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4-05-04 01:40李俊豪陈定启梁麦添
关键词:引流术筋膜关节镜

李俊豪,张 帅,陈定启,梁麦添

短篇论著

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李俊豪,张 帅,陈定启,梁麦添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到2013年11月在广东省阳江市中医医院行筋膜切开减压手术治疗的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创面处理方法的不同分组,其中对照组(n=41)采用传统换药方式处理术后创面,VSD组(n=41)接受VSD治疗。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术前2 d、1 h及术后7 h、3 d、5 d和7 d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着受伤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和IL-6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比较VSD组和对照组之间术前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各相点,VS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肿胀消退时间、更换敷料次数、住院时间、感染率等方面VSD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换药方式比较,VSD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术后创面的处理似乎较传统方法更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缓解和恢复,同时能够有效促进术后创面的肿胀消退,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筋膜间隔综合征;引流术;减压术,外科;伤口愈合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骨科疾患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系因骨筋膜室内神经和肌肉组织急剧缺氧缺血而导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阻碍肢体的灵活运动[1],一旦发病,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严重后果。当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筋膜切开减压手术,但术后切口的处理及愈合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问题,传统方法易引起切口创面感染。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是一种新型引流技术,能够达到有效保护创面和彻底引流的作用。2006年1月至2013年11月我科采用VSD处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术后创面,并与同期传统换药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明确骨筋膜室综合征诊断;保守治疗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趋势;病程在6 h以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等影响创面愈合的疾病。

在符合上述病例选择标准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1例采用传统换药方式处理术后创面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1例VSD治疗患者作为VSD组。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平均年龄(34.5±10.2)岁;伴闭合性胫腓骨骨折2例、闭合性尺桡骨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7例。VSD组男30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3±8.5)岁;闭合性胫腓骨骨折3例、闭合性尺桡骨骨折10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筋膜切开减压术 诊断明确后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手术,彻底解除骨筋膜间区的张力,骨折则行复位固定手术。

1.2.2 创面处理 对照组创面予油纱厚敷料覆盖,根据患者个人情况2~3 d换一次药;VSD组以干纱布擦净创面周围皮肤,然后剪裁1块与创面大小相似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覆盖缝合创面,用生物透性粘贴薄膜封闭泡沫敷料和周围皮肤,连接负压装置,检查创面封闭是否可靠,压力调至-20 kPa,持续负压引流5~7 d。两组治疗过程中若遇肌肉坏死应及时清除;视创面情况,待渗出明显减少时直接缝合伤口或予以植皮修复创面。

1.3 疗效评定方法

采用ELISA法[2]对两组患者术前2 d、1 h及术后7 h、3 d、5 d和7 d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进行测定。记录两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更换敷料次数和住院时间。评估术后3个月伤口愈合情况,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着受伤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术前血清TNF-α和IL-6水平呈升高趋势(P<0.05)。比较VSD组和对照组之间术前2 d、1 h血清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术后各相点,VSD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如表2所示,VSD组患者在肿胀消退时间、更换敷料频次、住院时间、感染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腓总神经损伤致轻度足下垂2例,肢体远端肿胀2例;VSD组无上述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骨筋膜室内的神经或者肌肉出现突发性缺氧缺血所表现的体征和症状的总称。肢体骨折或软组织创伤,四肢烧伤、挤压伤等,严重的局部压迫,外固定器械或术后敷料使用不当等均可造成骨筋膜室容积急性缩小或内容物体积迅速增大,导致骨膜综合征的发生[3]。有研究表明,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伤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明显升高[4],可能是由于骨筋膜室肌肉和神经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组织中的代谢产物和炎性物质释放入血循环,使血清TNF-α和IL-6增多,进一步加剧了局部渗出水肿及炎症反应。因此临床上常将血清TNF-α和IL-6等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作为评估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对病情的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价值[5]。本研究结果显示,筋膜切开减压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指标呈下降趋势,提示患者病情正逐渐恢复;VSD组相关指标术后各时相点均优于对照组,表明VSD对创面的处理似乎较对照组更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n=41±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NF-α和IL-6水平变化(n=41±s)

注:TNF:肿瘤坏死因子;IL:白细胞介素;VSD:负压封闭引流

检测时间术前2 d术前1 h术后7 h术后3 d术后5 d术后7 d F值P值TNF-α(mol/L)VSD组0.8±1.2 1.0±0.7 1.5±1.0 1.3±0.8 1.0±0.7 0.7±1.2 23.462 0.013对照组0.8±1.2 1.2±0.8 1.8±1.0 1.5±0.8 1.3±0.7 0.9±1.2 15.365 0.026 t值0.037 1.049 9.356 8.236 9.732 8.145 --P值0.970 0.294 0.031 0.036 0.029 0.040 --IL-6(pg/mL)VSD组142±123 314±132 387±174 343±132 94±38 26±11 24.462 0.011对照组144±123 326±138 423±165 387±132 235±41 43±11 17.436 0.025 t值0.034 0.429 9.235 8.235 12.346 9.255 --P值0.983 0.667 0.033 0.036 0.021 0.031 --

VSD技术是将装有酒精、水化海藻盐、聚乙烯的引流管包置于泡沫敷料中,填充或覆盖受损的软组织创面或皮肤,并用半透膜将其覆盖形成密闭空间,之后将负压源与引流管连通,通过负压的调节控制来促进创面的愈合过程。其临床优势主要包括:①有效清除组织受损及细菌培养基产生的有害物质,避免其对机体组织的侵害,降低感染发生率[6-7]。②覆盖于创面上的半透膜可避免细菌对创口的污染,促进创面的早期愈合,在缩短治疗时间的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8-9]。③操作简便、引流彻底、肿胀消除迅速、并发症轻微[10-13]。2004年孙士锦等[14]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并与同期传统换药的同类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VSD组在二期缝合、植皮、皮瓣转移时间,换药频数,感染、截肢例数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亦表明,VSD组在肿胀消退时间、更换敷料频次、住院时间、感染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结果(n=41±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指标比较结果(n=41±s)

组别对照组VSD组统计检验量P值肿胀消退时间/d 31.1±0.9 14.6±0.4 t=16.642 0.000更换敷料次数/次12.3±2.1 3.2±1.2 t=23.826 0.000住院时间/d 29.5±5.6 18.7±2.3 t=11.635 0.000感染率/% 29(12/41)7(3/41)χ2=6.609 0.010

[1]Leversedge FJ,Moore TJ,Peterson BC,et al.Compartment syndrome of the upper extremity[J].J Hand Surg Am,2011, 36(3):544-559.

[2]黄秀玲.骨感染病人TNF-α、IL-6和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齐鲁医学杂志,2003,18(3):283-284.

[3]McQueen M.Acute compartment syndrome[J].Acta Chir Belg,1998,98(4):166-170.

[4]刘胜才,李红,方冰,等.胫腓骨骨折并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炎症反应[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11):40-42.

[5]时梦猇.血清TNF-α及IL-6水平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的预测价值[D].南京医科大学,2010.

[6]谭永涛,谭雪群,谢浩亮.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骨折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62-63.

[7]王伟,秦彦国,马耀清,等.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创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8):3861-3862.

[8]牛庆飞,赤仁杰,李国良,等.负压封闭技术在创伤性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号临床,2012,16 (6):574-576.

[9]杨茜,刘冰莹.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与常规切开筋膜治疗的比较研究[J].华西医学,2013,28(3): 424-425.

[10]Halvorson J,Jinnah R,Kulp B,et al.Use of vacuum-assisted closure in pediatric open fractures with a focus on the rate of infection[J].Orthopedics,2011,34(7):e256-e260.

[11]Reddix RN Jr,Leng XI,Woodall J,et al.The effect of incisional 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 on wound complications after acetabular fracture surgery[J].J surg Orthop Adv,2010,19(2):91-97.

[12]王鑫,艾尔肯,侯彦杰.VSD技术在四肢骨筋膜室综合症治疗中的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2(30):71-72.

[13]罗景胜.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骨筋膜室综合征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194.

[14]孙士锦,姚元章,麻晓林,等.负压封闭技术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4,18(2):163.

(本文编辑:白朝晖)

消息

2014关节镜运动医学高峰论坛暨第五期肩膝关节镜微创技术操作培训班通知

肩膝关节镜微创医疗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为广大关节疾病患者带来福音。为继续推广普及关节镜技术、规范关节镜操作,提升专科医师的诊疗水平,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将于2014年5月16至18日举办第五期肩膝关节镜微创技术培训班。本次学习班为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注册并全程参加学习班的学员可获8学分。

培训内容:

1.理论授课:当前国际关节镜运动医学焦点内容;人工韧带重建交叉韧带之中国专家共识;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交叉韧带移植物的病理生理改变与进展;交叉韧带的解剖重建和翻修;半月板、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与进展;髌股关节紊乱的诊断及髌股韧带重建技术;肩袖损伤的诊断与镜下手术;肩关节多向不稳的诊断、鉴别诊断和镜下手术;肩峰下症候群的鉴别诊断及镜下手术;肩锁关节脱位镜下治疗手术及疗效分析;膝关节在体四维运动功能评价。

2.技术操作:利用新鲜人体标本及模型,在老师的亲自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分为初级班(内镜模拟操作训练)和高级班(膝关节镜、肩关节镜实践操作),符合条件者可获“内镜医师培训合格证”(初级班)和“内镜医师证(教师证)”(高级班)。

招生对象:

高级培训班:肩关节镜培训16人、膝关节镜培训24人,限具有2年以上关节镜基础和临床工作经验的高级职称骨科医师,额满即止。

初级培训班:40人,限有一定关节镜手术基础的骨科医师,额满即止。

费用: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会议注册费:800元(含资料费)。

高级培训班:1个关节操作:3000元/人;2个关节操作:5200元/人。

初级培训班:1500元/人(含注册费、资料费、模拟操作费)

联系电话:麦小红020-36655321李恒锐020-88654551

R619.9,R685

B

1674-666X(2014)01-0038-04

2013-12-07;

2014-01-09)

10.3969/j.issn.1674-666X.2014.01.007

529500广东,阳江市中医医院

E-mail:lijunhao198001@163.com

猜你喜欢
引流术筋膜关节镜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关节镜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的疗效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SLAP损伤合并冈盂切迹囊肿的关节镜治疗
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桥固定技术修复大型肩袖撕裂的临床观察
关节镜下治疗慢性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