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舍曲林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效性分析

2014-01-25 15:27李会晓韩玉惠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舍曲林神经内科盐酸

李会晓 韩玉惠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区,451200)

盐酸舍曲林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效性分析

李会晓 韩玉惠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区,451200)

目的 探讨盐酸舍曲林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7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44.44%、观察组2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31,P<0.05)。结论 盐酸舍曲林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脑卒中后抑郁;治疗;盐酸舍曲林;临床疗效

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睡眠障碍、食欲减退等,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甚至引起自杀等不良结局[1-2]。既往研究显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3-4],越来越受到神经内科医师的关注。目前,关于该病的辅助治疗方案众多,疗效存在一定差异[5-6]。笔者对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舍曲林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8~65岁,平均(55.64±8.72)岁。对照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49~65岁,平均(58.13±8.7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米替林治疗,起始剂量25 mg/次,2次/d,渐增至100~175 mg/d,早晚2次;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盐酸舍曲林辅助治疗,起始剂量20 mg/d,根据患者病情和不良反应,2周内渐加至治疗剂量30~40 mg/d,每早1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判断临床疗效。痊愈:HAMD总分减分率≥75%。显效:HAMD总分减分率≥50%。好转:HAMD总分减分率≥25%。无效:HAMD总分减分率<25%。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设定在双侧检验的情况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22例、好转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9例、好转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45例患者中,出现恶心9例、头痛2例,呕吐、口干、便秘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20/45);观察组45例患者中,出现恶心4例、呕吐2例、口干3例、便秘2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12/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31,P<0.05)。

3 讨论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2%高于对照组的77.78%,可见,盐酸舍曲林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优于阿米替林,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样优于阿米替林。究其原因:①阿米替林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在神经末梢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的递质浓度增高,促使突触传递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能够明显提高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情绪,并改善患者思维缓慢、行为迟缓及食欲不振等症状;②盐酸舍曲林通过抑制患者中枢神经的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再摄取,使体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平衡,使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增加,协同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发挥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打断患者情绪与临床症状间的恶性循环,减少负性情绪通过下丘脑释放某些神经递质,或通过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使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而血糖升高,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综上所述,盐酸舍曲林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疗效确切,具有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1] Wissel J, Manack A, Brainin M. Toward an epidemiology of poststroke spasticity[J]. Neurology, 2013, 80(3 Suppl 2): S13-S19.

[2] Vidal SM, Chaudhry FS, Schneck M. Manage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J]. Hosp Pract (1995), 2013, 41(2): 108-122.

[3] Hou WH, Liang HW, Hsieh CL, et al. Effects of stroke rehabilitation on incidence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J]. J Clin Psychiatry, 2013, 74(9): e859-866.

[4] Brodtmann A, van de Port IG. Fitness, depression, and poststroke fatigue: worn out or weary? [J]. Neurology, 2013, 81(18): 1566-1567.

[5] 周保慧.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5):80-81.

[6] 阳中明,蔡昌群.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9,22(1):1-4.

1672-7185(2014)13-0059-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33

2014-01-17)

R749

A

猜你喜欢
舍曲林神经内科盐酸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盐酸泄漏
盐酸氨溴索联合抗生素在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基于治疗药物监测的舍曲林在抑郁症患者中血药浓度/剂量比的影响因素分析Δ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盐酸舍曲林分散片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门诊森田疗法联合舍曲林治疗躯体变形障碍3例报告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