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目标研究

2014-04-11 08:27孔繁杰李金帅潘承尧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亳州市亳州旅游

孔繁杰李金帅潘承尧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2、亳州市民政局安徽·亳州236800 3、亳州文化旅游局安徽·亳州236800)

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战略目标研究

孔繁杰1李金帅2潘承尧3

(1、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亳州236800 2、亳州市民政局安徽·亳州236800 3、亳州文化旅游局安徽·亳州236800)

本文在阐述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将来的发展之路和战略目标作了初步研究。

亳州市 文化旅游 发展现状 战略目标

一、亳州市文化旅游资源

亳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华药都,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全市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众多的名人,形成了独具亳州地方特色的老庄道家文化、曹魏帝王文化、中医药养生文化、亳商市井文化和酒文化。近年来,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转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全市现有各类文化生产经营单位1100余家、旅游景区景点42家(其中3A级以上旅游景区12家)、旅游星级饭店21家(其中3星级以上旅游饭店6家,待批5星级旅游饭店1家、4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34家、优秀旅游乡镇和旅游乡镇20家、旅游农家乐2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农家乐17家)、旅游商品生产经营企业12家,产业发展初具规模。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64.79亿元,国内旅游收入64.29亿元,旅游创汇791.2万美元,国内游客934.83万人次,入境游客24212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8.04%、37.92%、58.95%、30.01%、61.05%,在全省16个市增幅排名中:入境游客和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五,接待国内游客增幅位居全省第七,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增幅均位居全省第九,处于全省中游靠前水平;在全省旅游综合考评中,连续三年进入全省旅游发展第一方阵。

亳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花戏楼、地下运兵道、曹氏宗族墓群、尉迟寺文化遗址、万佛塔、南京巷钱庄和古井贡酒酿造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7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共有A级旅游景点(区)24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3个。

“南游黄山看自然、北游亳州看人文”,亳州的历史人文景观与黄山的自然景观遥相呼应。亳州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特色旅游项目开发为重点,以中医药主题旅游为龙头,以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两翼,打响“中华药都”品牌,突出养生保健旅游主题,不断提升旅游综合品质,初步实现了旅游产品质的突破。2012年全市旅游总收入64.79亿元,旅游创汇791.2万美元,国内游客934.83万人次。

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条件

(1)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得天独厚

——八大文化资源:道家文化、酒文化、中药文化、古城市井文化、曹魏及建安文化、现代农业文化、红色文化、自然生态文化;

——休闲农业产业资源丰富,亳州中药材资源有171科、410种,其中,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的品种有白芍(25万亩)、牡丹(15万亩)、桔梗(10万亩)、白术(13万亩)、白芷(9万亩)、菊花(6万亩)等6个。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丰富。现有以华佗五禽戏、二夹弦为代表的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亳州剪纸、晰杨掌为代表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8项。

(2)承南启北的区位交通优势

亳州位于中原战略要地,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地处华东腹地、黄淮海南麓、苏鲁豫皖结合部,承东接西,贯南穿北。

近年来,亳州大力推进皖西北交通枢纽建设,着力打造“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

境内京九铁路、徐阜铁路穿境而过。

105国道与311国道,和202、203、224、305、307、308省道在市内交叉穿过,宁洛、济广、泗许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济祁高速构成井字形高速公路网四通八达。

涡河、茨淮新河航线通达江淮,直抵沪、杭。

合肥、郑州、徐州、阜阳四大机场坐落周边,亳州支线机场已纳入安徽省民航“十二五”发展规划。

未来3-5年,随着京九铁路电气化的改造,商杭高铁的建成,许泗、济祁高速和亳宿(蚌)铁路的全面完工,亳州与各地的时空距离大大拉近,融入到蚌埠1小时、到合肥1.5小时、到上海3个小时、到杭州3.5小时、到北京4小时的快捷交通圈,承南启北、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3)物产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

亳州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呈东南西北向斜长形,长约150公里,宽约90公里,平均海拔22~42.5米。

全市气候处在暖温带南缘,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长且干。全市历年平均气温14.9℃,平均日照2184小时,平均无霜期213天,平均年降水量831毫米。

(4)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底蕴

亳州钟灵毓秀,英才辈出,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包括老庄道家文化、曹魏三国文化、药、酒养生文化、亳商市井文化。亳州不仅以悠久的历史沉淀、丰富的文化蕴藏闻名于世,更以厚重的民风民俗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美誉享誉全国。

(5)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基础

至2007年底,探明共有矿产地474处,其中煤20处,矿泉水8处,地热2处、建筑石料用灰岩5处、砖瓦用粘土439处。煤、矿泉水、地热为主要矿产,建筑石料用灰岩、砖瓦用粘土为一般矿产。其中,煤储量435490.74万吨;矿泉水允许开采资源量6277M2/日;市委大院和丰水源小区地热涌水量分别为1054.1M2/日和1200M2/日;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5.21亿M2/年,开采资源量16.94亿M2/年;砖瓦用粘土储量3988.4万吨;建筑石料用灰岩储量209.82万吨。

3、竞合分析

(1)曹魏及建安文化

——全国多地都在开发三国、曹魏及建安文化,亳州不具优势;

——曹魏及建安文化与中医药文化、酒文化等文化的融合,是亳州的优势;

(2)道家文化

——全国道家及道教旅游胜地众多,主要以山岳型旅游景区为主;

——老子、庄子故里存在文化开发的潜力,但存在同质竞争;

——开发以道家养生为核心的产品体系,是实现产品升级的重要方向。

(3)中医药文化

——全国“中华药都”众多,但亳州比较优势明显;

——亳州形成了药材种植、饮片加工、成药制造、市场营销、中药研发、人才培育等比较完整的药业产业体系,是我国最大、最强的“中华药都”。

4、亳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历史发展特征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亳州文化旅游产业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特征:

第一,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在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第二,近些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屡创新高,但整个城市的旅游氛围和旅游环境仍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

第三,亳州千年历史沉淀下的各类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通过有效的开发建设,转化成可为旅游市场广泛接受的旅游产品体系;

第四,亳州旅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凭借良好的资源基础、产业优势、内外部环境,亳州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能够实现。

第五,融合亳州其他产业的基础优势,从当前旅游市场的需求特性出发,通过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实现亳州产业的大联合和大发展,是实现亳州经济腾飞的必由之路。

三、发展目标与路径

1、目标定位

——以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以休闲、度假、养生为主线,以文化观光、运动休闲、中医药养生为核心产品的国家中医药文化康体养生基地、特色突出的文化休闲旅游基地,国家中医药文化康体养生休闲示范区,旅游产业推动型的新型城镇化先锋区。

——安徽省文化旅游新增长极,皖北文化旅游的核心区,旅游总收入达到皖北第一,全省中游水平。

2、产业地位定位

(1)战略性先导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度高,对其他产业带动作用强的产业优势,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亳州经济发展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中药产业、白酒产业、现代农业产业的有机整合,形成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产业体系。

(2)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依托亳州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将文化与旅游密切结合,打造以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并通过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将商务服务、会展服务、养生服务等服务业态融合,形成相互促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实现全市服务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3、发展路径

(1)重估优势,差异发展

——突出文化资源、中医药资源和农业资源三大资源优势。

——挖掘亳州独有的优势资源,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农业资源资源优势,构建亳州旅游的特殊性卖点,明确亳州在发展康体养生休闲旅游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并围绕特殊性卖点,差异发展,明确主题定位,确定独具特色的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吸引物体系。

——依托神医华佗故里、道家始祖老子故里的历史文化渊源,结合中医药种植、加工基地、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市场的产业基础,建设以中医药养生、道家养生为特色的养生休闲基地,全国知名的养老休闲中心。

——充分发挥利辛农业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扶持发展乡村养老休闲农业,建设绿色休闲乡村,推动乡村向休闲型与旅游服务型乡村转化,农业、果林业向农业休闲产业转型。

(2)项目带动,打造核心亮点与龙头景区

——重点打造涡河康体养生与休闲度假旅游带、亳州北关老城文化休闲区、涡阳道家文化休闲区、利辛乡村养老休闲度假基地四大文化旅游增长极,形成“高创意、品牌化、强吸引”的引擎项目,对引擎项目进行资金、土地和政策的倾斜,使之成为亳州文化旅游发展的龙头。

(3)拓展文化旅游主题,推动旅游产品转型升级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康体养生度假产品、养老休闲产品、道家文化养生产品、乡村生活体验产品,并带动文化体验、艺术创作、科普、会议、节事等特色产品发展。

——通过功能延伸和主题拓展,引导产品结构由观光产品向休闲度假产品转化,产品等级由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转化,全面推动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

[1]邵金萍,再论文化旅游产业的特征、作用及发展对策,[J]《福建论坛》2011年08期

[2]李顺,对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J]《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3]郑媛媛,国内旅游影响因素分析与模型评估,[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4]吴光玲,关于文化旅游与旅游文化若干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11期

[5]白晶,城市旅游竞争力分析与评价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士论文》,2006年

F592

A

1009-8534(2014)03-0044-03

2013-09-21

《亳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编号:BYK1405

孔繁杰(1979-),男,安徽省亳州市人,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李金帅(1982-),男,安徽省亳州市人,亳州市民政局,曹操研究会理事,研究生学历。潘承尧(1983-),男,安徽省亳州市人,亳州文化旅游局,研究生学历。

猜你喜欢
亳州市亳州旅游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亳州市水利工程队参建经典工程展示
居· 文化
旅游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历史名城亳州与古代军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