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估的社会需求

2013-04-11 15:55顾笑然
山东工会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学评估教育

顾笑然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评估的社会需求

顾笑然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伴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特别是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纵观高等教育发展史、横览世界各国评估实践,立足高等教育现实问题,剖析高等教育评估的社会需求,以资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模式。

高等教育;教育评估;功能拓展;利益多元;社会治理

一、高等教育功能拓展

高等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高等教育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大学的产生和演变得窥高等教育功能的拓展。

大学(University)既是高等教育产品的生产者,又是高等教育产业的微观主体。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如自然界中生物进化一样受遗传影响(文化传统),又与环境(社会条件)在互动中发展。“中世纪的大学起初是由进行知识交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universitas’这个拉丁词的本义就是‘组合’‘行会’‘团体’等,14世纪以后,这个词才专指由教师和学生结合而成的团体——大学。”中世纪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社会的兴起,各行各业手工艺人云集城市促进行会产生和技术进步。英国学者佩德森(Olaf Pederson)指出:“中世纪大学产生和发展的真正原因在于回应当时社会的具体要求,即培养高层次的教师、医生、律师和神学家,把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可见,高等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正是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科研功能,肇始于德国的大学改革,奠定了科学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1806年,拿破仑军队席卷欧洲,耶拿之战普鲁士一败涂地。柏林陷落,易北河以西半壁领土丢失,赔款高达1.5亿法郎,相当于四年全部税赋收入。面对惨败,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决意改革,拿出仅有的王室家底作为经费,捐赠海因里希王子宫殿作为校址,不吝资财兴办教育。德国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Wilhelm Von Humboldt)担任教育大臣,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1810年10月6日,柏林大学创建。洪堡提出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育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将科学研究确定为大学的基本功能,意义重大、影响深远。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在色当战役中败北,惊呼:“柏林大学报了耶拿失利的一箭之仇”。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市场经济的确立、工业社会的蓬勃发展和国家体系的日益复杂,高等教育不得不从“象牙塔”中走出,关注社会开始“世俗化”进程。1881年,55岁的约瑟夫·沃顿(Joseph Wharton)没有儿子沿承家族姓氏和经商智慧,捐资10万美元创办了美国第一所商学院——沃顿商学院(The Wharton School)。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为美国乃至世界培养了无数的政治家、科学家和学者。1908年,创办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HBS),专门招收已经拥有学士学位的年轻人,经过两年专业学习,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MBA),开始培养管理精英和商业领袖。美国人效仿洪堡理念的同时,兴办专业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s),包括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培养特定行业高素质从业人员。这种美国式大学理念,深深烙有实用主义哲学和服务意识的印记。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逐步形成,标志着高等教育已然由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现代社会,高等教育不再是培养社会精英,更多的是面向普通民众的需求。正是因为其功能不断拓展、社会要求攀升、负载越重、预期越高,也就越需要进行评估,评估工作也就越复杂。

二、利益诉求主体多元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随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扩招(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招生由一年一次增至两次)、扩限(放开生源的年龄和婚否限制)、放权(下放办学权,许多高校可以自主设置专业)、助学(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帮助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迅速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2年的15%,一举实现精英高等教育(Elite Higher Education)向大众高等教育(Mass Higher Education)的转变,并迈向普及高等教育(Universal Higher Education)。截至2011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不同教育需求的公民,成为最广大的利益相关者。

工商业是高等教育产品的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消费高校毕业生、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所产生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导向,直接影响或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目标和供给方式。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工商企业对高等教育质量各有要求,成为高等教育最主要的利益相关者。

国家是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和监督人,投资并享用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产出数量和质量。1957年10月5日,苏联人造卫星上天开启了人类的宇航事业,美国朝野震惊。舆论普遍认为,苏联的教育制度造就了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1958年8月23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 Act)。法案要求联邦政府重点资助天才教育、“新三艺”教育(数学、自然科学和外国语)和职业技术教育。意欲以捍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名义,通过立法加强对高等教育的扶植。

高等教育牵扯各方利益,质量问题成为各方博弈、竞相关注的焦点,而教育成本分摊使他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更加强烈,教育评估重要不言而喻。

三、社会治理模式改革

一直以来,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和公共管理(Public Management)是社会研究领域最常见的术语。公共行政模式建立在严格的官僚制等级基础上,向社会提供管制。其职能不是制定政策,而是执行统治阶层做出的决策。有限的资源被消耗在维持公共行政的形式理性方面,从而忽视效益、经济、公平和责任等价值的实体意义。二战结束后,西方各国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全面干预社会经济问题。政府规模持续扩大、行政职能不断扩张、财政赤字屡创新高、税收压力高涨困扰着各国政府,公共行政模式已经无法解决现代社会日益严重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社会治理革命。“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政府再造”响彻国际,公共管理改革涉及领域之广、触及问题之复杂,并非一般意义上的政府组织与职能的精简。

在此背景下,西方各国的高等教育围绕分权(Decentralization)、松绑(Deregulation)、增强院校自治(Institutional Autonomy)等方面进行改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是提出:加强对高等学校的监督和办学质量的检查,逐渐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以及评价机制。这为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探索和创新高等教育评估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改革环境和发展方向。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1-3-17(1).

[2]顾笑然.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8.

[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马银华)

The Social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 Assessment

Gu Xiaoran

With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especially in university enrollment,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has increasingly caused the concern of the social public.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assessment practices around the world,based on the re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ssues,this study analyze the social needs of higher educationevaluation,for the purpose of studying the evaluation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assessment;functional expansion;diverse interests;social governance

本文为全国商科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课题《高等职业教育评估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KKT-12035)的阶段性成果。

G640

A

1008—6153(2013)05—0118—02

2013-06-28

顾笑然(1980-),女,山东济南人,经济学硕士,山东管理学院经贸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大学评估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留白”是个大学问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