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女教职工权益保护现状与对策

2013-04-11 15:55彭浪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女职工教职工

彭浪

(湘潭大学工会,湖南 湘潭 411105)

高校女教职工权益保护现状与对策

彭浪

(湘潭大学工会,湖南 湘潭 411105)

约占高校教职工总人数一半的高校女教职工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维护高校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是调动和发挥女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了解高校女职工权益保护现状,探索如何保护高校女教职工合法权益,是有针对性地开展女职工维权工作的前提。

高校女教职工;权益保护;工会职责

2011年7月30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正式颁布实施,提出了未来十年妇女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妇女发展纲要包括健康、教育、经济、参政、社会保障、环境、法律七个领域。[1]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女职工健康,2012年4月28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公布实施。[2]2013年1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性别平等促进条例》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大陆第一部性别平等地方性法规,首次从法律上明确性别平等的含义,规定性别平等是在尊重生理差异基础上,男女两性尊严和价值的平等以及机会、权利和责任的平等。[3]

据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普通高校本科院校女教职工占教职工总数的45.74%,女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88%。[4]高校女教职工已经成为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半边天”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由于历史与现实社会价值导向和女性自身各方面的原因,高校女教职工的权益受到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影响。了解高校女职工权益保护现状,探索保障和维护高校女教职工合法权益的方法,对高校女教职工全面发展、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女教职工权益保护现状

女职工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在政治、经济、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环境等方面的权益。相对于其他行业女职工,高校女教职工是具有高文化素质、高社会地位、自身清高的“三高”特殊人群,她们是现代科技和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高校作为社会文明的发动机和策源地,作为人员密集、智力密集、信息密集的学术基地,理应承担推动男女平等、两性和谐发展的历史使命。[5]但一直以来,人们对高校女职工权益保护问题关注者甚少。

(一)高校女教职工政治权益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

撒切尔夫人曾说过:“就领导而言,没有性别之分,只有能力之分”。然而,高校女教职工进入学校管理层的人数明显偏少。以湖南某高校为例,全校教职工2314人,女职工957人,占41.36%,而学校校级领导干部没有一名女职工。正处级领导干部183人,女职工10人,仅占5.46%;副处级领导干部114人,女职工24人,只占21.05%。学校教(工)代会代表198人,女职工45人,占22.73%。

(二)高校女职工经济权益的保障得不到充分保障

据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正高职称159691人,其中女职工43972,占正高职称总人数27.54%,副高职称394689人,其中女职工170497,占副高职称总人数43.20%。全国普通高校,60岁以上专任教师23083人,其中女职工4285人,占60岁以上专任教师总数的18.56%。[6]而且,针对女性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大多数是原则性和倡导性的条文,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女教职工“四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一些特殊保护政策并没有全部落实到位。因为女教职工本身不了解规定或其岗位无人替代,女教职工人流的假期和相关待遇基本没有落实,对于此类情况也无人监管。

(三)高校女职工的再教育权益受到损害

受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性别角色观念影响,高校教师在培训、进修、深造、出国进修、参加国际会议、争取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同等条件下,往往是男性优先;在夫妻俩同时有机会学习进修时,女职工也总是要考虑家庭、孩子,让丈夫优先。据教育部2011年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博士227400人,其中女教工73718人,占32.42%。[7]一部分女教职工因为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耽误了结婚的黄金时期,被迫成为了钻石“剩女”,给她们带来很多负面心理暗示。还有一部分高校女教职工因为结婚、生子耽误或推迟了进修学习时间,从而影响评职称时间和晋升机会。

(四)高校女职工的健康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高校女教职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强烈的角色冲突,使她们的身心俱损。她们充当着媳妇、母亲、妻子、女儿、职业女性等多重角色,为满足最佳多重角色的需要,她们必须比男性付出更多。我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组织实施的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上海高校女教职工中,时有“失眠”现象的占44.8%,时有“身心疲惫”之感的占58.6%,时有“烦躁易怒”情绪的占54.9%。常感到“体力不足”的占48.2%。[8]现在,有相当一部分高校女教职工已处在“亚健康”状态,她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令人堪忧。由于压力导致女职工内分泌失调,不少女职工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甚至有的30多岁的女教职工就出现了更年期现象,严重地降低了她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二、保障和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对策

(一)要提高对高校女教职工维权工作的认识

维护高校女教职工合法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摆在高校女职工委员会和每一个女教职工面前的一项重任。高校各级党组织、行政和工会要大力支持女职工委员会的工作,从制度、人力、经费等方面保证高校女职工的维权工作顺利开展。解决高校女教职工维权“诉求无门”的状况,要成立高校女职工委员会维权中心,共享高校法学专家资源,依托学生法律咨询社团,为广大女教职工提供有关法律援助,受理女教职工的各种投诉,派专人负责做疏导工作。

(二)加大高校女职工维权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资源

高校针对女教职工的权益侵犯,主要是不易被察觉、不易被人认识和重视的“隐性侵犯”,但这些间接、隐蔽的侵犯直接影响了高校女教职工的全面发展,严重挫伤了广大高校女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她们在工作中甘当配角、甘愿服从。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女职工委员会要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校报大力宣传各种有关女职工权益保护的法律知识,为高校女职工维权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高校工会女职工委员会要利用高校丰富的师资资源举办有关法律知识、女性成才、女性心理生理健康、和谐婚姻家庭等方面的知识讲座。让广大教职工知法、懂法、守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不断提高高校女教职工综合素质,促进女职工全面发展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对自己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9]当今高校女职工正处于传统习俗与现代观念的交叉点上。高校女教职工要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观念,克服自卑、自弱、依附、依赖心理和“做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观念,给自己准确定位,正确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努力满足全方位最佳多重角色的需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展示自己的特色,为实现自我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和谐发挥生力军作用。

(四)充分发挥高校女教职工委员会桥梁纽带作用,为女教职工办实事

高校工会一是要建立定时召开教代会女代表工作会议、女教授女博士座谈会、单亲女教职工座谈会等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反映并协助解决高校女教职工的实际问题,做教职工的“保护神”、贴心人。二是要从源头上维护女教职工合法权益。积极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从源头维权,在学校制定政策的时候参与、监督,加强协调,杜绝侵犯女职工合法利益的现象发生。三是要为女教职工争取专门的活动场所,保障女教职工身体健康权益。向学校争取专项经费,支持女教职工体检,保障35岁以上女教职工每年体检一次。四是要向学校申请成立专门的教职工心理咨询中心,引导教职工学会排解压力。

[1]《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19号. [3]中国女性[J].2013,(1).

[4]教育部.2011全国教育统计数据:各级各类学校女教师、女教职工数[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201305/152560.html.

[5]张英等.关于聘用制下高校女教职工权益保障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78-180.

[6]教育部.2011全国教育统计数据:高等教育学校(机构)教职工情况(普通高校)[EB/OL].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201305/ 152536.html.

[7]教育部.2011全国教育统计数据:专任教师、聘请校外教师学历情况(普通高校)[EB/OL].http://www.moe.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382/201305/ 152531.html.

[8]曹群英.生命教育视阈下高校女教职工的困境与对策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Vol.32,No.6:157-159.

[9]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王友才)

“湖南省和谐劳动关系研究中心2013年研究课题”资助项目。

D412.6

A

1008—6153(2013)05—0042—02

2013-07-10

彭浪(1966-),女,湖南湘潭人,大学学历,湘潭大学工会干部,馆员。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女职工教职工
中铁六局女职工参观“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集大教职工抗疫优秀作品选登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做好转型发展中的基层女职工工作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北京普通高校的教师队伍及其结构
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职工思政教育创新
论女职工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