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体会

2014-01-25 15:27廖绪强张奕贤李岳鹏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4年13期
关键词:血凝托拉消化性

廖绪强 张奕贤 李岳鹏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515100)

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体会

廖绪强 张奕贤 李岳鹏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医院,515100)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拟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最后剔除非消化性溃疡病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62%、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率46%、总有效率66%,观察组的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安全性好、疗效确切,此种联合用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消化性溃疡;出血;治疗;泮托拉唑钠;血凝酶

消化性溃病(peptic ulcer, PU)是指主要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溃疡,为消化内科常见的多发病,本病与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1]。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如胃酸及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作用、精神因素、遗传因素、吸烟、熬夜、饮酒等。随着医学人员对溃疡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胃酸过多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有关。消化性溃疡常因溃疡基底面或其周围血管破裂而伴随出血,若出血量大、出血速度快,则可导致失血性休克,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消化性溃疡并出血较难彻底治愈且复发率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口服或灌注止血药、服用促凝血药,严重者需手术治疗。笔者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拟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104例,排除其他因素,如肝硬化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2~65岁,平均(44.6±5.8)岁;病程1~15 d,平均(3.2±1.4)d。观察组:男25例、女27例;年龄25~64岁,平均(43.3±6.1)岁;病程1~12 d,平均(2.8±1.3)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卧床休息、吸氧、禁食、补液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泮托拉唑钠60 mg静脉滴注,2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凝血酶,肌内注射及静脉注射各1 IU,1次/d,3 d为1个疗程。治疗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大便有无隐血、血常规及电子胃镜检查结果。

1.3 疗效判定标准 凡符合以下任何条件之一均可认为出血停止:患者呕血及黑便症状消失,大便潜血试验转阴;胃镜检查溃疡面出血停止;心率、血压、脉搏稳定。①显效:用药2 d内出血停止。②有效:用药3 d内出血停止。③无效:用药3 d后仍有出血。显效及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按照不同方案治疗后,经电子胃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46例、胃溃疡4例,剔除胃窦癌及胃底贲门癌各1例,剩余50例,其中显效3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显效率62%、总有效率94%;对照组患者中十二指肠溃疡45例、胃溃疡5例,剔除胃癌及原因不明出血者各1例,剩余50例,其中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17例,显效率46%、总有效率66%。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效果更好。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消化性溃疡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在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发病部位为胃及十二指肠,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隐痛、反酸、黑便及呕血。若溃疡基底面或其周围血管破裂而出血,则病情发展较急、变化较快,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药物因素、感染、过度精神紧张及疲劳均可能使溃疡活动而出血[3-4]。

目前,普遍认为其发病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胃酸过多以及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有关。H.pylori属于革兰阴性菌,归螺菌科,是微需氧生物,能在低pH环境中生存且主要定植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和胃黏液层之间。H.pylor的主要致病因子包括尿素酶、空泡细胞毒素(VacA)、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中性粒细胞活性蛋白(Hp-NAP)、脂多糖LPS、热休克蛋白、磷脂酶A2等,这些致病因子均能促使炎性介质的大量释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导致胃黏膜上皮及胃黏膜损伤而引发溃疡。同时,H.pylori释放出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的氨能中和胃酸,刺激并促使胃G细胞和壁细胞分泌更多胃酸,致使黏膜发生炎症,从而损害上皮细胞引起溃疡。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具有很好的解热、镇痛及抗炎作用,但其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且其可抑制环氧合酶活性而减少血栓素A2的生成量,从而使血小板的凝集能力减弱,导致溃疡出血无法得到有效缓解。

泮托拉唑钠为第三代质子泵抑制剂,可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在胃内强酸性环境下转变为亚磺酰胺,使胃内pH值升高,抑制H+-K+-ATP酶活性,从而抑制胃酸分泌[5-6]。血凝酶是从巴西蝮蛇毒液中提取、分离并提纯、精制而得到的一种高效蛇酶制剂,其主要成分为类凝血酶及类凝血激酶,因此,具有凝血和止血的双重作用。

本研究显示,泮托拉唑钠联合血凝酶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显著,且见效更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1] 姚萍,孟勇,孙健.奥美拉唑、血凝酶、奥曲肽联合用药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临床分析[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2,32(4):259-260.

[2] 黄宣,吕宾,张烁,等.国产泮托拉唑治疗非甾体消炎药相关性溃疡出血的疗效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1):36-39.

[3] 周虹,吕农华.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研究现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0):1063-1066.

[4] 周虹,吕农华.消化性溃疡并出血高危因素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3):3544-3547.

[5] 龚青,毕明慧.幽门螺杆菌阴性消化性溃疡与出血关系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8):812-813.

[6] 吴海军.3种质子泵抑制剂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成本-效果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8):59-60.

1672-7185(2014)13-0034-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13.018

2014-05-07)

R57

A

猜你喜欢
血凝托拉消化性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泮托拉唑和血凝酶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及对止血时间影响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消化性溃疡观察与探究
6例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报道
泮托拉唑钠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187例消化性溃疡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的疗效分析
青海托拉海冲洪积扇区水文地质及水质分析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急诊胃镜下注射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三种蛇毒类血凝酶对患者纤维蛋白原作用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