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高校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因素及对策的研究①

2014-08-15 00:54张晓通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质

张晓通

(山西管理职业学院 山西临汾 041051)

体能素质是人在遗传及后天培养中得到的心理素质、生理功能以及形态结构的结合特征,其包括心理的发育、生理机能、运动能力、身体形态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体能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对国家经济发展及社会问题有重要作用及意义,尤其是高校学生是将来社会发展及技术革新的动力及支撑,高校学生的体能素质的锻炼及培养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学生体能素质在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高校学生在肥胖、肺活量以及不良作息等情况下,体能素质不断下降,逐渐受到社会及学校的广泛关注。

1 我国高校学生体能素质现状

当前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体能素质不断下降,锻炼花费时间少,肥胖等因素在学生中间人数增多,学生的心肺功能、耐力状况等相关指标逐渐下降。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曾经指出,经过全国青少年体质的健康调查及高校学生体质监测的分析,近10年国家青少年体质逐渐的持续下降,有1/4的男生达到肥胖标准,高校大学生近视比例达到90%以上,有氧耐力素质的达标率在50%以下,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逐渐增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况,对这些状况的存在,说明高校学生体能素质越来越低[1]。

2 高校学生体能素质下降原因

2.1 生活条件改变,减少人员锻炼意识

现代化的生活条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出门坐汽车、上楼乘电梯等情况让人们在生活中减少了锻炼,高校学生都处于生活物质条件较好的家庭,家里不用做家务活,出门有车接送,在学校出现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学霸等,部分学生经常在宿舍长时间对着电脑,或者长时间呆在学习室。人员锻炼的意识越来越弱,对健康运动不重视,在体育课中对各体育项目不感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只愿做体育精神的观看者而不做参与者。

2.2 应试教育促使学生轻运动重学习

应试教育下成长出来的高校学生对于文化成绩过分的重视,把学校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学习课程上,同时教师对学生布置较重的学习任务,学生长时间处于学习之中,缺少体育锻炼。从高中到大学、学校到社会、教师到家长,都是重视考试的成绩、学习的好坏、工作的优劣,对体能素质锻炼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国家在相关政策中规定对高校学生要每天锻炼一小时,而真正落实这项制度的人占少数。

2.3 学校设施资源不足打消学生锻炼积极性

部分高校在近些年增加了学生招生,数量急剧增加,而校园内的体育设施及相关锻炼资源没能跟上学生生源的增加,让部分运动场、器材室及锻炼场地都人满为患,想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员逐渐消除锻炼的积极性。部分民办高校对于体育设施经费的投入较少,为了节省教学资源或减少教学课程,减少计划中学生的体育课程,让学生没有锻炼的场地设施,也不能从足够的体育课程中得到锻炼。部分学生则大部分精力放在电脑上网及游戏上,或者忙于学习或社交,体质健康没有顾及。

2.4 体育教学及家庭社会教育不利学生体育锻炼

在部分高校学生对于课堂安排中的体育课程不感兴趣,主要是教学的科目数量少,内容单调,让学生失去锻炼的兴趣。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教学沿用传统项目、传统方法,学生在体育课程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对体育锻炼减少[2]。社会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也会感染高校学生的一言一行,社会或家庭没有好的体育锻炼氛围,学生也难以爱好及热衷于体育锻炼。

3 我国高校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对策

3.1 增加体育锻炼意识

通过各种宣传方式及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保持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倡导多走路、多锻炼、多爬楼,家庭中教育多帮助父母做家务活,通过平时生活中的运动来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能素质,从思想上让学生知道身体体能素质的重要性,体育锻炼的必要性。

3.2 推广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

在校园内宣传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在休息过程中穿插体育锻炼项目,让体育锻炼能有效的结合到学生的应试思想体系中,让学习与运动互相提高增长。培养学生的耐力性大、需要艰苦意志品种的体育运动,增加学生意志培养,从而让学生能在运动中找到锻炼的价值,在生活及学习中有效的应用。

3.3 增加体育设施建设及投入

对于学校体育设施、器械及场地不足的高校,要增加体育项目的建设投资,从硬件设施上让学生的体育锻炼有保证,体能素质才能得到提高。学校要按照高校的学生位置分布、学生人数多少以及学生的喜好调查来增加体育项目设施的建设。满足学生偏好体育项目的锻炼,增加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3]。

3.4 丰富体育教学,提高社会及家庭体能素质提高意识

在高校通过增加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增加教学项目及教学方法,从体育课堂上来提高学生增加体能素质的思想,从而促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的锻炼中。社会及家庭也要增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潜移默化影响带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学生能自觉、自发、自愿的提高自身体能素质,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及工作中。

[1]李桀.福建省大学生体质状况下降的分析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3,22(2):27-29.

[2]刘相林.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2(1):131-132.

[3]姜志明,吴昊.中日大学生体质与健康测试标准的比较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27(5).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体育锻炼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