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鸡汤”
——由一次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2014-04-11 08:27苏娟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鸡汤一节课公开课

苏娟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安徽·合肥230031)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鸡汤”
——由一次公开课引发的教学思考

苏娟

(合肥市第六十二中学安徽·合肥23003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为了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摸索、在教学中反思,并以此进一步指导教学实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反思是教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过程。教师养成在教学过程中及时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教师的自身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 教师专业成长 教学思考

叶澜教授有句名言:“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我在参加课题为《关注民生专题》的一节公开课之后,对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的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一、课前准备得“充分”不等于教学的成功

2012-2013学年的第二学期,学校安排我承担一节校级公开课,因为我所带的是九年级毕业班,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上我所带的九年级已进入第二轮复习,我经过一番思考后决定紧随“两会”这一热点,准备了一节关于“民生”的专题复习课。一个星期的准备时间不算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件的制作方面下了足够的功夫,自我感觉十分良好,自以为万事俱备。

于是,我决定在公开课的前一天在一个平行班级进行了一次演练,结果“下足”功夫准备的一节课却以失败而告终。四十五分钟下来,让人窒息。在这一节课中,我总是在牵着学生走,完全本末倒置,没有学生的主动发言、没有学生激烈的讨论、没有掌声、没有笑声……。

课堂活动从NXTV-公共频道的一档时空视角节目片断《民生清单暖人心》展开,让学生们谈谈对现阶段民生问题的看法,我的预设是这一开场将是一个各抒己见的热闹场面,可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全缩在了位子上,我不得不尴尬的自导自演了。接下来的“回归教材”环节也让人沉闷,本以为学生们能够提前复习相关知识点,可结果只有个别学生可以应对。

这样的一节课被我判定为失败的。自认为准备十分充足的一节课,看来还存在不少问题。面对这样的状况,我感到十分茫然,思索着该怎么进一步处理。

二、对教学设计的的灵机微调,产生意外的收获

我开始思索着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查找问题的根源,包括情景的设置,问题的设计,学生的认知情况等等。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幕幕的再现,我对这堂课的反思也在这一幕幕中之中,原因逐一明晰。

我决定修改自己的课件和教学思路。我把一开始的新闻视频删掉,取而代之的是李克强总理参加中外记者招待会的一个片断,视频之后,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也随之改为“我向总理提问题”和“我为总理来分扰”,我把幻灯片定格在李克强总理回答问题的那一瞬间,当然这一问题的设置是围绕“民生”问题进行的。话题一出我得到了惊人的收获,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带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们围绕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两免一补、房价的居高不下、就医时的种种无奈等等,发表着自己的看法。接下来的活动,一环扣一环,学生们和我都异常地兴奋。我在上课前的一个小改动,让我和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知识,更多的是感动。我在最后一个活动中链接了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段讲话:“五年来,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发展经济,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付出了巨大努力,做了大量工作。”接着幻灯片定格在温爷爷卸任时那深深的一鞠躬,他说:“感谢人民对我信任,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预设的题目本来是“温爷爷的话给我们什么启示?”,我被学生的语言感染了,脱口设问了一个问题:“你喜欢温爷爷吗?”“喜欢他什么?”学生们都按捺不住的跃跃欲试,从科学发展观讲到了改善民生、从构建和谐社会讲到了政府依法执政、科学执政。

学生们在课堂上精彩的表现、真心的投入、主人翁的姿态也深深地打动了我、感染了我,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这节公开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三、公开课之后的思考

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个不同的教学效果。正是经过对前一节课的反思,让我的课堂教学效果变得更精彩。由此也引发我更多的思考。

多年来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我更多地关注了“教给了学生什么”,“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却很少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我常常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是否被调动,思想品德课的首要目标是否达到。正是这种忽视扼杀了学生的主动性的探究精神,学生觉得乏味,教师觉得尴尬,课堂也缺乏了应有的鲜活。

课堂上,教师怎样做到能和学生的思想产生碰撞?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亟需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不仅要备课标、备教材、备社会,更要备学生。本以为准备很充分的活动环节和课件,但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学生们的需要,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的调动,就不会产生有效的课堂。初中生正处在青春的叛逆期,教师要多的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诶与学生更多的尊重,重视和满足学生们的不同学习需求。要真正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的贯穿于每一个课堂中。

怎样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来表达情感的共性?在公开课上,学生们上台扮演总理来回答民生问题时,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的自我展示的欲望得到升华。他们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课堂上只要给予学生们充分自我的环境,学生不要也无需教师牵着他们在走。讲台上和讲台下的空间互换,升华了师生之间的情感。

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已有的“预设”中处处“生成”?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备课中应有提前预见,让课前预设更贴近学生实际,使课前预设更加有实效。同时,适当延长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很久以来,我一直沉醉在熟悉教材的得意之中。熟不知,课后及时而有针对性的反思才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并存在着差异的个体,还有那更难于掌控和把握的学生的心灵,因此,教师不能套用老办法,走自己的路。课前准备固然重要,但课后更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我们的教学更适合学生。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通过认真地进行教学反思,可以在反思过程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设法去解决问题,教师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优化教学,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自身也能够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之中成长起来。

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营养。

[1]杨兴宏.《我的四转》.[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马燕,陈年红.《初中思想品德实施难点与教学难点》[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

G635

A

1009-8534(2014)03-0132-02

2013-12-21

苏娟(1983-)女,安徽宿州人,现为合肥62中教师。

猜你喜欢
鸡汤一节课公开课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呆雏配忠犬,鸡汤对狗粮
DIY鸡汤
一节公开课的诞生记
第一次公开课
浅谈“说课”与“公开课”的异同
鸡汤热线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一网打尽”还是“循序渐进”——由公开课《水调歌头》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