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作风讲艺术凝聚正能量
——机关中层干部领导方式的探索

2013-04-11 15:55王伟王勤文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部属中层干部机关

王伟,王勤文

(山东黄河河务局工会,山东 济南 250011)

转作风讲艺术凝聚正能量
——机关中层干部领导方式的探索

王伟,王勤文

(山东黄河河务局工会,山东 济南 250011)

中层干部在行政机关内具有组织者、执行者、指导者、决策制定的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内外的重要位置,处于机关运转的关键环节。为了充分调动本部门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机关中层干部只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转变领导作风,讲求领导艺术,更多采用柔性化管理,营造和谐部门,凝聚正能量,打造强力团队,才能实现管理目标,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作风建设;以人为本;柔性管理;民主管理

中层干部在行政机关内具有组织者、执行者、指导者、决策制定的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层干部工作所体现的执行性、决策性、中介性、服务性等特点,因而决定了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内外的重要位置,处于机关运转的关键环节。在当今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思想多样化的新时代,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才能调动本部门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时期对领导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作者认为,各级机关中层干部只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转变领导作风,讲求领导艺术,更多采用柔性化管理,营造和谐部门,凝聚正能量,打造强力团队,才能实现管理目标,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官本位”的思想渊源深厚。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由于封建主义思想残余根深蒂固,官本位思想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体现在很多机关的领导方式方法上,就是权力集中,唯我独尊,居高临下,脱离群众,“家长制”、“一言堂”等行政命令的现象经常发生,既不利于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的团结,也不利于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的工作积极性。

现代管理及领导科学理论告诉人们,真正的领导作用是一种人际关系互动的特殊过程,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扮演着基本上对等但又是互补的角色,大家在不断追求卓越与丰富自我的活动中,相互从对方获得信息、灵感、激情和动力。那么,根据这种理论,领导作用的发挥就由“单向”变为“双向”,领导者在实际工作中既是施力者,也是受力者。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企业,“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以员工为本、以顾客为本;具体到行政机关处(科)室,不能以处(科)长为本,而是要以部门的同志为本,一切工作应贴近员工贴近生活。这个“以人为本”,对应于国际上的通行说法,就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都有参与发展、享受发展的权利。这就要求中层干部要从以往依靠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增强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使领导者的权力与被领导者的权益达成和谐共鸣,凝聚强大的正能量。

二、领导方式的柔性化趋势

传统领导方式的显著特征是刚性化,带有强制性、命令性,而缺乏弹性和个性。随着被领导者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民主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领导思维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要求,取而代之的将是更加柔性化的领导方式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换言之,领导者的领导过程要充满协调发展的丰富性,体现出强烈地“和谐氛围”,亦即倡导“和而不同”的文化,就是承认多元、提倡多元、实现有序发展。因而,中层干部必须主动调整自己的角色位置,在管理理念中多一些平民化意识,即要多一些平常心,少一些功利心和优越感,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贴近部属,以一位“协调者”的身份实施管理,努力实现单位、部门工作目标绩效的最大化。

三、中层干部改进领导方式方法的几点思考

中层干部需明确,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全力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更是追求能量聚合、崇尚合作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一个人想在事业上成功,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合作更为重要。因此,增强团队战斗力,聚合协作群体的向心力,就是一个部门达到成就卓越的源泉。改进中层干部领导方式方法主要应从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部属的主观能动性

在一个部门内部,领导者应当充分调动每个部下的积极性,潜移默化地培育部属的独立人格、自立意识和自律意识,以达到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能力。每个员工都要树立团队意识,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工作。

(二)少一些权力影响,多一些感召力

部门负责人作为机关中层领导,处在单位工作衔接的关节点,对大局工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中层干部所做的决策与自身行为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关系到部属人心聚散和工作目标的实现,部属对中层干部“心悦诚服”,产生“认同感”或共鸣,不仅要靠行政执行力,而且与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是不可分的。中层干部一身正气,身先士卒,乐于奉献,大公无私,心胸宽广,学识渊博,都可以提升部属对组织或部门的“信任度”、“忠诚度”。

(三)加强沟通和协调

在以往的领导行为中,我们过多强调的是组织、控制、指挥职能,忽视沟通协调的作用,而当今管理学要求我们将沟通和协调贯穿于领导工作的全过程。中层干部作为部门负责人,要做沟通专家,善于倾听,吸纳各方意见,做到择善而从。中层干部位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对内对外都须协调,协调就是弹钢琴,就是把各种力量聚合起来,为共同目标的完成铺就道路。

(四)注重个性化指导

新时代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及个性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这就要求领导方式上也要随之转变,全面细致,区别对待。要注重对部属的个别关照、个别指导、个别激励。身为中层干部,要讲求领导艺术,就要思维敏锐,善于了解部属性格特征及其行为的“闪光点”,运用理性的和感性的、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沟通方式,实施个性化指导。对部属要公平公道,尽量让所有人都拥有平等表达意见和平等发展的权力,奖勤罚劣,特别对优秀者要给予奖励和提拔。

(五)作风民主与善于分权

发展促进人权,也就是看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十八大报告八个“必须坚持”的第一个。中层领导干部良好的民主作风,是做好工作的重要要件,遇事要善于倾听部属的意见和建议。民主的要义就是发挥群体智慧,共同负责,把事情办好;再就是勇于接受监督,及时修正错误。而体现民主的重要环节就是授权。把适当的事务分交部属去做,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整个部门的效能和积极性,有效整合部属的士气和向心力,促使机构运行处于良好态势。

(六)“谋事”与“树人”相结合

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要把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以及为了人和塑造人的价值取向落实到我们的实践中。中层干部管理一个部门,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干事,二是育人。在确保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实现的前提下,中层干部要更多地关注培养下属。事业发展的终极目标还是为了人。只有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我们的事业发展才有了永续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综上所述,中层干部在行政机关内具有组织者、执行者、指导者、决策制定的参与者等多重角色。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中层干部工作所体现的执行性、决策性、中介性、服务性等特点,因而决定了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协调内外的重要位置,处于机关运转的关键环节。在当今信息化、经济全球化、思想多样化的新时代,采用什么样的工作方式才能调动本部门全体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新时期对领导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作为领导管理者,要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的一切执政理念的最高标准”的思想。机关中层干部只有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的领导理念,转变领导作风,讲求领导艺术,更多采用柔性化管理,营造和谐部门,凝聚正能量,打造强力团队,才能实现管理目标,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责任编辑:张希宇)

D262.3

A

1008—6153(2013)05—0073—02

2013-07-25

王伟,男,山东海阳人,山东黄河河务局工会副主席、高级政工师。王勤文,女,山东济南人,济南黄河河务局工会干部,政工师。

猜你喜欢
部属中层干部机关
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思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部属单位、部属高校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打开机关锁
“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沟通的七大金句与禁语
任务分配以“现状+20%”最佳
企业中层干部执行力建设的思考
机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