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前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及考核的实践与探索

2013-09-01 08:58玲,严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体格检查强化训练小儿

黄 玲,严 璟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曲靖 655000)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临床实践为主,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训练的重要环节[1]。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临床实习,对我校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255名专科学生进行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及考核,以探索出一套科学、合理的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及考核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我校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255名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及考核的项目、内容及具体实施办法进行探索。

1.2 方法

1.2.1 训练及考核项目 采用于洁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儿科学》第6版统编教材,选取第二章第二节“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第三章第四节“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中常用溶液及其配制[2],根据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层次培养目标,教学大纲要求,技能项目的可操作性、可测试性等方面,经儿科教研室全体教师认真仔细的研究分析后,自行设计训练及考核项目:(1)小儿体格发育的测量及评价。包含小儿的体重、身长(高)、上下部量、头围、胸围、前囟共6项,根据测量结果评价小儿发育是否正常;如异常,分析其原因。(2)混合溶液的配制及其应用。用5%(或10%)的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或10%氯化钠溶液)、5% 碳酸氢钠溶液配制 2∶1等张含钠液、1∶1液、2∶3∶1液、4∶3∶2液等任何一种混合溶液300ml共1项,并能说出其张力及其临床应用范围。训练及考核项目合计7项。

1.2.2 训练及考核内容与标准 在训练与考核过程中,除了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外,还要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故每一项目的技能训练与考核内容应包含两个方面:(1)技能操作。是训练与考核的重点,包括操作程序和动作。(2)理论知识点。我们对小儿进行体格发育各项指标的测量,仅仅获得小儿体格发育各项指标的实际值,但小儿体格发育是否正常,需要学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可在技能训练及考核后通过口头问答来完成。我们将每一项目设计成答题卡并编号,每个项目的程序分解成若干具体的操作步骤,根据操作步骤的难易来确定具体的分值,在操作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理论知识点及分值,每一项目共计10分。

1.2.3 训练及考核实施(1)训练及考核地点。体格发育指标中的体重、身长(高)、上下部量、头围、胸围在幼儿园小、中班400名儿童中进行,前囟测量在学校儿科实验室利用新生儿模型完成,混合溶液配制在学校护理技能实训中心完成。(2)训练及考核程序。在训练前,组织255名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训练项目进行考核,获得训练前成绩,训练一周后又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抽题进行考核,获得训练后成绩,然后将训练前后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1.3 数据处理

训练前后成绩通过Excel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见表1)

255 名参与训练的学生均来自相同专业、相同年级,学生考试用题目共7道,难度相同,均制定了详尽的得分及扣分细则。训练前后学生参与考核率均为100%,因此,本次研究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由表1可以看出,强化训练前,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平均得分为4.67分,标准差1.27分,平均成绩偏低,且相互之间差异较大;各题平均得分也偏低。学生经过一周技能强化训练后再次随机抽题考核,平均得分为9.45分,标准差0.76分,较强化训练前提高很大,经 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t=-34.766,P<0.05);各题平均得分均有提高,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 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前后技能考核结果比较(±s,分)

表1 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前后技能考核结果比较(±s,分)

题号考核内容 t值 P考核人数(n) 平均得分1 2 3 4 5 6 7体重身长(高)上下部量头围胸围前囟混合溶液合计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训练前训练后42293423354836484131303337432552554.73±9.73±4.60±9.13±4.26±9.32±4.83±9.84±4.70±9.75±4.76±9.37±4.92±9.02±4.67±9.45±1.350.311.411.001.290.991.300.431.330.441.120.691.040.781.270.76-23.217-14.206-20.211-22.103-22.775-19.452-20.177-34.766<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实习前儿科技能强化训练的必要性

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将来就业主要面向农村及城市社区等基层单位,他们除了对当地儿科多发病进行预防及诊治外,还承担着当地儿童的健康体检工作。但他们进入临床实习时,这些基础的体格检查项目又不被作为实习重点。我们通过这次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儿科最基础的体格检查技能。训练前学生考核平均得分为4.67分,训练后为9.45分,考核平均成绩较前提高很大,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这提示对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进行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很有必要,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临床岗位工作。由于我省处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缺医少药现象比较突出,在农村及城市社区等基层单位,以医兼护现象较常见,这就要求医生除了诊治常见病、多发病外,还要掌握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我们通过混合溶液的配制,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护理操作,学会如何规范配制液体,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培养一技之能。

3.2 提高动手能力

儿科技能强化训练时,由于训练时间充足,每位学生动手机会增多,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让学生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进行体格检查训练,是提高学生体格检查能力,规范体格检查操作的重要途径;对学生体格检查中出现错漏的地方,带教教师当场提示并示教,及时纠正,这种手把手的教法,使学生印象深刻,容易领会。在混合溶液的配制中,通过带教教师示教,使学生准确抽取液体培养其无菌操作观念。在体格检查训练中,操作难度比在实验室利用模型操作难度大,由于小儿顽皮,体格检查中不愿配合,要想得到准确的体检结果,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步骤。

3.3 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通过每项体格检查,要求学生根据体格检查结果,结合小儿年龄,学会分析结果是否正常;如异常,需要学生分析原因。如检查小儿前囟,发现其前囟饱满,就要求学生说出前囟饱满见于哪些疾病,如何鉴别。这样,使所学知识得以融会贯通。

3.4 培养学生与小儿沟通的能力

大二学生平均年龄20岁,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关心、爱护及与小儿沟通方面经验不足,在进行体格检查前,如何取得小儿的配合,需要学生学习。在训练过程中,带教教师除了教会学生体格检查知识外,还将如何与小儿沟通作为训练内容,以利于学生将来临床实习及进入临床工作岗位后更快、更好地适应角色。

对我校2008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实习前儿科技能强化训练前后考核成绩分析,使我们意识到,越是简单、容易掌握的内容,越容易被学生忽略,而对这些儿科基础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1]薛涛,邱建华,乔莉,等.对提高耳鼻咽喉科临床实习质量的几点看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1):154-155.

[2]于洁.儿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体格检查强化训练小儿
皮肤科专业基地骨干师资对皮肤科专科体格检查的认知调查
2022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三角、数列、平面向量”强化训练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参考答案
空间几何、解析几何强化训练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集合与微积分强化训练
小儿涵之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