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华实践:管理网络化 服务便利化

2014-02-11 03:22成都市编办成华区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4年7期
关键词:成华区网格化职能

● 成都市编办 成华区编办

成华实践:管理网络化 服务便利化

● 成都市编办 成华区编办

2012年成都市成华区按照全面建设“宜人成都”的要求,先后出台《成华区街道办事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成华区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成华区街道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等10多个配套文件,启动了城市街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包含街道机构改革,理顺区、街道、功能区运行机制,健全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核心的社区基层治理机制等11项主要任务。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初步实现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经济发展服务职能“双加强”的目标。

一、理顺职能职责,优化组织结构

一是归并职能。将街道办事处承担的职能细化分解为内部管理、社会建设、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城市化推进(涉农街道)五大类。二是调整管理经济模式。将经济发展职能从街道办事处剥离出来,设立街道投资服务分中心,专门承担街道现有经济发展职能,并将原考核街道办事处抓经济方面的指标全部调整为对街道投资服务分中心单独考核。三是理顺街道与功能区的关系。将14个街道划分为六大产业功能区,明确界定产业功能区与街道办事处的职责划分,各产业功能区按照规划引领、组团联动和产城融合的思路,对区域内街道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定位,统筹策划和指导街道产业发展和投资促进工作。四是整合街道公共服务机构。将街道原有事业单位统一调整为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各中心以服务平台的形式对外联合服务,使街道从行政事务的“中转站”变成提供公共服务的“主阵地”。五是优化结构。按照一个内设机构承担一类职能的原则,将原城区街道5个内设科(室)、涉农街道6个科(室),调整设置为城区街道内设4个科(室)、涉农街道内设5个科(室),解决了街道内设机构职责交叉的问题。

二、合理划分事权,推动简政放权落到实处

一是制定权力清单,确保放权到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区级部门、街道承担的行政职能、公共服务事项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确权勘界,研究制定了区级部门下放街道、社区办理事项的目录清单,并对区级部门下放街道、社区事项的办理流程、权责关系进行了规范和明确,确保放权到位。二是强化监管。建立政务事项下沉、准入制度,确定了“部门提交申请—相关部门集中审核—区政府审定”的政务事项下沉程序,确保放权不错位。目前,成华区采取授权、委托等形式,将区级部门承担的民政事务、社会保险、计划生育等9大类63项事项下放到街道办理,将住房保障、教育文体、综治维稳等9大类75项事项下放到社区办理。

三、创新社会管理,提升街道综合管理效能

一是创新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根据社区管理类型、服务对象、服务户数、服务面积以及物业管理状况等因素,按每个网格300户到500户的标准,将103个社区划分为748个网格,统筹整合基层各类协管员、大学生志愿者、“两委”成员等力量,为每个网格配备2到3名网格员和1名责任人。同时,采取“前后台互动、网格化服务”模式,由前台窗口(社区服务站)受理社区居民申办事项及政策咨询,后台网格管理员负责督促落实服务事项,构建“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社区管理服务新格局。二是创新“社团+院落”政社互动的基层自治机制。在街道成立“居民自治联合会”,在社区居委会成立教科文卫、社区环境自治、矛盾调解等专业委员会,以院落为基础设立各种趣味社团、服务型社团,将社区自治和服务组织体系向楼栋、家庭延伸,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与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构建以“街道联合会—社区居委会—院落(小区)自治协会”为主要形式的社区居民自治体系和政社互动机制。三是创新综合执法运行机制。围绕实现街道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交通秩序“三加强”目标,实施“五警联勤”基层警务机制改革,将交警、巡警、民警、刑警、消防和街道城管、综治等执法队伍力量整合,成立街道综合执法队,把警力下沉到街道、社区和网格,统一行使辖区城市管理违法行为行政执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辖区道路交通秩序维护等职责。

四、强化公共服务,推进基层综合服务便利化

▲图为成华区在全省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专题培训会上作经验介绍

一是打造“区—街道—社区—院落”四级市民服务体系。区级市民中心依托区政务服务中心,集办事服务、政民互动和信息资讯服务于一体;街道承上启下,着力强化综合服务、管理、社区服务指导职能;社区公共服务站主要开展医保、社保、民政救助、养老、文化、助残、生育、教育等公共服务;院落“连心驿站”开设市民讲堂、艺术画廊,开展少年之家、心理咨询等服务。二是积极转变服务方式。坚持社区服务社会化,探索公益创投①等社会组织培育方式,积极培育扶持各类枢纽型社会组织发展,重点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公共服务、志愿服务和市场服务互联互补的社区服务供给方式。三是建立综合信息集成化服务平台。打造社区公共服务、社区便民服务、社区治理服务集成化平台,制定一套平台建设标准,实施服务事项、办事流程、建设规范、标识标牌、管理软件和评估体系等“六个统一”,推动社区服务“智能化”,实现全区网格信息化管理无盲点、无缝隙。

通过街道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了街道职能,强化了社区自治功能,促进了社会组织发展,使社会组织成为有效承接政府职能的载体,进一步促进了政府职能归位。通过推进街道经济发展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相对分离,组建街道投资服务分中心,对街道经济职能实行有效承接,使全区招商引资更专业、企业服务更优质。

同时,通过街道工作向社区下沉,优化社区基层治理结构,让居民全方位参与社区建设,初步构建了社会广泛参与的“大社区”工作格局和社区基层治理体系。目前,成华区在103个社区全面建立了居民议事会制度,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立了“居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每个社区均设立了社区民意代表、民情受理室、社情民意受理箱,多数社区实行了“社区事务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了民主协商机制,拓宽了协商渠道,规范了协商程序,社区自治能力不断加强,为深入推进“院落+社团”政社互动新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注释:

①公益创投指的是公益领域的创业投资,即企业或基金会为创业过程中的社会企业注资,帮助其成功创业,并通过投资间接地帮助解决社会问题。公益创投在运作方式上类似商业投资行为,其与商业投资的本质区别在于其投资目标的非营利性。

猜你喜欢
成华区网格化职能
排堵保畅良策:共享汽车+网格化智能立体停车库
刘光强对成都市成华区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成华区“教育戏剧进小学音乐课堂”开展情况的调查
职能与功能
区域校园足球推进策略简析
成都市成华区“ 青少年校园足球嘉年华”
梧州市:环境监管“网格化”助力环境治理“长效化”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乌兰浩特市和平街为例
建房审批一站式服务 治违控违网格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