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赛季欧洲冠军联赛技术分析

2014-05-18 07:29史岩哲
体育教育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冠军联赛多特蒙德阵型

史岩哲

(苏州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欧洲冠军联赛作为欧洲各联赛冠军俱乐部之间的一种最高级别的比赛,已经发展成为世界足坛最顶级的赛事之一。参赛的各支球队汇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各支球队的技战术打法也代表了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和未来[1]。本研究通过对本赛季欧冠联赛的比赛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现代足球的发展趋势以及现代足球比赛的潮流,以期对我国足球训练和比赛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2-2013赛季欧洲冠军联赛的125场比赛,尤其是29场淘汰赛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本赛季欧冠联赛进行研究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知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欧冠历史发展和技术动向。及时查阅欧足联官方网站和各类中文体育网站,了解比赛信息,获取第一手资料。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观看2012-2013赛季欧洲冠军联赛的比赛录像,对125场比赛进行观察分析,同时对一些关键数据进行统计以支持本研究。

1.2.3 逻辑分析法

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科学汇总和严密分析,结合足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和规则变化,得出相关研究结果。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合理的阵型是球队取胜的基础

优秀的球队必须拥有良好均衡的结构,必须根据球员的个人能力和球队的战术思想合理地安排阵型。纵观本赛季欧冠联赛,绝大多数球队采用了四后卫的紧密防守阵型,只有尤文图斯一支球队至始至终采用了三后卫阵型。4-2-3-1阵型因其攻守平衡的特点被大多数球队青睐,在32支参赛球队中,有16支球队选择4-2-3-1为开场阵型,7支球队选择了4-3-3,有6支球队选择了更注重防守的4-5-1阵型,曼联和瓦伦西亚则以传统的4-4-2阵型为主(见表1)。绝大多数球队在中场会安排两名屏障球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后腰球员,一名更注重防守,一名将主要精力用于球队进攻和防守的串联。进攻方面,单前锋已经成为大多数球队的首选,即使排出4-3-3阵型的球队,前场也只是由一名正印中锋和两名边锋组成。

随着比赛的进行,球队的阵型也会因场上的态势发生改变,很少有球队的阵型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很多球队极富灵活性,会依赖球员的自身能力、对手、比赛情景或者教练的足球理念调整阵型。如曼联在其8场比赛中就使用过4-4-2、4-3-1-2和4-3-3三种阵型,AC米兰在小组赛对阵马拉加的关键比赛中,也将阵型由4-2-3-1调整为3-4-3。有趣的是,最终闯入决赛的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始终坚持了自己的4-2-3-1阵型,只是根据比赛发展进行战术上的调整,可是不管如何选择,显而易见的是阵型与这些顶级球队的技战术打法均密不可分。

表1 2012-2013赛季欧冠联赛参赛球队主要阵型

2.2 快速是现代足球取胜的关键要素

在顶级赛场上想要赢得比赛离不开一个关键要素:速度,它已成为一个全球性术语,涵盖了现代足球比赛的诸多重要内容。这不仅仅包括球员具备的必不可少的运动竞技能力,如爆发力、冲刺能力和速度耐力;同时意味着球队还需要具备快速的攻守转换、控制比赛节奏、快速合理运用技术、快速配合、快速反应、门前快速应对等能力。在空间被无限压缩的赛场上,抓住有限的时间,尤其是攻守转换的瞬间就显得十分关键。

快速的传球接应是欧洲冠军联赛的显著特征之一,许多球队都拥有能够控制比赛节奏、在攻守转换瞬间做出关键选择的球员,如哈维、伊涅斯塔、皮尔洛、施魏因施泰格等人,他们都具备瞬间改变方向和速度的能力,以及在队友做出反应之前给予直接渗透性传球或跑动的能力。

2.3 顶级球队造就顶级反击

纵观2012-2013赛季欧洲冠军联赛,反击进球的比例依旧很高,反击破门的经典进球比比皆是。常见的有4种反击类型:第一种就是传统的反击,始于场上较深的位置,经数次传球而快速转移,直入对方数名后卫之间的较大空挡并迅速射门,例如半决赛皇马对阵多特蒙德第二回合的82min,皇马球员后场断球直传右路,厄齐尔边路传中,本泽马近距离捅射破门;第二种就是集体反击,始于中场,2-3名球员通过快速流畅的配合直逼对方尚未组织好的后防线,如1/4决赛巴黎圣日耳曼对阵巴赛罗那第50min,巴黎圣日耳曼球员中场断球,伊布拉希莫维奇和帕斯托雷打出精妙配合,帕斯托雷单刀射门入网;第三种较先进的反击始于对方半场,往往来自前场阻截再次获得球权的结果(如前场区域的紧逼),如多特蒙德对阵皇马第一球,京多安前场断球,格策左路传中,莱万多夫斯基近距离铲射破门;最后一种类型就是个人式反击(单刀式),始于中前场,前锋自己得球(或抢断得球),利用个人技术能力创造机会并完成射门,如半决赛第二回合拜仁对巴萨,罗本右侧拿球凭借个人能力内切闪开阿德里亚诺,在门前11m处左脚弧线球入远角。

2.4 高压防守盛行

当今世界足坛有两种防守趋势,一是球队在失去球权后快速回撤至本方半场,形成密集、压缩的防守区域,一旦对手进入这个区域,对球施压并进行猛烈地逼抢;二是在对方前场或己方失去球权后即刻采取高压策略,如前场球员对持球人进行压逼,其他大多数球员以小组方式拦截对手的短传,球队后防线前压,实施“整体压迫”策略来获得球权,创造紧密单元,压缩或封堵对手的空间,旨在尽可能快地重新获得球权,甚至在进攻三区抢断对手直接射门得分。后一种防守策略被称为“高压防守”或“高位防守”。

从2012-2013赛季欧冠联赛中可以看出,高压防守的战术策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顶级比赛中,高压防守在许多比赛中被证明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就是凭借一贯的高压防守策略淘汰了众多豪门一路杀入决赛。例如半决赛拜仁对阵巴萨的两回合比赛中,拜仁从第一分钟开始就对巴萨进行全场紧逼,他们让对手难以轻松带球通过半场,即使巴萨球员最终推进到了前场,拜仁也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建立好稳固的防守体系。在拜仁前场球员的积极拼抢下,巴萨球员经常会在本方半场丢球。拜仁的压迫式防守使得巴萨的球员们都被压制到更加靠后的位置,首先是布斯克茨不得不退回到防线附近获得空间,而哈维则回到了后腰位置上难以组织攻势,伊涅斯塔则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去做本该由哈维完成的中场调度工作,无力再参与进攻。拜仁的高压防守策略成功的瓦解了巴萨的进攻,使得对方在两回合的比赛中毫无表现。

2.5 身体足球大行其道

本赛季欧冠四强分别为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德国的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两个国家球队之间的对抗也被人们认为是两种迥然不同风格的较量。西班牙的球队往往注重脚下技术,而德国的球队在身体方面更有优势,但是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经过两回合的比赛,拜仁和多特蒙德分别淘汰了各自对手成功会师决赛,尤其是拜仁两回合以7:0狂扫世界上技术最好的巴塞罗那队,向所有人证明了身体足球的强大威力。

以拜仁对阵巴萨的半决赛首回合比赛为例,本场比赛拜仁首发十一人平均身高达到了183cm,而巴萨只有175cm[2]。拜仁队拥有身高186cm的穆勒、190cm的丹特和189cm的戈麦斯,他们都是身强力壮、头球出色的好手,让巴萨在高空球防守时顾此失彼。根据表2显示,拜仁球员在本场比赛中共争顶头球14次,其中成功11次,头球成功率高达73.3%。高空轰炸战术无疑是拜仁克制巴萨的头号利器,穆勒首开纪录的进球,就是拜仁高质量空中作业的结晶。戈麦斯在禁区内形成支点做球给罗本,后者右路传中,身高190cm的中后卫丹特生吃阿尔维斯头球摆渡,穆勒在后点轻松将球顶进大门。身体上的先天优势让拜仁如鱼得水,无论是戈麦斯强悍的体魄做球,还是丹特泰山压顶般的头球摆渡,以及穆勒冲顶,高空轰炸对付巴萨最有成效。

表2 欧冠半决赛拜仁VS巴萨首回合比赛技术统计

拜仁的第2球,同样是利用身高上的优势“欺负”巴萨。罗本角球传中,穆勒后点高高跃起,再次利用身高的优势压倒阿尔维斯将球摆渡到中路,戈麦斯轻松推射破门。就这样拜仁利用自己的身体优势击败了世界上技术最好的球队,成功打开了通往最终决赛的道路。

2.6 控球不再决定一切

作为一项重要的比赛数据,控球率通常都是大多数人关注的重点。瓜迪奥拉打造的巴塞罗那队在过去的四个赛季里将控球做到了极致,也为球队赢得了两座欧冠的冠军奖杯。巴塞罗那的成功也引得很多球队的效仿,试图追求高控球率以赢得比赛。从表3中可以看到,本赛季巴萨仍以70.7%的高控球率位居各队榜首,而控球率排名前八的球队仅有3队进入了欧冠八强,曼城和阿贾克斯在小组赛即遭淘汰。最终的冠军拜仁慕尼黑也只以54.7%的控球率名列第五,而亚军多特蒙德仅仅以44.2%的控球率排名32支球队的倒数第三名,但它放弃控球的打法依然帮助球队接连战胜皇马、曼城、阿贾克斯等高控球率的球队,闯入了最终的决赛。

表3 2012/13赛季欧冠联赛控球率统计

事实上控球率和球队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如我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恒定。例如巴萨两回合对阵拜仁的比赛,如果单看传球方面的技术统计巴萨似乎牢牢的掌控着比赛场面,两场比赛巴萨的控球率分别为65.5%和59.7%,但是两场比赛,拜仁一共打了23脚门,其中9脚射正,打进了7个球,而巴萨则有19脚射门,但是只有5脚射正一球未进。因为控球率中包含为消磨时间而既不能直接作用于进球也不会导致本方失球的无效数据,所以仅仅依靠在本方中后场的控球,无法渗透到对手进攻三区完成威胁进攻,再高的控球率也是徒劳无功的。巴萨连续两个赛季在欧冠半决赛被切尔西和拜仁淘汰就说明了这一点。

2.7 换人调整策略必不可少

纵观2012-2013赛季欧洲冠军联赛的数据可知,在淘汰赛阶段的29场比赛中,共有174个换人名额可被使用,各参赛球队进行了154次人员更换。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比赛进行到第65-80min这个阶段换人次数最多,共有52次,占整个比例的34%,在比赛最后10min阶段共有45次,而在伤停补时阶段共有18次换人。抛开换上防守队员的因素不谈,16支球队进行的154次换人调整一共带来了6粒进球和4次助攻,贡献率偏低。

表4 欧冠淘汰赛阶段换人情况

分析欧洲冠军联赛淘汰赛阶段的比赛换人可知,这些人员调整耐人寻味。其中,在上半场的5次换人调整都是球员因伤不能坚持比赛;在80min前上场的球员有比较充足的发挥时间,因此也贡献了4粒进球和4个助攻。当然,战术变化并非就是更换球员,显而易见的是,一些人员更换并非是满足技战术需要而是缘于伤病或红牌,伤停补时阶段18次,换人调整大多可被视为是利用比赛规则而合理的拖延时间。耐人寻味的是,在温布利最终的决赛中,拜仁慕尼黑和多特蒙德的首发球员几乎打满了整场比赛,两队的4次换人调整几乎都是在伤停补时阶段进行的,这也说明在比赛双方势均力敌的情况下教练员的调整十分谨慎。

2.8 合理有效的战术是球队取胜的关键

足球战术是比赛中为了战胜对手,根据主客观的实际所采用的个人和集体配合的手段的综合表现。在顶级赛场上,球队战术安排的恰当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比赛的胜负,成功地组织战术和巧妙地运用战术是夺取比赛胜利的重要因素。

在本赛季欧冠联赛上,拜仁慕尼黑主教练海因克斯的调兵遣将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阵巴塞罗那的半决赛时,拜仁结合自己的身体优势针对巴萨设计了有效的战术,拜仁利用自己的高空轰炸、边中结合的立体进攻、高效的定位球、压迫性的前场逼抢一次次攻击巴萨的软肋,最后取得了两回合7比0的大胜。在决赛中面对多特蒙德的疯狂逼抢,拜仁充分利用场地和传球调动对方防守,最终凭借耐心的反击绝杀多特蒙德,夺得了欧冠奖杯。

2.9 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球队取胜的重要因素

现代足球快速准确、对抗激烈、时空狭小、攻防频繁的发展趋势,对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卡佩罗曾经说过:“技能、身体和声誉是欧洲冠军联赛参赛球队的根本要求,同时也需要勇气和果敢的精神去面对任何重大事项。”显然,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但若没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和永不放弃的信念将无法取得成功。

本赛季欧冠赛场上上演了多场逆转好戏,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1/4决赛第二回合多特蒙德逆转马拉加的比赛。比赛进行到90min时多特蒙德还以1比2落后,此时多特蒙德需要两粒进球才能晋级,所有人都认为马拉加将赢得比赛。但是多特蒙德人没有放弃,第91min胡梅尔斯中圈长传禁区右侧,苏博蒂奇停球传中,罗伊斯在门前8m处左脚推射入网,2比2。第92min,莱万多夫斯基传中,席贝尔左脚铲射被卡瓦列罗倒地封出,桑塔纳几乎在门线上将球推进,3比2,多特蒙德在最后70s内实现了惊天大逆转。倘若没有球员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就不可能为人们奉献如此精彩的比赛。

3 结论

从技战术的角度来看,本赛季欧冠联赛是一届高水平的赛事,并且对现代足球比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成功的球队始终以一个整体贯穿整场比赛,球星必须服从球队整体的利益。现代足球比赛中身体与技术重要性的争论还将继续,控球与反击两种截然不同的打法将在今后的赛场上继续证明自己的威力,欧洲冠军联赛作为世界上最顶级的赛事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1]杨次榆,张伟.2009年欧冠足球联赛防守技术运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49-52+60.

[2]何志林.现代足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42.

[3]沈国征.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意志品质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129-132.

[4]梁伟,吕国莹.第18届世界杯足球赛十六强中、前场个人攻击性防守情况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55-57.

[5]马磊,刘海舰.对足球比赛中传中球进攻战术的探讨[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3(3):90-91.

猜你喜欢
冠军联赛多特蒙德阵型
苦中作乐
欢乐世界杯之排兵布阵
“伤愈”多特蒙德明日再战
多特蒙德—本菲卡数据
4141阵型在现代足球比赛中区域防守的特点及分析
现代世界顶级冰球比赛阵型变化与防守理念
2014年巴西世界杯4-2-3-1阵型与4-4-2阵型边后卫技战术行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