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指导学生赏析朱自清散文

2014-04-11 08:27周慧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桨声秦淮河月儿

周慧平

(灵璧职业高级中学 安徽·灵璧 234200)

自从能认识汉字、学会了独立思考,就能把那篇“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名为《匆匆》的散文记得滚瓜烂熟,并在熟诵中喜欢极了这篇优美雅致的散文。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对这篇美文的作者也生出一种深深的崇敬与眷慕。喜欢他“那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朱自华”的原名,更崇拜他那“清者自清”、一身正气的“朱自清”本名,连同他的字“佩弦”也觉得优雅、高贵。

这个一袭长袍、一副眼镜、手无缚鸡之力如玉树临风的旧中国里文弱儒雅的男子,在最后生命驿站中刚烈如火,“不为三斗米折腰”,铮铮铁骨让人仰息。他的人生如同他的散文忽而恬淡素雅,洗尽铅华;忽而浓墨重彩,富丽金皇。

一、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绮丽的美。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文字精美,很多名篇如同高像素的数码相机拍摄的彩色照片;色彩明艳,风光绮丽,具有一种绘画的造型力,显示出立体的诗、立体的美感。读他有散文,掩卷之后,作者精心营造的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仍然历历如在眼前,成为永远抹不去的彩色记忆。如《桨声灯影里秦淮河》、《春》、《荷塘月色》、《绿》等篇都具有这种神奇的效果。

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会不自觉地被作者带入一个诗与画相融合的美妙境界,在灯月辉映,桨声悠扬之中,和作家一起领略秦淮河的无边风光,沉溺于无穷的遐思之中。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妆才罢,盈盈的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注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精神了。岸上原有的三两株垂杨柳,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曵着。他们那柔细的柳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胳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披着的发。而月儿也偶然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这段描写,简直是一幅色彩浓丽、画面鲜美动人的月色图。作者在形象化、立体感的语言中,熔铸了无限的神思妙想,充分显示了文字的绘画美。那迷人的月儿,那月色映照下的杨柳、老树,那无生命的自然,都化为了充满灵性的活物,令人得到沁人心脾的美的享受。

读《荷塘月色》,我们仿佛跟着作者踏上了幽静的小路,漫游荷塘,好像沐浴着如水的月光,看见了那隐隐的远山,婀娜的杨柳,闻到了微风吹送的缕缕荷香,听到了一声声知了的鸣叫和青蛙的歌声……使人觉得虽不能至,但见文字如见美景,心向往之。文章之所以能够产生这种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这应该归功于语言的色彩秾丽、形象生动。看看下面一段的描写: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作者不惜用以重彩浓墨,匠心独运地把荷叶比作“亭亭舞女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等,精妙生动、历历如画,形象鲜明、美不胜收,仿佛呼之欲出。再如,在《绿》这篇散文中,作者是这样给我们描述梅雨潭那醉人的绿的:“她松松地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地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像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尘滓,宛然一块湿润的碧玉只清清地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通过一连串的比喻,使尺幅之间具有较大的形象密度,把梅雨潭的绿色形容得无以复加。

凡此种种,在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中俯首皆拾,这些描绘,酣畅饱满,如大朵大朵娇艳明丽的牡丹花,骄傲地盛开在文章深处,美不胜收。

二、轻风扶细柳,淡月隐梅花——素雅的美。

如果把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看作是一张张照片,里面许多是彩色的,那么其中也不乏黑白照的精品。这是一种洗尽铅华、素面朝天、质朴自然的美,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朴素的美。且看《威尼斯》中的一例:

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出了火车站,你立刻便会觉得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车,便是雇“刚朵拉”。大运河穿过威尼斯,像反写的“S”,这就是大街。另有小河道四百十八条,这些就是小胡同。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

朱自清先生的语言,很多时候是如此本色,字字句句,质朴无华。这种口语化的语言,具有明白如话,通俗平易的特色,读起来好像作者和读者盘膝话家常,亲切有味。

类似质朴感人的描写还有他的代表作 《背景》。作品叙写 “我”和父亲为祖母谢世奔家,丧事之后“我”要回北京读书,恰好和父亲同行到南京,临行时,父亲又特地去为“我”买了几个桔子来;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太难。可是他穿过地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在后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眼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着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

这是一段普普通通的叙述性文字,虽没有任何装点,没有任何雕饰,但却字字感人,可以称之为一首抒写父子情深的叙述诗。全段文字洋溢着浓郁的感情色彩,那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心,儿子对父亲的依依之情,犹如一股股细流奔泻于字里行间,作者笔下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像一个个感情的音符,于平淡无奇中震撼着读者的心弦,让人不能自己,令父亲的“背影”具有摄人心魄的色彩。

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时而觉得对面立一画家,举起饱蘸浓汁的画笔在画布上飞扬腾挪、肆意铺张,色彩艳丽,让人炫目。时而觉得有一友人带着温婉的笑,款款而来,和你促膝谈心,不事张扬。无论哪一种感觉,都会让你心情舒畅,心旷神怡。

猜你喜欢
桨声秦淮河月儿
月儿
夜航
桨声是故乡的一首老腔
月儿弯弯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桨声是故乡的一首老腔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南京城与秦淮河
羞涩的月亮
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