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性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2014-01-25 15:27吴红丽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管术鼓室鼓膜

吴红丽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467000)

阶梯性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吴红丽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467000)

目的 探讨阶梯性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鼓膜置管术、鼓膜穿刺及病灶周边组织切除术的阶梯性治疗,对照组行鼓膜置管术和病灶周边组织切除术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观察组93.24%、对照组72.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0,P<0.05)。结论 采用阶梯性治疗方法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分泌性中耳炎;成人;阶梯性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炎症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耳鸣、耳痛、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很多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对,而导致出现胆固醇肉芽肿、粘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等恶性疾病。若单纯使用药物治疗本病,短期内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长期使用会导致患者产生耐药性[1]。2010年9月—2013年10月我院采用阶梯性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9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4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各74例。观察组:男39例、女35例;年龄23~49岁,平均(31.5±1.5)岁;单耳发病36例、双耳发病38例。对照组:男38例、女36例;年龄26~47岁,平均(37.1±2.4)岁;单耳发病27例、双耳发病47例。所有患者均无心、肺、脾、肝、肾等功能障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集中常规治疗,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分开治疗。

1.2.1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阶梯性治疗方法治疗,首先将地塞米松10 mg和盐酸氨溴索15 mg溶于5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同时使用1%麻黄素滴鼻液扩张患者咽鼓管,以上药物均注射1次/d,连续注射7 d;治疗14 d后效果欠佳者,再进行鼓膜穿刺;治疗7 d后效果不佳者,使用鼓膜置管,患者在使用鼓膜置管抽出鼓室内积液后,要使用地塞米松清洗鼓室。治疗过程中不能停止盐酸氨溴索的静脉注射[2]。经上述治疗后,使用病灶周边组织切除术治疗有鼻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的患者。

1.2.2 对照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鼓膜置管术和病灶周边组织切除术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听力正常,耳鸣、耳痛、鼓室积液等症状消失,鼓膜正常。有效:患者听力基本正常,耳鸣、耳痛、鼓室积液等症状减轻,鼓膜基本正常。无效:患者听力功能基本丧失,耳鸣、耳痛、鼓室积液等症状加重,鼓膜不正常[3]。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痊愈51例(68.92%)、有效18例(24.32%)、无效5例(6.76%),总有效率93.24%;对照组痊愈39例(52.70%)、有效17例(22.97%)、无效18例(24.32%),总有效率72.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70,P<0.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其中急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而且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对患者的身心产生严重影响[4]。患者患病后听力会出现问题,表现为听不清人的正常发声,而且经常会出现自听现象;患者头部向前或左右侧倾斜时,因耳部积液离开蜗传部位,听力会出现暂时性恢复;如果患者耳部积液密度较大,即使头部向前或左右侧倾斜,听力依然不会恢复。如果患者只有一只耳朵出现病变,另一只耳朵听力正常,则对听力影响较小,日常生活中基本不会察觉,只有在体检时才会被查出。

本病在发病时,耳中会不时流出灰色或黄色脓液,患者可丧失一部分听力,感染时间越久,听力丧失越多。因此,本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对预后十分重要。如果感染发展到晚期,可能会扩散到耳后乳突骨。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听力会基本恢复,只有极少数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对而导致治疗无效,进而影响到患者的耳骨,造成终身遗憾。患者患病后鼓膜病变的具体表现为鼓膜部位出现松弛或整个鼓膜内陷[5]。患者耳部鼓室出现积液时,鼓膜将呈现橙红油亮色或单黄色,鼓膜因病变而失去正常光泽。如果鼓膜内的积液密度较大并且没有充满整个鼓室,则可以透过鼓膜看到鼓膜积液。

目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主要是清除中耳内积液、增加中耳通气功能。治疗时通常会使用抗生素、鼓膜置管术、鼓膜穿刺及病灶周边组织切除术。就现在的医学水平而言,使用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且用药量较少、治疗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但是药物治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患者鼻孔内有鼻息肉,药物将不能送至患者体内,从而起不到治疗作用。

阶梯性治疗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阶梯性治疗依次使用抗生素、鼓膜穿刺、鼓膜置管术及病灶周边组织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如果前一种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则接着就可以继续进行下一步的治疗[6]。阶梯性治疗能够有效治疗不同程度病情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选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及其家属减轻治疗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阶梯性治疗和常规治疗,结果显示,采用阶梯性治疗的患者其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采用阶梯性治疗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1] 郝勇.盐酸氨溴索联合曲安奈德鼓室内注射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外医疗,2012(23):98-99,101.

[2] 赵福兰.分泌性中耳炎248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0,39(5):435-436.

[3] 曹文栋,张志梅,安新山,等.分泌性中耳炎多种治疗方法疗效观察[J].中华现代耳鼻喉科学杂志,2010,15(1):53.

[4] 陈亮.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及发病机制概述[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分册,2001,25(3):135-138.

[5] 张永强,亓帼斌.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6):88-89.

[6] 周爱玲.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2例报告[J].光明中医,2012,27(9):1845-1846.

1672-7185(2014)13-0061-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35

2014-01-26)

R764

A

猜你喜欢
管术鼓室鼓膜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Glomus Tympanicum 鼓室球瘤
中耳胆脂瘤术中开放管上隐窝通道的方法及术后疗效分析*
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脑梗死昏迷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高位腹膜透析置管术与改良型低位腹膜透析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比较
腹膜透析置管术中行腹壁固定与非固定两种方式的效果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