解.影片展现“冒牌”的爱德华大夫(一位精神病患者),曾经目睹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被害时的场面,因处于疾病状态,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而当看到同事在白色的桌布上划痕时,在潜意识层面联想到了目睹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被害时雪地上雪橇留下的痕迹…….学生发现,这实际上反映了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观点:人们的一些异常的心理行为,都源自于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以往不愉快的经历虽然时过境迁,但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却是长久的.学生对“精神分析”完成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2.2.3 随机进入教学

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多次进入的结果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由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五个环节组成.如心理治疗基本技术及方法的教学中,首先由教师进行要点精讲;其次由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两年半的恶梦、我怕猫猫狗狗、倾听技术、询问技术、非言语技术、解释与指导技术等),然后要求学生在视频中寻找指出心理治疗基本技术及心理治疗方法并记录,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其中对《两年半的恶梦》进行讨论的小组,学生顺利找出了十大心理治疗基本技术和四种心理治疗方法(认知疗法、放松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空椅子技术);再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录制讨论过程视频(10分钟)并提交书面记录报告,教师进行成绩评定;最后根据学习讨论情况,小组成员进行互评,打出每位成员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灵活运用了随机进入教学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主要改革内容及措施

3.1 教学方法的改革

3.1.1 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答疑相结合

课程安排8学时(计40小时)的自主学习时间,确定心理学基础(部分)、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执业医师考题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内容,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指南》,结合教师布置的问题(如:联系实际谈谈加强记忆的方法、根据心理健康的标准衡量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事件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寻找常见的异常心理行为案例、近300题执业医师考题练习等),进行学习,并完成作业,同时教师予以相关学习资料、PPT课件、视频、网站、心理评估量表等进行指导或答疑.

3.1.2 教师精讲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重点、难点内容采取教师精讲的方式,或直接授课或先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预习或对某些典型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报告,教师进行点评归纳总结提炼,达成正确结论.如在“心理治疗”教学中,以心理治疗基本技术(十大技术)、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为重点,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两年半的恶梦》《我怕猫猫狗狗》《爱德华大夫》《倾听技术》《询问技术》《非言语技术》《解释与指导技术》等视频,在视频中寻找指出心理治疗基本技术及心理治疗方法并记录,提交小组及课堂讨论,完成视频录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1.3 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媒体相结合

吸取传统讲授法的优势,选择合适内容,结合PPT进行讲授,以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阅读典型著作(弗洛伊德《梦的释义》、罗杰斯《论成为一个人》)、心理杂志(《心理医生》《校园心理》),以增加积累;同时充分利用心理视频、电视剧、电影(新闻实事报道、心理访谈、幸福魔方、医者仁心、白衣天使、扪心问诊、爱德华大夫、飞越疯人院、杨凤池精神分析培训、杨凤池个人成长、马建青心理咨询光盘等),结合教学内容展开分析讨论,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手机、QQ群等平台,交流沟通,互通信息,以增进师生间的联系.

3.1.4 案例教学与模拟演练相结合

以教师收集的约30个经典案例(如典型气质类型、焦虑障碍、抑郁障碍、恐惧症、强迫症、睡眠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神经性厌食、支气管哮喘、冠心病、消化性溃疡、医患关系等),或学生寻找的案例为主线,进行讨论分析,让部分学生扮演焦虑、抑郁、恐惧症病人、心理治疗师等角色进行模拟演练,从而锻炼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融知识学习与能力提高为一体.

3.1.5 课内学习与课外拓展相结合

在充分利用课内时间学习的基础上,注重拓展课外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课外学习教材、参考资料、影视片,在同学或亲朋好友中或去临床见习时寻找心理案例,如:学习焦虑、失恋、人际关系紧张、强迫症、抑郁症、躯体形式障碍、人格障碍等,并进行讨论分析,完成书面报告,不但有利于掌握相关知识,还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6 课程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依托心理学课程的优势,采用EPQ、SCL-90、SDS、SAS等量表让学生进行自身心理评估,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及时纠正,努力实现课程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

3.2 评价方法的改革

注重学习过程,探索并构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多元化的考核体系.考核成绩由期末考试(40%)、作业成绩(25%)、小组活动(20%)、实验报告(10%)、考勤(5%)等构成.期末考试为综合题型考试,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掌握运用情况、分析判断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情况、查找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等能力.通过小组活动,协作完成任务,形成集体意见,考核学生的参与情况、知识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信息获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实验报告考核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书写等能力;考勤即考核学生到课、出勤情况,组织性纪律性,自我约束能力等.

4 改革成效及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4.1 基本完成改革的总体目标

通过全体师生的积极努力,基本构建了以案例教学为中心,结合教师精讲,并融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小组学习、模拟演练、自身心理评价、课外拓展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探索并构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体系.

4.2 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潜能

改变了学生上课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前背笔记、考试回忆笔记的学习方式,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完成心理学基础(部分)、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异常心理与不良行为、执业医师考题5个内容自主学习;每生参与小组讨论六七次;完成个人作业7个,小组作业5个;收集分析心理案例12个;观看学习讨论影视资料近20种;课堂参与情景模拟、角色扮演8人;拍摄小组讨论照片20余张;拍摄小组讨论视频12段,超额完成24学时的教学任务与要求,同时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增强了学生重过程、重合作的意识

因成绩评定以作业、小组活动、实验报告、出勤为主(共计60%),学生非常重视过程学习、小组讨论和团队合作,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4.4 发现并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生心理自评结果统计显示:有近20%的学生存在焦虑、抑郁、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症状,其中中度以上的约占9%,使学生学会了解自己,并有5%的学生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个别学生到附属医院接受药物治疗,使学生学会寻求心理帮助的途径与方法,并及时获得帮助及治疗,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4.5 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教师在课前通过阅读大量参考资料、精品课程网站、视频材料、走访医院科室等形式进行一手材料的收集,并积极参与医院临床工作(每周两个半天)及学生心理咨询(每周半天)工作,收集相关案例用于课程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

4.6 进一步思考探索的问题

其一,因心理诊断、咨询、治疗涉及到病人的隐私,加上教学时间的限制,故学生参与医院临床实践、心理咨询的机会甚少,建议建立心理咨询、治疗实验室,安装单向可视玻璃,让学生观摩教师的咨询、治疗过程,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其二,本课程开课年级低,学生尚未学习内、外、妇、儿科专业知识,加大了教学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相关内容应多作解释,同时希望在培养方案中调整本课程的开课时间,以第7或第8学期为佳.

参考文献:

[1]刘畅,栾树鑫,李敬阳.“医学心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初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2:03-04.

[2]韩丽萍.高等学校“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8(2):83-85.

[3]王文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医学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02-104.

[4]王雪,况伟宏,张波,等.讨论式教学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10,27(4):04-05.

[5]王枫,王娟,陈端颖.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5):997-998.

[6]佟欣,赵法政,刘俊.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实训型教学模式的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4):4053-4054.

[7]杨国愉,冯正直,刘云波.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医学心理学教学观和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11-13.

[8]张洁,张登科,张宏卫,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精神病学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1,15(9):335-337.

[9]张登科,张宏卫,苏巧荣,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精神病学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69-70.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Medical Psychology course and it six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proposes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measures of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attempting to establish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for the reform in this regard.

Keywords: teaching mode reform; Medical Psychology;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