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研究

2014-04-11 08:27吴俊华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龄职业倦怠总分

吴俊华 谢 进

(贵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贵州·贵阳 550018)

1 前言

职业倦怠是 “当个体无法应付外界超出个人能量和资源的过度要求时,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和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而产生的身体和情绪衰竭、对工作对象的疏离以及强烈的消极情绪等,”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与个人成就感降低。[1]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能了解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对构成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因素的分析,合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由于幼儿园教师中女教师占了绝大多数,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了150名幼儿园女教师。调查时间为2012年11月,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5份,回收率90%,其中有效问卷129份,有效回收率为86%。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修订过的Maslach编制的职业倦怠问卷(教育版)对教师的职业倦怠进行调查。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重测信度为0.87,克隆巴赫a系数为0.82。本问卷采用5点计分法,计分方式为1—5 分,分别对应为“从不”“很少”“有时”“经常”“总是”,得分越高说明倦怠程度越高。问卷共有20道题,分为三个维度:个人成就感降低(共10题)、情绪衰竭(共 7 题)、去个性化(共 3 题)。

2.3 实施程序

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施测的方式,被试根据个人情况对职业倦怠问卷中的题目作出评定。问卷由研究者亲自到场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

2.4 统计处理

调查问卷数据资料采用SPSS Statistic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结果

3.1.1 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

研究发现,贵州省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问卷总分、个人成就感降低、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三个维度上的得分别为57.92、30.94、20.32和6.66(分别占各维度总分的61.88%、58.06%和44.40%)。结果显示,贵州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并不高,属于中等程度,在三个维度上,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倦怠程度稍高,情绪衰竭维度次之,去个性化维度最低。

3.1.2 社会人口统计学背景上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3.1.2.1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对总分及各维度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后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幼儿教师在总分上差异显著,F值为3.743,对应的概率p=0.017,情绪衰竭维度上的F值为5.330,对应的概率p=0.003,说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存在极显著的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得到20岁以下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程度比21到25岁的教师要严重些,其次是21到25岁的教师比26到30岁和31岁到40岁的幼儿教师衰竭程度明显。说明年轻幼儿教师的情绪衰竭程度较重。而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教师个人成就感降低与去个性化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3.1.2.2 不同教龄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统计数据显示,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总分、三维度上的 F统计值分别为 5.719、3.720、6.804和3.712,对应的概率分别 p=0.002,p=0.018,p=0.001 和p=0.018,说明不同教龄幼儿教师在总分、三维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经过多重比较发现教师的总体职业倦怠感、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程度随着幼儿教师教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3.1.2.3 不同学历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研究发现,学历层次不同的幼儿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的F统计值为3.798,对应的p=0.03,说明在去个性化维度上,不同学历层次的幼儿教师倦怠感不同。在总分、个人成就感降低和情绪衰竭维度上没有差异。经过多重比较发现大专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比中专/高职的幼儿教师的程度要严重。

3.1.2.4 不同职务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

不同职务的幼儿教师在去个性化、情绪衰竭两个维度上的F统计值分别为4.14和3.53,对应的概率为0.022和0.037,说明不同职务幼儿教师之间,去个性化和情绪衰竭维度上的倦怠感都不一样。通过多重比较得出没有职务的幼儿教师情绪衰竭及去个性化程度都比有职务的幼儿教师严重。不同职务幼儿教师在总分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不存在差异。

3.1.2.5 不同年龄班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教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园教师在总分、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三个维度上的F统计值分别为:5.986、3.308和7.253,对应的概率P为0.005、0.045和0.002,说明职业倦怠总体情况、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和情绪衰竭维度在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园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得出在职业倦怠的总体情况上,教小班和中班的幼儿教师均比教大班的幼儿教师的倦怠感强,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也出现此情况,而情绪衰竭上教小班的幼儿教师比大班的幼儿教师的情况严重。去个性化维度在不同年龄班幼儿教师之间没有差异。

3.1.2.6 经过独立样本检验,有无职称与不同班级人数在幼儿教师在职业倦怠的总分及三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 贵州省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个人背景因素下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4.1.1 年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与Maslach&Jackson(1981)、梁慧娟,冯晓霞等人的研究相一致:年龄小的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概率比年龄大的教师大。[2]原因也许是年轻的教师比年长的教师要承受着更多的来自教学、同事、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4.1.2 教龄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梁惠娟、冯晓霞的研究表明,从刚参加工作到有23年教龄的幼儿教师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说明职业倦怠现象分布比较广泛。[3]本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省幼儿教师教龄在5年以下最为严重。这可能是因为刚参加工作的幼儿教师,在选择这个职业时没有清楚的了解过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发现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从而导致了比其他教龄的教师更明显的职业压力和倦怠感。

4.1.3 执教年龄班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Anderson﹠Iwanicki(1984)等人研究发现,在中小学里,教师的执教班级越低,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率也越高。[4]本研究的调查结果也发现随着班级年级的降低,其职业倦怠情况越严重。

4.1.4 学历对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

在本次调查中显示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比中职的幼儿教师情况严重,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受自我期望值和社会期望值的影响。学历为专科的教师觉得自己当上了幼儿教师,成了孩子王,以往的书都白读了,身边的朋友可能笑话自己成了“保姆”,使得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产生挫败感从而态度发生转变。

4.2 社会因素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传统思想中,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一直都不高,她们被认为是保姆,主要职责是哄孩子。幼儿教师的价值在社会中未得到充分的认可。

5 缓解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建议

5.1 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幼儿教师生活水平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和义务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而对学前教育的投入较少,因此,今后国家可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通过将幼儿教师待遇落实情况纳入对地方政府考核内容、提高幼儿教师工资待遇,设立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等方式,解决当前幼儿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使幼儿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各地应根据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标准确定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标准,提高幼儿教师生活水平。

5.2 缓解幼儿教师心理压力

目前,社会对幼儿教师角色期望越来越高,使得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因此,今后应为幼儿教师提供良好工作环境,减少幼儿教师工作负担,增加幼儿教师人文关怀。同时,幼儿教师也要对当前幼儿教师事业有清醒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5.3 提高幼儿园管理的科学化和人本化

首先,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努力实现师幼的合理比例,保障教师的基本权利。其次幼儿园管理者应倡导人文关怀的精神理念。从家庭生活、精神生活等方面帮助幼儿教师,使他们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最后,幼儿园管理者应信任幼儿教师,从而发挥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4 加强幼儿教师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教师一方面可通过接受培训、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专业知识等方式来减轻自己压力。另一方面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改善与同事、领导的关系,关心他人的需要。

总之,通过加大政府的大力投入、缓解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管理以及教师自身的调节等措施,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能到得到很好的解决。

[1]曾玲娟,伍新春.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研究,2003(11),7.

[2]赵丽娅.农村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年,23-35.

[3][4]梁慧娟,冯晓霞.北京市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成因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4(5),32.

[5]束从敏.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猜你喜欢
教龄职业倦怠总分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湖南省孤独症康复教师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激励教师终身从教
中学数学教师的继续教育研究
马秀珍:建议提高教龄津贴标准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