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中职艺术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2013-09-01 08:58覃隶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职模块艺术

覃隶莲,戚 林,彭 辉

(玉林市卫生学校,广西 玉林 537000)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文化性,“以文化人”是教育文化本性的必然要求[1]。2010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艺术教育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美育最主要的载体和最有效的途径,对培养中职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2009年12月,我校课题“在中等卫校开展校园集体舞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为积极推进我校艺术教育改革,学校开展了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校园集体舞教学为突破口,融合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课程改革实践研究。

1 中职学校艺术课程改革的现实意义

2009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要求中职学校将德育课和艺术课等列为必修课,并且强调中职学校应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尽管国家反复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但在非艺术类中职学校仍较普遍存在轻视艺术教育的现象,突出表现在:第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未能凸显艺术课程应有的地位;第二,缺少专业艺术教师,艺术课程大多由非艺术专业教师承担;第三,教学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第四,评价手段单一,过度强调“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落实,轻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第五,缺少实施艺术教育的环境、设备等基础资源。因此,切实改变中职学校艺术教育现状,将艺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艺术教育“以文化人”的功能,是目前中职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深入了解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现状及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为艺术课程改革寻求依据,课题组采用自行编制的“中职学生艺术教育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10份,收回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7.6%,其中女生293人(占73.3%),男生107人(占26.7%);农村学生352人(占88.0%),城镇学生48人(占12.0%)。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中职生曾接受的艺术教育情况、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情况3大项,20小项。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1 中职生曾接受的艺术教育情况

“中小学曾开设的艺术课”选项中,音乐占61.8%,美术占45.7%,舞蹈占14.5%;大多数艺术课由非艺术专业教师任教(占68.8%),而由专业教师任教的仅占31.2%;学校曾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仅占26.8%;曾参加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比赛或表演的占29.6%。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在农村中、小学中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

1.2 中职生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62.5 %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对学习、生活、工作很有帮助;69.0%的学生认为艺术教育对提高人文素养很有帮助。“哪种形式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选项中,70.3%的学生选择开设艺术课程,63.5%的学生选择校园文化艺术节,52.5%的学生选择学生社团或协会,45.0%的学生选择邀请专业艺术人士来校讲学。由此可见,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有正确认识,大多数学生认为艺术教育对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有积极影响。

1.3 中职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情况

超过半数的学生(55.8%)很喜欢艺术课;67.8%的学生认为在中职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艺术课;“在中职学校希望开设哪类艺术课”选项中,选择音乐类的学生占66.0%,选择舞蹈类的学生占64.3%,选择手工类的学生占52.8%,选择美术类的学生占51.3%,选择摄影类的学生占45.0%。由此可见,学生对艺术教育是有迫切需求的,其中音乐、舞蹈类更受学生的喜爱。

2 艺术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音乐、美术、舞蹈等单科课程显然有困难,原因在于:一方面,专业课程科目繁多,学生学习任务重,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系统地安排艺术课程;另一方面,若以班级为单位开设艺术课程,很难照顾到每名学生,无法实施因材施教。而开设综合艺术课程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综合艺术课程并不是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单科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融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门类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通过艺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的衔接与融合,使学生不断获得基本的艺术知识以及艺术的感知与体验、创作与表现、反思与评价、交流与合作等艺术能力,全面提升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从2010年3月起,在课题组开展校园集体舞教学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我校进行了艺术课程改革实践。

2.1 学习模块与课程内容

综合艺术课程以学习模块的形式呈现,借鉴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内容标准,设定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4个学习系列共16个学习模块[2],课题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从中选择12个学习模块作为课程教育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特点及专业背景,分别从音乐、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艺术门类中发掘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专业岗位相贴近的内容资源(见表1)。

2.2 课程安排与组织形式

我校每学期安排综合艺术课程的6个学习模块,1学年即可完成12个学习模块教学。由于12个学习模块相对独立,各模块之间并不存在严密的逻辑关系及递进关系,因此,在校两年间,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艺术能力发展需要,从中自由选择学习模块作为选修内容。

综合艺术课程主要以专题性学习为主,包括专题讲座、训练课及活动课。每个模块一般安排4~6次专题性学习,每次专题性学习1学时(40分钟),课程安排在下午5点以后的文体活动时间。专题讲座以大班形式开展,而训练课及活动课则以小班或小组形式开展。专题讲座、训练课及活动课所占学时数则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学习内容需要及学生实际水平灵活调整。为提高艺术课程教学效果、拓展艺术课程的学习内容,除综合艺术课程的专题性学习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合唱队、舞蹈队、礼仪队、军乐团、国旗队、文学社、戏剧社、美工室等形式进行教学,并且每年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常举办各种人文讲座,鼓励学生参加艺术类学生社团或协会。

2.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开发利用艺术教育课程资源。由于我校艺术专业教师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教学需要,因此,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艺术人才,充实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一是充分调动具有艺术才能的教师的积极性,让其参与综合艺术课程教学;二是充分调动具备艺术特长的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担任“小老师”,开展互帮互学。另外,学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各种文娱活动设施、校园规划、校园文化长廊、教室学习园地、学生社团或协会等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艺术才华的机会。充分利用社区艺术教育资源,一方面聘请校外艺术人才,通过讲座、座谈、展演活动等形式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加强与社区艺术组织或机构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社区艺术展览,参与社区艺术活动,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

表1 综合艺术课程的学习模块与主要内容

2.4 教学活动与实施原则

综合艺术课程尤其强调体验式学习,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从注重认知转向注重体验,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每个模块始终围绕体验式学习方式,遵循感知与体验、创造与表现、反思与评价3个步骤组织教学活动。

第一步:感知与体验。教师创设艺术情景、展示艺术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观察、欣赏艺术作品,由此获得对艺术概念的知晓和理解,并获得初步的艺术感知与体验,感受不同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为学生的艺术创造与表现提供素材和方法。

第二步:创造与表现。在艺术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确定艺术创作主题,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运用舞蹈、音乐、摄影、绘画、服饰、语言等艺术形式,创造性地表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以加深对艺术作品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和文化价值的理解。

第三步:反思与评价。对艺术概念的知晓和理解并不能保证艺术教育被内化为学生的艺术素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反思及评价在鉴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及感悟,确保把从艺术概念所得到的价值认识渗透到个人的体验中,并在个人的情感层面得到肯定,在行为层面得到体现,最终实现艺术素养的提升。

每个模块的教学都是从某一艺术门类相关的人文主题切入,逐步扩展延伸,实现与其他艺术的交融渗透。教师根据学习模块、内容标准的不同,灵活采用情感体验、资料收集、艺术鉴赏、艺术汇报、作品展示、文艺活动、文艺比赛等形式进行艺术教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文化人”理念,并遵循以下原则。

2.4.1 普适性为主,专业性为辅 非艺术类中职学校的艺术教育应是大众化而非精英化。由于学生的艺术资质和审美能力参差不齐,对各种艺术种类的兴趣不同,并且综合艺术课程的课时有限,因此,应适当降低课程内容的专业性,突出其基础性和普适性,满足大多数学生对艺术教育的需求,使综合艺术课程真正成为适合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文课程。

2.4.2 因材施教为主,统一要求为辅 艺术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因此,在选择学习模块、教学内容、组织形式、教学评价时,应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性别差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因素,倡导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采用“分层管理、因材施教、差异评价”,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

2.4.3 情感体验为主,知识技能为辅 情感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生命。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因此,艺术教育要以情动人,不能仅关注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更应强调学生通过艺术的情感体验,在文化修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人文素养上获得发展。因此,教学设计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着眼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

2.4.4 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 综合艺术课程强调多元的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与个性发展的评价,尤其强调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评价,是学生的自觉行为,有利于形成自我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反思、自我完善。他人评价是一种外在评价,评价者往往无法把握学生的内在状态和情感体验,因而难以实现艺术教育的差异性和生成性。

3 综合艺术课程的实践效果

经过两年的综合艺术课程实践,课题组采用自编“艺术课程改革实效调查问卷”对我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综合艺术课程实施效果。共发放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425份,有效回收率为98.8%。问卷调查结果见表2。

表2 学生对综合艺术课程的评价[n(%)]

表2表明,艺术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学习综合艺术课程,大多数学生提高了艺术素养,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审美情趣、团结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实践证明:开发与实施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艺术课程是构建中职学校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但由于学校硬件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教师不具备实施综合艺术课程的素质,不能很好地贯彻课程理念,并且学生专业课学习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艺术课程的深入开展及推广。因此,今后在开发与实施综合艺术课程时,必须注重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才能有效构建“以文化人”的艺术教育新体系。

[1]邢亮,乔万敏.文化视阈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研究,2012(1):9-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中职模块艺术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纸的艺术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