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

2014-05-04 02:01赖德星王新宁王希成杜月群
海南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头颈面罩重复性

赖德星,王新宁,王希成,杜月群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广东 广州 510080)

·经验交流·

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应用

赖德星,王新宁,王希成,杜月群

(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广东 广州 510080)

目的 比较鼻咽癌放疗应用头颈肩面罩和普通U形面罩摆位的误差,分析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的价值。方法6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头颈肩面罩组和普通U形面罩组各30例,分别在第1次、第2周周末和最后一次治疗时拍验证片,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图(Digitally reconstructed radiographs,DRR)比较,测量X、Y和Z轴的平均误差。结果第1次治疗时头颈肩面罩组和普通U形面罩组在X、Y和Z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周末时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最后一次治疗时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X、Y和Z轴上的平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肩面罩比普通U形面罩更能减少摆位误差。结论鼻咽癌放疗应用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可减少摆位误差,提高重复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鼻咽癌;摆位误差;面罩

放疗是鼻咽癌首选治疗手段。放疗过程中,患者的体位和照射野的准确性及重复性非常重要。摆位误差会改变治疗计划设计阶段规定的靶区剂量分布及其相应的剂量大小,使肿瘤靶区得不到足够的剂量,产生局部复发或正常组织受到过量剂量,导致并发症的增加[1]。本研究通过对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应用头颈肩面罩和普通U形面罩摆位误差的比较,分析头颈肩面罩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本科室经病理学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60例,年龄21~66岁,中位年龄41岁。6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颈肩面罩组和普通U形面罩组各30例。其中头颈肩面罩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病理类型为低分化鳞癌28例,中分化鳞癌2例。普通U形面罩组男性20例,女性10例;病理类型为低分化鳞癌29例,中分化鳞癌1例。所有患者神志清,摆位配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头颈肩面罩组 患者仰卧于X线模拟定位机床上。依据患者颈部长短从ABCDE五种型号的塑料头枕中选取适合的头枕。调整患者头部,使两侧外耳孔在同等水平,机房两侧激光线“十”字投射到患者两侧外耳孔同等位置。使人体正中矢状线与纵轴激光线一致。透视下校对患者体位,嘱患者不要动。把热塑料面罩浸泡在65℃左右热水中,待面罩变透明,有下坠及漂浮感时取出,用毛巾吸去水珠,置于患者头颈肩部,固定面罩,用手轻压患者鼻根、肩膀等处,使面罩紧贴患者体表。待面罩冷却成型后,将带有定位金属点的胶布贴于面罩左右及正中激光灯“十”字处,使金属点对准“十”字交点。在面罩上方贴上写有日期、放疗号、姓名、性别的胶布。

1.2.2 普通U形面罩组 方法和制作头颈肩面罩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使用普通U形面罩固定患者头部,制作面罩时使其下缘上翘,以避免日后治疗时刮伤颈部皮肤。

1.3 拍摄照射野验证片 使用医科达直线加速器做治疗。在第1次、第2周周末和最后一次治疗时,用加速器双曝光法(Double radiography),分别拍摄机架角度为0°和90°验证片。首次曝光,照射野面积40 cm×40 cm,机器跳数为1.5 MU(Machine monitor unit,机器监视单元);第二次曝光,面积是实际照射野大小,机器跳数为2.5 MU。

1.4 测量摆位误差 以TPS(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放射治疗计划系统)生成的DRR图为坐标,将相应机架角度验证片中心“十”轴上的9个铅点与DRR图的中心“十”轴完全重叠,测量验证片上射野中心点在X、Y与Z轴的平均摆位误差。为降低摆位时人为因素的影响,所有患者从定位到拍验证片均由相同的两个技师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所有患者都按计划完成了放疗和拍验证片。研究结果显示,第1次治疗时头颈肩面罩组和普通U形面罩组在X、Y和Z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周末时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在最后一次治疗时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两组在X、Y和Z轴上的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研究结果表明鼻咽癌放疗使用头颈肩面罩较普通U形面罩减少摆位误差。

表1 两组患者第1次、第2周周末和最后一次治疗时体位摆位误差比较(±s,mm)

表1 两组患者第1次、第2周周末和最后一次治疗时体位摆位误差比较(±s,mm)

组别 首次治疗 第2周周末 末次治疗头颈肩面罩组普通U形面罩组t值P值X轴0.91±0.39 1.06±0.20 1.87>0.05 Y轴0.97±0.37 1.13±0.27 1.91>0.05 Z轴0.98±0.43 1.16±0.31 1.86>0.05 X轴1.11±0.43 1.72±1.28 2.47<0.05 Y轴1.29±0.41 1.84±1.29 2.23<0.05 Z轴1.33±0.42 1.90±1.31 2.27<0.05 X轴1.73±0.49 2.69±1.43 3.48<0.01 Y轴1.87±0.52 2.77±1.44 3.22<0.01 Z轴1.91±0.55 2.81±1.35 3.38<0.01

表2 两组患者的平均体位摆位误差比较(±s,mm)

表2 两组患者的平均体位摆位误差比较(±s,mm)

组别头颈肩面罩组普通U形面罩组t值P值X轴1.25±0.44 1.82±0.97 2.93<0.05 Y轴1.38±0.43 1.91±1.00 2.67<0.05 Z轴1.41±0.47 1.96±0.99 2.75<0.05

3 讨 论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放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鼻咽部解剖结构复杂,周围紧邻脑干、脊髓和腮腺等重要器官,血管和淋巴管丰富,40%~80%的患者有颈深淋巴结转移,因此足量的靶区剂量和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对患者愈后高质量生存非常重要[2]。

随着放疗技术的提高、设备的改进及放射物理知识的不断进取,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和精确治疗已成为近年肿瘤放疗发展的趋势,因此体位的固定非常重要。体位误差会导致部分靶区得不到足够剂量,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还使得部分正常组织和器官受到高剂量照射,从而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或后遗症[3-5]。

头颈肩面罩能同时固定患者的头、颈、肩部,很好地限制了患者体位的活动,重复性好,摆位简单且客观。普通U形面罩只局限于固定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肩部都没有固定,只能通过技师视觉和经验来摆位,患者体位活动度大,重复性差,摆位不够客观。本研究结果显示:第1次治疗时头颈肩面罩组和普通U形面罩组在X、Y和Z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周周末时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在最后一次治疗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X、Y和Z轴上的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鼻咽癌放疗使用头颈肩面罩较普通U形面罩减少摆位误差,提高重复性。

面罩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头枕,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舒适的体位,防止因体位不适而造成不自主的移动;(2)面罩制作时,两侧均匀用力,使其应紧贴患者体表,尽量避免面罩与体表间产生空隙;(3)设置专人专柜摆放面罩,避免因取放过程中相互挤压而造成面罩的损坏变形;(4)治疗一段时间后,有的患者因为消瘦、肿瘤的缩小,而造成面罩松动者,活动度变大,建议重新制作面罩,以确保精确度;(5)有时治疗后取下面罩,患者某个区域网印特别明显,这是因为摆位时患者体位与面罩不相符而强行压下面罩造成的。工作中要加强技术员的工作责任心,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鼻咽癌放疗应用头颈肩面罩固定体位可减少摆位误差,提高重复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殷蔚伯,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M].3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16.

[2]邓研农,陈运强,廖思辉.低熔点铅不规则档块技术在鼻咽癌放疗中的临床应用[J].广西医学,2006,28(12):1869-1871.

[3]游爱敏,王秀玲,林院生.不同部位肿瘤放疗体位重复性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0,25(4):391-393.

[4]徐晓娜,吴 昊,韩树奎.左侧乳腺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杂志,2006,15(3):192-195.

[5]王 娟,韩济华.乳腺癌乳腺托架和真空垫摆位可重复性初探[J].山西医药杂志,2008,37(11):1031-1032.

R739.63

B

1003—6350(2014)10—1519—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0.0586

2013-10-30)

赖德星。E-mail:hnldxgdyxy@163.com

猜你喜欢
头颈面罩重复性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化学分析方法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的确定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论重复性供述排除规则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海上时移地震中多道匹配的观测系统重复性研究
关于《头颈肿瘤防治专栏》的征稿通知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