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美”

2014-04-11 08:27张平超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美育美的

张平超

(宿州矿建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注重“美”

张平超

(宿州矿建中学安徽·宿州234000)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渗透美育。在《新课标》彰显美育的理念下,本文主要谈两方面问题:一、审美客体——语文课文的美学结构;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

语文教学 美育 美学结构 审美心理的构建

“美育”一词最早见于18世纪的哲学家席勒用书信体写成的《美育书简》。“美育”实际上就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者会议上,已经以国家教育方针和制度的形式,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使之成为整个教育内容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美育”的重要意义,席勒曾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作为一门与艺术接壤和交融的学科,它就理所应当地承担起开辟美的天地,让学生遨游美的世界的任务。

《新课标》彰显了高中语文课程注重审美的基本理念:“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如果说世界上到处都充满着美,那么,语文课本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对中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作为语文教师可以而且必须借助它们对中学生进行生动有效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所以,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因此新《大纲》在高中语文课文在选材时尤其强调“选文要文质兼美”。

一、审美客体——语文课文的美学结构

(一)语言美

正如美术教学和音乐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分别在色彩感、线条感和乐感上一样,语文教学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则体现在语感上。高品位、高层次的纯正语感是语文课程人文性丰富内涵最主要、最鲜明的体现。常常有这样的教学体验:一首文辞优美的诗歌刚刚被范读出来时,学生在尚未理解其思想内涵时便情不自禁的啧啧称赞乃至击节叫好。我想,这是诗歌优美的语言深深吸引了他们,也是他们的语感及时捕捉到诗歌美妙的辞藻。的确如此,“真正的艺术语言是富有美感作用的语言,是文学家苦心修炼的结晶。”当那首清灵飘逸的《再别康桥》珠玑般的语言在唇齿间萦回的时候,当词人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怎一个愁字了得?”肝肠寸断般的语言回荡在耳际的时候,当郁达夫《故都的秋》空灵隽永的语言回想在耳畔的时候,我们无法否认,其极富艺术美感的语言让学生获得了难以言传的审美体验。

(二)景物美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目里有绘景状物的内容。有壮丽的日出、雄奇的瀑布、神秘的大海、欢乐的小溪、勇敢的海燕、迷人的荷花、柔美的柳枝、古朴的山石、欢唱的小鸟、奔涌的江流、飘飞的白云、眨眼的繁星;有华夏大地的山川秀美;也有异国他乡的异域风物。它们的形状、色彩、声音、情致等无不强烈地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心驰神往,迷恋陶醉。

(三)人格美

人格美包括心灵美、行为美。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以此为表现中心的文章,这些文章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美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活跃着许多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嫉恶如仇、勇猛豪爽的鲁智深,风流倜傥、怀才不遇的李白,淑质华貌、才情卓然的林黛玉……他们以其丰富的心灵、高贵的品质、鲜明的个性化语言开启学生的心扉,点燃学生的激情。除正面人物外,语文课本中还有一些反面人物,如虚伪凶狠、爱财如命的葛朗台,贪婪残暴、冷酷无情的夏洛克,虚情假义、心狠手辣又专横独断的周朴园等。这些人物形象同样具有审美意义。

(四)意蕴美

真正的艺术美不在于它提供了形象,而在于它提示、暗示,引发了意蕴。没有意蕴便只是浅层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审美主体充分发挥审美能动性,对作品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进行总体把握,达到“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境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蕴含着的内在悲情是一种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散淡之心是一种美,“天生我材必有用”中的自信又是一种美……

(五)文化美

《新课标》把语文学科定性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语文课文中所包含的酒文化、茶文化、花卉文化、竹文化、民俗文化等都是文化的精髓。《胡同文化》让我们了解了历史悠久的胡同的衰败与没落并感受到它背后所蕴含着的北京市民的生态和心态,历史的变迁。

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心理结构的构建

(一)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审美知识和能力。

“不辩音乐的耳朵,再美的音乐对他也是没用的”,面对世界丰富多彩的美,就可能只动于心,横于虑,而难征于言。如果学生对审美知识一无所知,那他是无法进行审美的。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审美作为学生的一项能力或素养来培养,自觉地把它纳入自己的教学任务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获得这种知识和能力,如听、读、评、看、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会有比较好的效果。此外,教导学生还应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否则就没有正确的审美观。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一定事物所抱的积极态度,它是学习的动力,是发展能力的契机。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启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教学内容要有新意,要用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召唤继而便有了兴趣。如《荷塘月色》这篇优美的散文在讲授时,就可以引发学生去想象,让学生回想自己夏季看到的荷塘美景有哪些,用自己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荷塘的美的探求以及景物背后所蕴涵情感的探索,继而在学习时深切感受到“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形象比喻,掌握作者在美好景色的描摹中排遣哀愁、彷徨、悲愤的原委的复杂心情的主题。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释放审美心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审美主体,教师是主导。语文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审美对象和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应充分发挥教师这一审美组织者与参与者的作用。当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美、图画美有了深刻感受,对意象美、情致美有了整体把握后,要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观点去理解感受文章内容所包含的深层次的美。这其中,教师要通过精心创设的问题一步步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感悟。例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首先多媒体展示北国之秋的优美图片“秋花图”“秋蝉图”“秋槐图”“秋果图”“秋雨图”,同时配以优美婉转的抒情音乐,在学生从感官领会本文的自然美以后,我又巧妙的引导学生去思考自然美所蕴涵的哲学美。比如“秋花图”,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所看到的这幅图,再让学生思考这幅图有什么特点?(清、静、悲凉的特点)再组织学生讨论故都的秋景应该是多姿多彩的,而作者为什么不写“暖色”的香山红叶,也不写游人如的织颐和园,而只写带有“清、静、悲凉”特点的秋景呢?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穿插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学生便明白了郁达夫实际上是将个人的不幸遭遇、动荡的现实及腐败的当局都融入到故都的秋姿、秋色、秋味、秋的意境中去了,“清、静、悲凉”的故都的“秋”正是作者“清、静、悲凉”心灵之秋的折射。

(四)使用简洁生动的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上,要注意通过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洗练、准确、形象、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表情或喜或悲,音调或急或缓,皆因教学内容而定。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好语言素养和广泛的求知兴趣,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使学生受到感受到美的享受。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热爱美、感受美、追求美,成为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社会新人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是社会对语文教学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也是语文教学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审美教育,把美的种子播到学生的心田中,让他们的头脑、精神乃至灵魂变得更澄明、丰富、深刻和美好,从而到处都可以觉得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都可以发挥和拓展生命的活力。

[1]《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2]《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第六编《审美教育论》

[3]《志鸿优化设计丛书——优秀教案(语文)》〔M〕.(高二·上册)

[4]陈小梅《诗歌教学中的审美体验——高中语文新教材诗歌教学心得》〔M〕.《平阳山门中学》,2002

[5]刘晓涛《美育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实施》〔M〕.《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6

[6]薛海青《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如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欣赏美,在作文中创造美》〔M〕.《科技致富向导》,2011

[7]闫智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M〕.《教育教学论坛》,2011

[8]《也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M〕.《语文天地》,2012

G633.3

A

1009-8534(2014)03-0144-03

2014-02-09

张平超(1981-),男,安徽灵璧县人,1981年出生,现为宿州矿建中学中教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