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全国中职学校中药传统技能竞赛与课程设置改革研究

2013-05-23 11:05詹晓如郑小吉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竞赛中医药大赛

詹晓如,郑小吉

(江门中医药学校,广东 江门 529000)

为引领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展示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成果,促进院校交流与合作,推进高技能中药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提高全社会对技能型中药人才培养的关注,推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2012年6月12—14日,国家教育部、中医药管理局等单位在山东省烟台市举办了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药传统技能大赛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31所参赛学校的62名选手来自全国各省市。本次大赛通过交流取长补短,达到了以赛促建设,以赛促发展的目的。通过竞赛,全面检验中医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成果,检验各参赛院校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团队协作精神。大赛是中医药职业教育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是院校、校企合作交流的平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平台,提高了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职业技能竞赛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了通道,为他们展示风采搭建了平台[1]。技能大赛不仅是对职业教育发展成果的一次大检阅,也是对一所中职学校办学水平与办学质量的检验。笔者指导的学生在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药传统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指导的学生获得竞赛一等奖,总分排名第二,笔者也获得指导教师最高奖。通过指导技能大赛,笔者深切地体会到技能大赛对中职学校教育教学产生的巨大影响,逐步形成的“以赛促改,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活动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 竞赛项目

本次大赛设中药性状鉴别、中药真伪鉴别、中药调剂与中药炮制4个项目,分值分布为:中药性状鉴别20分,中药真伪鉴别20分,中药调剂30分,中药炮制30分,总计100分。

2 竞赛内容

2.1 中药性状鉴别

考试范围分别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临床常用的三四百种中药材及其饮片。参赛选手对随机抽取的40味中药进行性状鉴别,并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中药材及其饮片的名称与功效。比赛时间为13分钟,裁判现场阅卷、评判。

2.2 中药真伪鉴别

考试范围为100味中药,每组中药中有正品、伪品或劣质品。由参赛选手随机抽取1组(每组20味中药)进行鉴别,按序号分别对检品进行真伪判断,并在相应栏目下打钩,每味药5分,共100分,比赛时间13分钟。凡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特定的部位者为“正品”;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及其特定的部位,或有掺杂、变质等现象者为“伪劣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有关规定进行界定。

2.3 中药调剂

本项比赛采取无药斗抓药方式进行,处方中药分别装在相同规格的容器内,随机摆放在工作台正前方,药盒上不注药名。参赛选手按处方内容调配3付中药(8味),要求调配操作规范,剂量准确,不撒、不漏,脚注处理合理,包装美观牢固、整齐规范。为节省时间,计价工作已由工作人员完成,参赛选手可忽略该程序;处方审查于赛前单人单桌集中进行。参赛选手调配时使用统一准备的戥称。操作完毕后由裁判根据调剂操作的规范程度、称量的准确程度及操作的熟练程度现场评判,调剂时间超过9分钟扣分。

2.4 中药炮制

本项比赛选定的药物品种是临床常用或具有代表性的28种中药饮片。比赛时,由大赛专家组将上述药物分成若干组,每组两种。比赛时,选手随机抽取1组,在15分钟内按规定程序完成整个炮制操作过程(比赛时饮片的分档操作、炙法中的拌润操作,已由工作人员提前完成)。大赛评委分别对比赛的两种药物就操作时间、操作过程和炮制后的成品质量进行评判。

3 竞赛成绩

参加2012年全国中药传统技能竞赛的62名选手,来自全国31所中职学校,他们经过班级赛、校内赛、省级赛、反复模拟赛,层层选拔、重点辅导,本该整体成绩很好,但竞赛成绩出现较大偏差,高分不多,有些项目出现很多60分以下现象(见表1),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表1 62名选手成绩分布情况

4 竞赛与课程改革

(1)目前,很多中职学校在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课程教学内容相对落后、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等,成为阻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为此,目前各类操作技能大赛项目的设置就显得非常重要,大赛不但要紧跟当代最新技术发展和变化趋势,更要联系生产实际,把专业知识集中、系统地予以综合呈现,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2)技能大赛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技能大赛活动的整个过程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快速度确定工艺和方法,完成竞赛内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应用和应变能力。而中职学校现有教材理论知识过于深奥,甚至部分内容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因此,必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优化。

(3)课程内容的整合应遵循企业需求和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力求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以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中心,强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将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融为一体,突出职业能力和态度的培养。通过实践活动逐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产生较高的成就动机,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4)课程内容要体现实践与理论的对接。让学生能够自然地做到由基础理论到专业基础理论,由专业课到实践课的从容转换和无缝对接。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注意专业理论教材与专业实践教材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支撑什么实践技能,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技能应用型人才并不等同于单纯的技术执行人员。因而,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融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经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才能逐渐形成,并在不断的总结与探索中掌握技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都基于学科课程之上,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重个体轻协作”的弊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在参加技能大赛时,会出现种种不适应。学生参加竞赛,属于竞争性。因此,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其心理素质的训练,避免学生怯场,出现临场极度紧张等现象。同时,教育学生凡竞赛必有胜负,首先要抱着向他人学习的态度,考场上认真听评委的交代,若有问题,有礼貌地询问评委,沉着冷静,正常发挥,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目前技能大赛已成为中职教育的风向标、试金石和推进器,由此形成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赛结合”的教学形式,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进程中,其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日益凸显。

5 结论

中药技能大赛对中药专业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职业技能竞赛来引领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方向已成为许多中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2],职业技能竞赛的技术方案是业界权威专家按照国内最新的职业标准来设计的,且充分吸收了业界最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念,充分体现了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及时、准确、专业地向学校传递专业和课程建设的信息,为专业和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要想提高教学质量,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必须进行深入的课程改革,使中药专业课程设置更加科学。

[1]刘文青.开展技能竞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69-71.

[2]史文生.论职业教育技能竞赛的功能及其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0(33):20-22.

猜你喜欢
竞赛中医药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重视中医药发展,发挥中医药作用
我看竞赛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创新思维竞赛(3)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