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减轻患者疼痛的研究

2013-09-01 08:58王春苗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7期
关键词:阈值疼痛心理

王春苗

(江西科技学院,江西 南昌 330098)

疼痛是机体防御性机能反应,是一种机体内在的主观感觉,也是临床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征象和症状,疼痛的性质、程度和特点往往反映病变的部位和病情的轻重缓急,它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研究证实,心理因素对疼痛性质、程度、分辨和反应程度以及镇痛效果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对疼痛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良好的心理护理是缓解疼痛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措施。笔者对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60名疼痛患者施行心理护理,并与同时期采取常规护理的60名疼痛患者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疼痛患者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4~66岁,平均45岁。其中肝癌4例,坐骨神经痛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腰椎管狭窄5例,偏头痛10例,颈椎病6例,肩周炎6例,骨性关节炎4例,其他疼痛5例;轻度疼痛30例,中度疼痛22例,重度疼痛8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6~70岁,平均48岁。其中肺癌4例,三叉神经痛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3例,腰椎管狭窄5例,偏头痛12例,颈椎病6例,骨性关节炎4例,其他疼痛6例;轻度疼痛28例,中度疼痛20例,重度疼痛12例。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均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健康教育,此外,观察组还增加情志护理。情志护理主要通过护士针对性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从而达到减轻患者症状的目的。

1.2.1 稳定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疼痛阈值 任何能使患者精神愉快、情绪稳定、思想轻松的办法,都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强其疼痛耐受力,减轻痛苦。疼痛患者常因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抑郁,进而加重疼痛。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护士给予必要的解释和疾病知识宣教。对患者要亲切和蔼,尊重其人格,不可冷若冰霜、毫无同情心,致使患者动怒,导致病情加重,甚至丧失治疗的信心而拒绝治疗[1]。对待危重症患者,平静自若,不可惊慌失措,增加患者恐惧,失去安全感。要有高度的同情心,即使患者对疼痛有些敏感,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这类患者更需要精神与心理方面的护理和指导。重视疼痛与心理的关系,关注患者的心理需要,并予以帮助,提高其疼痛阈值,往往会使治疗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2 保持环境安静舒适 护士应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操作准确轻柔,举止优雅,语言得体,使患者信赖,心理舒适有安全感。要保证病房安静、清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提高生理舒适度;柔软整洁的被褥,有利于术后患者睡眠舒适,对入睡困难的疼痛患者,可让其听雨声或海浪声的无噪音录音。

1.2.3 分散注意力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可通过分散患者注意力,使其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为的刺激上,来忘记疾病造成的疼痛。和患者谈一些感兴趣的话题,根据患者爱好选择书报阅读、讲故事、看电视、下棋等。患者疼痛发作时,护士可在患者床边逗留,握一握患者的手,梳理一下其蓬乱的头发,用热毛巾擦一下颜面,帮助其更换体位,在精神上给予安慰,以达到转移注意力的效果。

1.2.4 音乐疗法 音乐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还可用于治疗,如治疗孤独症、忧郁症和躁狂症,以减轻疼痛,消除各种紧张等。在护理术后疼痛患者时,可采用音乐疗法,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职业特点,选择其喜欢的轻快、舒畅的乐曲,通过音乐优美的旋律、曲调和感染力使患者精神得到放松,从而缓解疼痛。

1.2.5 放松疗法[2]全身放松能引起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降低精神不安和肌肉紧张度从而阻断疼痛反应。如指导患者缓慢腹式深呼吸或闭目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动作,安定身心、松弛肌肉。而做放松操、沐浴、体育锻炼等也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1.2.6 按摩疗法 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肩周炎、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其主要作用是矫正骨关节位置异常,松弛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1.2.7 暗示疗法[3]不良的暗示,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加重,而良好的暗示,可使患者感觉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对疼痛患者进行催眠状态下的暗示,可使患者全身心放松,消除焦虑、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1.3 疼痛分极

1级(轻度疼痛),持续或间断隐痛,但可忍受,并能正常生活,睡眠不受干扰。2级(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睡眠受干扰。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要镇痛药,睡眠严重受干扰,可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疼痛消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消除或减轻疼痛情况比较[n(%)]

3 讨论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样性质、同样程度的创伤或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反映的强弱、表现轻重程度不同。疼痛阈值因人而异,对相同刺激产生的反应也因人而异,即使在一个人身上也会因时而异。疼痛的冲动发生除了与疼痛刺激的部位、强度、频率密切相关外,还受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幼年的训练、忍耐力的培养、个体早期生活经验、文化修养以及意志、意识、信仰、情绪、性格、环境、年龄、注意力等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刺激的反应[4]。安静、舒适的环境,用心专注的活动,富于兴趣的交谈等,都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减轻疼痛。此外,强烈的信仰及信心,坚强的意志和耐力,也可以提高疼痛阈值,增强机体对疼痛的耐受性,但疲倦、紧张、焦虑、恐惧、软弱均能降低对疼痛的耐受力。性格外向较性格内向者更易于表现对疼痛的反应;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通常认为疼痛是疾病的象征,故对疼痛较敏感;而文化程度低者对一般疾病采取无所谓的态度,耐受疼痛的能力较强。既往疼痛的经验也非常重要,如胆结石合并胆囊炎的患者,疼痛往往反复发作,患者对此敏感,有惧怕心理。

由此可见,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使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当趋利避害,根据患者心理特点,认真观察、治疗、护理,以利患者康复。

[1]柏李,胡增建.疼痛的处理及其生理学基础[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l994,13(3):11-14.

[2]王黎红,何华.癌症疼痛的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8):489.

[3]彭淑芬,吴宏燕,吴征.暗示疗法在疼痛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3):53-54.

[4]卢莉.医学模式转变与医学心理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1988,36(3):194-198.

猜你喜欢
阈值疼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疼痛不简单
心理感受
小波阈值去噪在深小孔钻削声发射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基于自适应阈值和连通域的隧道裂缝提取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比值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及阈值确定(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