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吞咽功能障碍40例疗效观察

2014-05-04 02:01许时良陈慧珍
海南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导尿管球囊功能障碍

许时良,陈慧珍

(琼海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海南 琼海 571400)

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吞咽功能障碍40例疗效观察

许时良,陈慧珍

(琼海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海南 琼海 571400)

目的 探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琼海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由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痊愈8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前后的才藤吞咽障碍评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由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确切。

吞咽障碍;球囊扩张术;针刺

吞咽障碍患者易致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病情的康复及生存质量,甚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最常见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环咽肌失弛缓症[1],目前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症最常用的方法是球囊扩张术,临床疗效显著,但是临床报道中关于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对于本病的疗效鲜见报道。笔者使用导尿管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由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疗效较常规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8月至2013年1月期间琼海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吞咽障碍患者80例。排除标准:①年龄>75岁;②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障碍者,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病情危重者;③既往有口腔、咽及食管结构异常者。采用信封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49~75岁,平均(52±5)岁,病程1~6个月,平均(2.5±0.5)个月。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50~75岁,平均(56±6)岁,病程0.5~16个月,平均(5.5±2.5)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基线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经视频吞咽造影检查,确诊为环咽肌失弛缓症。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

1.2.1 导尿管球囊扩张术 (1)材料:16号双腔球囊导尿管1根、可饮用水100 ml、10 ml注射器、棉签、纱布块、纸巾等。(2)定位:征得确诊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将导尿管插入食道约30 cm,向球囊内注入碘海醇溶液10 ml,在X线透视下缓慢拉回导尿管,有卡住感时即为环咽肌下缘,X线显示约平C6~7,在导尿管鼻孔处做一标记,为每次扩张的参照点。(3)操作:按插鼻饲管操作常规将16#导尿管经鼻腔插入食管中,将10 ml注射器抽满水注入导尿管球囊,并防止水逆流,然后回拉导尿管,直至环咽肌下缘,此时医者可根据患者环咽肌紧张程度抽出适量水,第一次为球囊通过水量基值,此后,每次增加0.5 ml左右,继续回拉导尿管,使之进入环咽肌,并在环咽肌内停留,以扩张环咽肌,在通过水量的基础上,缓缓注入2 ml水,并持续1 min,再缓缓回抽2 ml水,继续保留1 min,重复注水1次,再回抽至通过水量,并以此量提拉环咽肌,停留4 min,医者感到落空感时,表明球囊滑出环咽肌上缘,应迅速抽出球囊中剩余水,将导尿管撤出鼻外,休息5 min后重复上述操作。(4)治疗频率:每次重复5遍,每日一次,每周5次,共治疗20次。治疗后,若患者出现鼻咽部不适或疼痛,可予地塞米松加庆大霉素雾化吸入,防止黏膜水肿。

1.2.2 针刺治疗 (1)主穴:风池、风府、完骨、翳风、翳明、人迎、舌三针。(2)操作:双侧风池、完骨、翳风,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均向喉结方向斜刺,进针1.5~2寸,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幅度<90°,频率为120~160 r/min),行手法1 min,留针20~30 min。舌三针三穴,常规消毒后用1.5寸针向舌根方向斜刺,进针1~1.5寸,得气后留针20~30 min。(3)配穴:气虚血瘀者加关元、气海、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肝阳上亢加太溪、太冲,风痰阻络加合谷、丰隆、阴陵泉,阴虚风动加太溪、三阴交,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

1.3 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4周后进行评定。参照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2]。痊愈为吞咽功能提高至7级;显效为吞咽功能提高3~5级,但未达到7级;有效为吞咽功能提高1~2级,但未达到7级;无效为吞咽功能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参照才藤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30.0%),显效18例(45.0%),有效9例(22.5%),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临床痊愈8例(20.0%),显效12例(30.0%)。有效2例(5.0%),无效8例(20.0%),总有效率为80.0%。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才藤吞咽障碍评级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吞咽障碍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及致残率,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口面部肌肉无力、舌肌运动无力、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环咽肌失弛缓、喉上抬困难、会厌闭锁不全致误吸等。其中环咽肌失弛缓在吞咽障碍人群中发病率达6%~61%[3],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Ertekin等[4]认为在通过环咽肌运动神经元的过程中存在着少突触性皮质延髓通道,当此通道受损后,环咽肌出现超反射,即失弛缓。中医无本病病名的记载,属于祖国医学中“喑哑”、“中风”等范畴,认为本病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年老体衰等因素导致风、火、虚、瘀等邪上扰清窍,脑髓失养而发病。

笔者采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由环咽肌失弛缓症所致的吞咽功能障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球囊扩张术是由窦祖林等[5]最先应用于临床治疗吞咽障碍尤其是环咽肌失弛缓症引起的吞咽障碍,经反复临床试验,使多数患者不同程度的恢复了经口进食,窦祖林认为球囊扩张术可作为环咽肌失弛缓症致吞咽障碍的首选疗法。现代研究中发现[6]针刺治疗对改善患者吞咽功能、脑部血液循环、脑部缺血灶侧枝循环的建立及抑制脑缺血神经元凋亡均有一定的作用。本课题选穴主要为少阳胆经腧穴,少阳经为中枢之脉,具有通利枢纽之功,刺激少阳经具有升发少阳之气之效,而胆为中正之官,胆气升则十一经脉之气亦升,使诸阳之气濡养脑髓,髓海充实则元神安使。且所选诸穴多数位于头部,局部取穴,可醒脑开窍,醒神启闭,风池、风府、完骨、翳风穴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液循环,明显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舌三针为改善吞咽障碍及中风失语经验效穴。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采用球囊扩张术结合针刺治疗吞咽功能障碍,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球囊扩张术,这与其他关于针灸综合治疗本病的报道结果相一致,且本文根据中医基本理论,结合患者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分症取穴,综合调理,故能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1]范文可,吴 毅,路微波,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神经源性环咽肌失迟缓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5): 415-417.

[2]高怀民,脑卒中吞咽障碍的7级功能分级评价[J].现代康复, 2001,5(10):78.

[3]汪进丁,徐丽君,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7):666-668.

[4]Ertekin C,Turman B,Tarlaci S,et al.Cricopharyngeal sphinter muscle responses to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normal subjects and in patients with dysphagia[J].Clinical Neurophysiology, 2001,112(1):86-94.

[5]窦祖林,万桂芳,王小红,等.导尿管球囊扩张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2例报告[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8(3):166-170

[6]范刚启,蔡 辉,赵凌杰.对目前针灸治疗中风病研究的几点建议[J].中国针灸,2004,24(6):434-437.

R245.31

B

1003—6350(2014)10—1525—02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0.0590

2014-02-12)

许时良。E-mail:1229306584@qq.com

猜你喜欢
导尿管球囊功能障碍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一次性子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