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清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2014-01-25 15:27王贵思辛继东周祥真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植骨抗结核结核

王贵思 辛继东 周祥真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麻醉科,吉林 九台 130500)

病灶清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王贵思 辛继东 周祥真

(吉林省结核病医院麻醉科,吉林 九台 130500)

目的 探讨病灶清除术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5例脊柱结核患者行病灶清除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果 术后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所有病例结核中毒症状均明显减轻,血沉及C-反应蛋白均恢复正常,脊髓神经损伤及脊柱后凸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病灶清除术联合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脊柱结核;治疗;病灶清除术;抗结核药物

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由于结核对椎体及邻近组织的破坏作用,临床常表现为脊柱畸形甚至脊髓和马尾损伤症状,以及局部疼痛,影响患者生存质量。随着本病治疗理念和手术方式的进步,大大提高了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1]。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或抗结核药物治疗本病。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5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病灶清除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55例,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龄(37.2±15.1)岁;病程3个月~2年;所有患者均有低热、盗汗、局部脊柱疼痛、软组织肿胀等结核特征性症状。2例出现截瘫,6例出现进行性双下肢运动障碍,5例伴有马尾神经症状。全部患者经X线及CT检查示椎体骨质破坏,磁共振(MRI)检查示脊髓受压、脊髓损伤及变性。其中颈椎结核5例、胸椎结核32例、腰椎结核18例;伴肺结核26例,有窦道形成5例。

1.2 治疗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经4~6周正规抗结核治疗,控制体温<37.5℃、血沉(ESR)<40 mm/h,做好常规术前准备,包括控制感染、增强心肺功能、纠正营养不良等,术前准备完善后可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选择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麻醉方式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第3~10胸椎选用经胸入路,腰椎根据位置选择经腹膜后入路。从椎体破坏较为严重的一侧进入,清除病变椎体、死骨、脓液、结核肉芽组织、干酪样坏死组织,直至见到椎体正常骨质、新鲜渗血,并在局部用链霉素粉剂2 g抑菌。伴有脊髓压迫者,进行椎管减压术。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肋骨或髂骨植入固定,对畸形脊柱进行纠正,并用钛合金网充填缺损。放置负压引流后进行常规缝合。术中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及时处理突发情况。术后1~3 d可根据引流情况拔除引流管,2~3个月可下地活动,根据内固定稳定程度进行功能锻炼。规范化抗结核方案治疗12~18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ESR、肝肾功能、X线或CT。

1.3 治愈标准 患者无结核中毒症状,无疼痛,无脓肿和窦道形成;ESR、C-反应蛋白(CRP)正常或趋于正常,影像学检查显示病灶植骨融合或骨性愈合;截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基本恢复正常活动能力。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达到E级:A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B级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完全消失,仅存某些骶区感觉;C级损伤平面以下仅有某些肌肉运动功能,无有用功能存在;D级损伤平面以下肌肉功能不完全,可扶拐行走;E级深浅感觉、肌肉功能及大小便功能良好,可有病理反射。使用Cobb角评价患者脊柱后凸畸形情况。

2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1年的随访,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窦道,经换药治疗后愈合。术后1个月所有患者结核中毒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8~10周ESR、CRP均恢复正常。本组患者术前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14例、E级34例;术后末次随访,Frankel分级B级2例恢复到D级,C级5例分别恢复到D级2例、E级3例,其余患者均恢复到E级。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情况:术前Cobb角(18.1±7.3)°、术后(11.2±4.5)°。

3 讨论

在肺外结核中,骨与关节结核占主要位置,其中脊柱结核的发病率居首位,约占40%~50%,以椎体结核多见,单纯椎弓结核较为少见,发病部位以腰椎最为多见,胸椎次之,颈椎及骶尾椎较少见[2]。脊柱结核多由肺结核血行播散造成,早期可有腰背酸痛、肢体疼痛麻木等症状,可误诊为风湿、腰肌劳损等。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关键,能够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劳动能力[3]。治疗主要包括抗结核治疗、解除脊髓压迫及对各种并发症的治疗。在进行规范抗结核治疗基础上,对于存在明显脊柱畸形和脊髓压迫症状的患者,以及大量死骨、冷脓肿不能自行吸收者,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脊髓减压,能够稳定脊柱、矫正畸形。手术能否彻底清除病灶是决定脊柱结核是否复发的关键因素[4]。手术虽然能够清除肉眼可见的结核病灶,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矫正畸形或阻止畸形进一步发展,重建脊柱稳定性,但需要配合规范化的抗结核药物化疗。而对于硬化型脊柱结核病灶,由于外围存在硬化壁,壁内病灶散在于坚硬的硬化壁与其外“亚正常骨”中,是抗结核药物进入病灶的屏障,因此要凿开、刮除,才能彻底清除病灶。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已广泛应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但合理、规范、系统、长程的抗结核化疗仍然是决定脊柱结核治疗远期疗效的关键因素。现代外科对脊柱结核的治疗应包括术前、术后的合理化疗,以及术中彻底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内固定。

[1] 田小宁,薛金山,温世明,等.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椎体脊柱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4):321-324.

[2] 李洪潮,孟志斌,黎坚.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脊柱结核[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539-4540.

[3] 王革,赵毅,张超,等.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83例体会[J].山东医药,2011,51(13):17.

[4] 韩国伟,刘少喻,梁春祥,等.前路减压植骨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伴截瘫39例[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3):79-80,92.

1672-7185(2014)13-002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12

2014-05-06)

R529.2

A

猜你喜欢
植骨抗结核结核
Herbert螺钉合并桡骨远端松质骨植骨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显微镜辅助下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颈椎病疗效研究
牙槽突裂植骨前后上颌扩弓对上颌牙槽骨位移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免疫功能和SAA、MMP-9、MMP-14在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临床评估
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376例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能谱CT在钛笼椎间植骨融合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初治肺结核患者发生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Is right lobe liver graft without main right hepatic vein suitable for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超声内镜在食管结核诊断中的9 例应用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