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问题情境启发学习

2014-04-11 08:27赵小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东东蛋糕小朋友

赵小梅

(灵璧县黄湾中心小学 安徽·灵璧 2342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发展,实行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学会学习。”下面就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谈谈如何利用问题及情境、启发学生学习的问题。

一、课头引入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思考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课头的导入非常重要,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活动中快速转移到课堂情境中,是每位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在教学中,如果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来设计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

案例: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片段

师:老师今天拿来了几个苹果,准备分给几个同学。

如果把其中2个苹果分给2人,那么每人可得几个?生:1个。

如果把其中1个苹果分给2人,那么每人可得几个?还能分到1个整的苹果吗?

生答后,老师又问:我们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呢?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知识——分数。(板书课题)

在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现实起点出发,激起学生心中的认知冲突来引入问题情境,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及时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入问题情境,启发了学生思考,用已学过的整数无法表示,那该怎么办呢?

二、课中运用生成的问题,启发了学生积极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落实。由于他们都有各自的生活背景和家庭环境。并处于特定社会文化氛围中,这导致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及发展潜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特有的方法观点,所拥有的情感,体验都不尽相同。它们在师生交流中,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碰撞,使课堂呈现出旺盛的生命活力。当然,这些可以当作生成性资源加以利用,借此启发学生主动探索,达成课堂的精彩。

案例,一位教师教学“退位减”片段

师:33-8等于几?学生计算,纷纷回答

生 1:33分成23和10.10-8=2 23+2=25

生2:33分成20和13 13-8=5 20+5=25

生3:33分成30和3 8-3=5 30+5=35(生刚说出,其他同学都嘲笑他说错了)

师(及时地):他的方法都有一定道理,你们能按生的思路,帮他改一改吗?小组讨论一下)

(众生讨论后,纷纷举手)生4:33分成30和3,8-3=5.30-5=25.(得数一出,全班报以热烈掌声)

生5:我还能做26-9.把26分成20和6,9-6=3.20-3=17.

生6:我也能......

生7:我也能......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自己出现的错误,往往最贴近他们现实情况,也最易被同学们所津津乐道。在教学中,这位教师及时挖掘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启发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成就了一节精彩的课堂。

三、课尾联系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去巩固延伸知识

在每节课的课尾,多数教师常常用一两个问题来启发学生对本课内容作一个简明扼要的总结。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课尾出示问题情境来教学,同样可以巩固新知。请看特级老师张齐华老师教学的“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片段。

课快结束时,张老师播放了一则奶粉广告。大意是:东东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4份后,数数人数,发现有8个小朋友,就从侧面横切了一刀,正好平均分成了8份,每人拿了其中的一份。东东正准备吃,发现又来了一个小男孩,正舔着嘴唇。东东急中生智,将自己手中的蛋糕一掰为二,把其中的一半给了刚来的小男孩。

师:从广告中,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

生1:东东一开始把蛋糕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蛋糕的四分之一。

生2:后来东东把蛋糕平均分成8份,我想到了八分之一。

生3:一共有9个小朋友,我想到了九分之一。

师:如果把蛋糕平均分给9个小朋友,那每个小朋友就能吃到这个大蛋糕的九分之一,那第九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可以想到几分之一?

生4:不是,是东东手上蛋糕的二分之一。

生5:我想到了,最后一个小朋友分到的蛋糕是整个蛋糕的十分之一。

课后出示问题情境,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还收获了高尚的情怀。

总之,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并利用问题很好的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东东蛋糕小朋友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东东“闯关”记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创意蛋糕
切蛋糕
做蛋糕之前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