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观赏距离初探*

2014-05-18 07:28姜晓红
体育教育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世界杯赛主场距离

姜晓红

(广州体育学院 体育新闻与传播系,广东 广州 510500)

“距离”一词的本义是就时间和空间而言的,如从此时到彼时,从此地到彼地之间隔着一个长度,人们就把这种时间、空间相隔的长度叫做距离。但是,在人们的思维习惯中,说起距离,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空间距离。体育观赏需保持两种距离,一是物理距离,一是心理距离。我们认为,若想获得理想的审美体验,与比赛现场的物理距离越近越好,而与自己所支持的对象的心理距离则要“若即若离”,即保持适度距离。

1 物理距离要尽可能缩小

实践证明,群体观众离赛场的物理距离越近,其所支持的参赛队成绩越好,如果能在主场比赛,则天时、地利、人和风光占尽。因此,主场对于参赛队至关重要,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主场优势论”。

在英国,打从英国足协成立的那天起,主场之谜就形成了。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足球赛中,主队取胜的次数常是客队的2.5倍,而苏格兰则接近1.5倍。为了减少主场优势对公平竞赛的冲击,现在各种重大的国际国内赛事都尽可能地实行主客场制,而对于一场定胜负的比赛,则一般放在第三地进行,如近年的意大利足球超级杯赛就放到了北京“鸟巢”。

由于奥运会和世界杯赛等大型顶级国际赛事只能实行赛会制,在一国或一地举行,东道主以及所在洲的一些国家队成绩明显突出。其中,世界杯赛在哪个大洲举行,哪个大洲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大主场。从过去的19届世界杯赛的情形来看,的确反映了主场获胜率高的倾向。过去的19届世界杯赛分别由欧、美、亚、非四个大洲先后承担,其中欧洲10次承办,美洲7次承办,亚洲和非洲各1次承办,除了韩日世界杯赛和瑞典世界杯均被巴西队夺得冠军,南非世界杯被西班牙队夺得冠军以外,其余十多届世界杯赛的结果是哪个大洲拥有主场,哪个大洲的球队就最终捧杯。

还有一种现象也能说明这种主场优势论,那就是东道主在世界杯赛上容易创造出好成绩,自家门口好踢球。总体来说,作东而没有进入前8名的情况很少,而大部分时候能够顺利进入前4名。历史上东道主闯入最后决赛直至夺冠,也有4次,这已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了。德国世界杯赛和南非世界杯赛四强均为欧洲球队。南非是第一个在世界杯小组没有出线的东道主国家。

“主场优势论”的原因很多,美国人施瓦茨·巴尔斯基从一个侧面考察了这种情况,认为比赛获胜百分比同家乡距赛场距离有关,即取胜的可能性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图1表明了这种关系。

图1 距赛场距离和获胜百分比图

有人从运动地理学的角度,对“主场优势论”作了深入分析,认为:第一,同客队相比,主队更熟悉场地周围的小气候,他们经年在此训练比赛,对这里的一草一木,包括场地性能、特点都了如指掌;第二,他们生活在本地,抑或从外地而来,在此也生活了较长时间,了解比赛地环境,不存在长途旅行后的适应问题;第三,主场能否取胜还有社会因素。通常,运动明星都有一定的观众,强烈的地区、民族自豪感驱使本地观众更多地为当地明星、为本队鼓劲。运动比赛为当地社团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社团的支持也为明星、主队在家乡父老面前的杰出表演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第四,裁判对主队存在一定的偏袒。

以上讨论的只是是宏观的物理距离,其实还存在微观的物理距离,即看台与比赛场地的距离。在比赛现场,由于每一个观众在看台上所处的位置不同,造成观看比赛的距离与角度不一样,所以,每一个人加油助威的力度和审美体验的强度不尽相同。

一般说来,赛事组委会会把最好的座位席留给文字记者。当然在中国最好的座位席往往留给官员和最尊贵的客人。不同项目的比赛,其最好的座位不尽相同。对于足球比赛来说,球场中线的延长线两侧是最好的看台。球迷所在的位置与球场中线所形成的夹角,从0°到90°不等,角度当然越小越好,当夹角接近90°时,球迷就差不多坐到球网的后方看台去了。处于球场中线的延长线上,观众可以清晰地观察比赛双方所采用的阵型,能较好地观看比赛双方的每一次攻守。对于观众来说,最差的位置也许是球门后的看台。然而,事物总是辩证的,足球场端线后的位置,对于观众不好,但对于摄影记者来说,却是福地,因为那里比较适合摄影记者球员捕捉射门镜头。

同样,对于观看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来说,最好的位置就在比赛场地两端后面的看台,只有在这种位置,才能最清楚地观看。当然,在各种体育比赛中,教练席的位置也是最佳观看点,如果教练不能洞察全局,他就不能有效地指挥比赛。

与普通观众享受比赛不同,体育记者在进行不同类型的体育报道时,需要寻找不同的观察点。布鲁斯·加里森等认为,体育记者最好的观察点包括:一是带着采访工具到新闻记者席,二是在记者席中与教练呆在一起,三是在球场的边线、球员休息区、内场或者任何接近比赛的地方,四是在看台上或其他地方与观众呆在一起。

对于记者来说,不同的比赛项目有不同的最佳报道位置。报道橄榄球比赛,最好的位置是记者席,此处能全面了解比赛情况。篮球比赛的最佳报道位置是在赛场边记分员工作台的附近,那里通常有指定的记者区。报道棒球比赛,位置并不是十分重要,选择余地很大,但有不少人还是喜欢呆在本垒板的后面。在网球比赛中,最佳报道位置当属靠近主裁判的地方,因为这里能听清主裁判的判罚。报道游泳和田径比赛的最佳点,在于终点线附近。高尔夫比赛球场很大,记者可以在比赛中跟踪心仪的球手进行报道,也可以站在最后几个洞的附近,在球手们到达最后的果岭时观察他们。

如果报道一场重要的比赛,同一家媒体可能派出多名记者,记者的分工会各有侧重,他们所选择的最佳观察点自然不一样,不同的观察点都会安排专人负责。比如,从事赛事报道的记者一般会在记者席,因为在那里受到干扰较少,但是从事特写报道的记者既可以被安排在边线附近“偷听”教练的战术布置,也可以安排在看台上专门捕捉球迷的新奇举动。

当然,观众不可能像记者那样拥有多样的选择权,每个人只有一张票,一种选择。如果观众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观赏点的话,我们认为在角度确定以后,距离也很重要。如果一个体育场的看台分成上、中、下三层,下层虽然离赛场更近,但是视域可能受限,中间层无疑最好,便于总揽全局。当然,也有不少人觉得越近越好,这样能享有与参赛队员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2 心理距离要若即若离

每一个事物,在人们看来都有两面,一面是“正常视象”,另一面是“异常视象”。前者是指事物的与人的功利欲望相关的一面,而后者是指事物的与人的功利欲望无关的一面。在一般情况下,事物的“正常视象”的一面是“具有最强的实际吸引力的一面”,因此我们的心总是倾向这一面,总是被事物的功利欲望所羁绊而见不到事物的美。

我们年轻的时候写诗,总是说自己愿意“驾着一叶扁舟去寻找理想的彼岸”,可在现实的暴风雨中,要我们驾驶一叶扁舟去逃命或救人,那就没有那么多诗意了,因为生死一线是最大的功利,是我们的“正常视象”。上世纪初,“泰坦尼克号”巨轮在其处女航中,因遭遇冰山而极为惨烈地在冰冷的大西洋中沉没了多少年后,幸存者都不敢也不愿提及此事,可后来的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却风靡全球,不少观众看了一遍又一遍。但有哪一个乘客,愿意在真正的“泰坦尼克”号上逃生一次又一次,或者死了一回又一回?

同一场景,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这是怎么回事呢?美学家布洛说,这是“由于距离从中作梗而造成的”。假如我们作为“泰坦尼克”号上的乘客死里逃生时,我们与巨轮生死与共,具有“利害”关系,中间不存在“距离”,我们只能用普通眼光去看待这一切,看到的是事物的“正常现象”的一面;但在电影中,巨轮与我们之间好比插入了一段“距离”,使我们忘记或不存在生命忧患或利害得失,就能够用一种不同寻常的眼光,去欣赏“泰坦尼克”号上所发生的一切故事,一下子就发现了它的具有美的特性的“异常视象”这一面。

由此可见,这里的“距离”不是实际的可以度量的时空距离,而是一种比喻意义上使用的“距离”,这种“距离”的插入,是靠自己的心理调整而实现的,所以叫做“心理距离”。同样,中学教师经常提醒那些同桌的少男少女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倒不是让他们在桌面正中划出一条物理意义上的分水岭,而是指看不见的“心理距离”,即友爱可以,情爱免谈。

体育迷因渴望其崇拜的对象取得胜利,而千方百计地缩短自己与赛场之间的物理距离,这是体育的功利性使然。但体育还有艺术性的一面,花钱买票不仅仅是为了看个输赢,或者拼个你死我活,还得将自己的注意力尽力朝审美方面靠近,形成审美注意。在审美注意中产生的“心理距离”,是指主体心理与客体的实用属性之间隔着的距离,我们称之为“审美心理距离”。

3 体育观赏中如何把握审美心理距离

体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一种功利性的竞争游戏,既要用实力分出胜负,同时还要合乎规则,打得精彩好看。以此为前提,把握审美心理距离,既要“入乎其内”,又要能“出乎其外”。

所谓“入乎其内”,指拼命为自己所支持的对象加油,不能做局外人袖手旁观;所谓“出乎其外”,指不为胜负所累,不要走极端,因为一切皆是游戏,而应“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或者“胜负莫失理智,输赢保重身体”。体育观赏与艺术欣赏同理,最受欢迎的境界是“若即若离”或“不即不离”,把距离最大限度地缩小,但又不至于使其丧失。

拿2013年中国足协杯冠军决赛次回合的比赛来说,作为球迷,你在感情上理应支持一支球队,只有这样,比赛才跟你有关系,你才可能像“入戏”般入迷。如果你保持了审美心理距离,你就能体验到这是一场高水平的比赛。

一方面,贵州人和赢得崇高。虽然他们的实力和影响力不如恒大,但是,他们的胜利来之不易,如果说,首回合主场2比0取胜对手,有计谋的成分,他们激怒恒大外援穆里奇和埃尔克森犯规,使这两名锋线悍将缺席了次回合的比赛。那么,次回合的比赛,贵州人和打法硬朗,一点也不保守,阵中外援穆斯利的鼻梁骨被踢断,碎成四块,可谓浴血奋战。

另一方面,广州恒大输得悲壮。缺少外援的广州恒大队一直控制着比赛场面,本场比赛在落后一球的情况下,奋起直追反超比分,但最终以总比分2比3失利,不仅未能卫冕足协杯冠军,也失去了首当亚洲足球俱乐部一年之内联赛冠军、杯赛冠军、亚冠冠军“三冠王”的机会。更令人感伤的是,本场比赛是“天体之王”孔卡在中国的告别赛。赛前俱乐部为孔卡举办了简单的告别仪式,赛中孔卡作为队长竭尽全力,并打进一球,赛后孔卡获得了本年度足协杯最佳球员。

在颁奖仪式上,“当孔卡单膝跪地,亲吻脚下的草皮时,广州球迷再也按捺不住悲伤,一股恋恋不舍之情如泄闸的洪水,迅速淹没整个球场。‘孔卡,不要走’,苍凉的挽留声带着痛苦,感染着每一个人”。

如果说,本场比赛有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的话,一条是比赛的竞争,一条就是孔卡的表现。无论你在现场,还是在电视机前,观看这场比赛,就像观看一场精彩戏剧一样,观众的心理一直随着剧情悬念向前推进,跌宕起伏。但当结局已定,真正具有审美心理距离的人,能够最终超越比赛的胜负而体验到体育带来的最高美感,那就是崇高与悲壮兼具。

因此,“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看球与看戏一样,既是休闲,也是人生体验。

[1]韩佐生.现代体育的地理基础[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3):10.

[2]布鲁斯·加里森,马克·塞伯加克.体育新闻报道[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11.

[3]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147-153.

[4]林本剑.别了,孔卡!我们讲不出再见[N].羊城晚报,2013-12-07:A7.

猜你喜欢
世界杯赛主场距离
算距离
距离美
飞到俄罗斯 看看世界杯赛场上的“中国力量”
忙里偷闲
奥运,足球继续
主场
爱的距离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距离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