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促进数学学习的理论机制研究

2014-04-11 08:27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五年制创设理论

陈 杰

(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215104)

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现代数学教育应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的紧密联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观、数学运用意识发展起来。然而五年制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普遍较差,加上他们自进入高职院校以来就将未来就业作为学习主要目标,造成对数学的学习不重视,那么要如何在学习和学习者之间建立关联呢?就学习理论而言,情境认知理论已逐渐取代建构主义成为主流,按照情境认知理论,任何数学知识与情境都存在着密切联系,五年制高职数学教育应从学生实际和职业特色出发,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将数学知识具体化,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激发其求知欲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1.理论基础

1.1 情境教学内涵

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含有真实事件、真实问题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场景,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进而使学生自主地理解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发展的教学方法,从学科教学角度来看,情境教学是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生活实际经验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创设数学情境时,要从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学习环境设计转变,要提供能够反映数学在生活或其他学科上应用的真实学习场景;让学生解决复杂、非结构良好的数学问题;提供与专业领域类似的工作机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敢于展示数学思维过程,体验数学创造过程;鼓励学生质疑,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保护学生创造性,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

1.2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主要强调了物理的、社会的场景与个体的交互,认为一旦学习离开实际情况,便无法进行,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情境是最为关键的学习要素,当情境不同,形成的学习过程、达成的学习成果也会有所不同,学习是随着实际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着的。在情境认知理论下,只有当学习、思维处于特殊的情境之中才会变得更有意义,也就是说,没有情境的学习是无意义的,个体心理通常形成于组成、启发并支撑认知过程的情境之中;学习的过程中,知识与情境是密切相关的,个体与情境交互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交互情态属于知识;学习要求学习者真正参与到实践之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理解和经验的交互作用在各种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有价值协商,最终通过实践参与获得自身意义、确立自身地位。

1.3 主体参与理论

主体参与理论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认为个体的学习就是对知识进行主动的选择、判断、建构的过程。相关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动机、兴趣等这些非智力因素参与到认知活动中,其智力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不得不承认,在传统的高职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忽略学生非智力因素,最终导致教师教学效果差、学生学习成效差,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以主体参与理论为基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更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基础、认知水平、个人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关联等创设适当的数学情境,制定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与他们自身情况相符合的学习目标,以增强教学的前瞻性和创造性。

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第一,遵循科学性原则,教师创设的情境、问题等必须符合逻辑关系,能够经得起真理、公理的考验,同时具有客观、准确、真实的特性,教师可适当增加趣味性,引入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是不能为了吸引学生而随意编撰故事。

第二,遵循有效性原则,充分考虑情境的启发性和先导作用,切入情境的问题应能引发思考,应能满足学生听课需要,同时又是可解的困惑和疑团,让学生积极思考的前期问题要能对后期的关键知识点产生思路上的同化作用,同时,情境应能体现数学本质,杜绝不求实际的情境化设计。

第三,保证情境具有发展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设疑、激疑、导疑,面向全体同学,使学生的思维环环相扣,层层登攀,这样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3.1 有目的性地进行情境创设

创设的情境其最终目的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所以教师不应为了提高学生上数学课的积极性一味强调情境的趣味性,而是应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以学生情感为出发点,让课堂更富有数学学科特点,使情境能够更好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二项式定理时,有位老师说:“我今天遇到了一个难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解决一下。今天是周四,那么再过8天是周几呢?”全班学生几乎全体回答是周五,有个学生笑着说:“这有什么难的呀?”教师笑而不语,继续问:“那么再过64天、512天、4096天是周几呢?”这个时候很多学生都露出了难色,老师顺势面对刚才说话的学生说:“这个难吗?”那个学生显得很不好意思,有几个学生说他们感觉还是周五,教师点点头说:“周五是正确的,但是同学们知道怎样算出来吗?”大家都摇头,这个时候大部分学生都迫切想知道算法,这位教师就用这样的问题导出了教学内容。通过设置这样一个从易到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帮助解决,学生在面对逐渐增加难度的挑战的时候,必然会情绪饱满,充满学习热情,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迷茫,不知道该如何进行问题的解决,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导出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有更大的动力追求知识,那么学习的过程会更加顺利。

3.2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高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比如基础、专业、认知能力、发展方向等,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归根到底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所以应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能够借助自身已有经验建构知识,将抽象知识直观化,从而达到学以致用。另外,创设的数学情境应能促使学生原有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发生认知冲突,并能够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实质性对话,激化学生认知矛盾,从而产生问题意识,使他们积极主动投入问题探究中,最终形成数学学习的正迁移。比如在为机电专业的学生讲授“三角函数的最值”这一内容时,可利用实训中学生常常会碰到的问题创设情境,如将一段半径为r的圆棒切割成横截面为矩形的等高长方体,怎样切割才能在满足要求的同时使材料浪费的最少呢?从学生的实际经验入手,引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3 创设提供数学知识的专业应用情境

五年制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是学术型人才,也不是理论型人才,而是应用型人才,很多学生毕业之后大多都会在科技生产第一线工作,这必然就会对他们的应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高职数学教学与普通高中数学教学、高校数学教学不同,它属于专科教育,教学过程的重点不在于教师对公式、定理的论证有多么完美,而在于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是否能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因此,高职数学教学中创设的情境重点应放在知识的应用上,将服务于生活和专业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教师应立足高职数学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职业特色,以实用为主,把握好教学内容,加强数学应用的教学,创设专业应用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理解、应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知识,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转变。比如讲“导数的应用”时,除了经济专业,大多数专业学习中都用不到中值定理,所以对这个定理可做简单介绍,然后介绍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对于之后专业应用性很强的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函数极值的求法、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法等,教师则可多创设专业应用情境,进行细讲,提高学生应用水平。

4.结语

总之,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和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对其后继学习、思维素质的发展、应用能力的强化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当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特色,以情境认知理论、主体参与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把握情境教学原则,创设具有实践性、有效性、科学性、发展性的情境,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使情境创设在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

[1]白淑岩.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高等数学课堂设问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4):174-175.

[2]单艳红,赵晓梅.高职数学中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J].科技创新导报.2011,(24):171.

[3]周丽霞.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出国与就业.2011,(24):223.

[4]石磊.情境教学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设计理念和原则[J].剑南文学.2013,(3):383.

[5]马颖.情境认知理论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论坛.2010,(30):60-62.

[6]杜慧慧.提高高职数学情境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15-56.

猜你喜欢
五年制创设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