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考下的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①

2014-08-15 00:54徐雪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6期
关键词:中考技能教学模式

徐雪涛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学校 江苏苏州 215028)

上海崇明中学在1979年试行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后,经历了17年的不断改革,直到1996年全国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体育考试试点工作,从中获得了丰富、宝贵的经验,逐步扩大了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1997年起,由原国家教委体卫艺司与基础教育经过不断的研究、讨论、调查等方式,逐渐将体育考试制度进行规范化,并决定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逐步实行体育中考。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地区在体育考试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许多改革和创新,但是在基层的体育教学实施过程中却产生了违背改革初衷的局面,导致很多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都是围绕着中考项目在死练,从另一层面来讲又回到了以应试的模式来摧残学生,学生到最后只会中考的两、三个项目,身体素质全面下滑,导致这些原因还在于我们初中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现通过对初中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来寻找改革措施,争取能有所改变。

1 初中体育教学现状

1.1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化

长久以来,传统教学模式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形成固有的教学习惯,基本上将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按以下几部分实施,即开始部分:体育委员集合成四列横队,然后向教师报告情况;准备部分:教师口令指挥学生沿操场慢跑几圈,接着就是由体育委员(极少数情况下由体育老师)带领大家做着每课都一样的几节徒手操;基本部分:每节课重复练习着中考的一到两个项目;结束部分:简单总结,学生回收器材下课。在这四部分中,着重突出基本部分的重要性,从而简化了其他几部分在教育和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重要性。这种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受到了限制,更别提在课中发挥什么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在教材、教学器材场地上也趋向于简单化,不思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从而达不到新课标所要求的全面性发展需要。

1.2 体育教学内容、方法的单一化

由于体育中考项目的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形式过于单一,这样一来很容易把这些考试项目转变成具体的教学内容,加上考试的评价方式偏向于简单化,致使体育中考成为初中体育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就练什么,这样一来,在三年的体育教学中基本围绕中考项目在进行反复训练,例如在50m的教学中,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教师基本上都是在做完准备活动后,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的口令指挥下不断的进行30m或者50m的重复跑练习。由于教学内容、方法的单一化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对参加体育锻炼表现出冷漠、逃避的状态,经常出现以某些无关紧要的小毛小病为借口、女生以生理期为由逃避上课的现象,这些情况都是基于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为了追求分数而使一些体育教师产生对教材教法的缺乏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后果。

1.3 学生运动技能的单一化

通过对高中学生的运动技能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只会中考的两三个项目,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停留在中考过线的技术层面上,对于其他的运动项目几乎不会,特别是女生,对于球类项目几乎处于盲点,而男生对于中考项目以外的运动技能也仅仅是略懂皮毛而已,更别谈对体育在促进身心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方面的了解,这些现象严重违背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上的要求。

2 初中体育教学改革策略

2.1 强调课堂教学模式的多样性

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加强过程性评价,充分实现教与考的有机结合,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平时体育行为习惯的培养,促进体育运动技能的形成,达到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在课的设计中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安排以及技能学习与心理发展进行综合运用,促使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创设情境、确立目标—自主探究、掌握新知—反馈交流、启发导学、释疑解难—强化练习、总结巩固的结构,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真实的还给学生,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意识。

2.2 强调教学方法、手段的多变性

在新课程标准体系下,体育教学应围绕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个中心进行,那么,要想学生能全身心积极投入到体育课中去,就必须先了解学生的需求,触动他们对体育产生兴趣,并能在体育课中获得快乐,所以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强调教学方法、手段的多变性,多采用趣味游戏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多媒体运用等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避免枯燥乏味的反复跑练习,采用追逐类、反应类、小组比赛类等游戏代替,运用小组合作,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运动量、高负荷强度练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 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多向性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学体育学习不仅仅有助于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更有助于为体育技能的提高和健康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多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尽量避免学习内容的单一指向性,不要仅仅为了体育中考项目而学习,应扩大教学内容选择性和运用性,多方面来加强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运动素质,在课程安排上不要仅仅上中考项目,可以多涉及一些其他项目的课,例如体育教学中器械体操项目,它们的锻炼价值相当高,能促进人的身体平衡、协调和力量等素质,又如武术项目可以提高人的柔韧性和灵敏性,还有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意识,因此我们在每学期安排教学计划时,应从全面发展学生方面考虑,多方向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为基点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在整体课程设置上,可以从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修课、专项提高课、体育保健课等多元化发展方向转变,以满足学生在提高运动技能方面的需求。

2.4 强化概念,转变观念

随着体育教育的发展和“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被再次提出,应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含义,即以体育教学为措施和载体,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目的,来组织实施课堂教学。在新教育环境形势下,要想真正体现“体育”的“健康”作用,就必须在体育教学中,将原有的单纯传技转变成一切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为了避免“应试教育”现象的发生,体育教师必须正确认识“体育与健康”的实质内涵,围绕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在强化概念的同时,还要提升学校领导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将学校体育制度规范化、科学化,尽量避免产生将中考达标率作为评价体育教学工作的唯一指标。另外,还要改变学生和家长的想法,不要总是停留在“应试教育”水平线上,为考而学,从而导致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3 结语

总之,要真正落实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真正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探寻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调整,促进协调发展,使体育课堂教学整体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兴趣,从而实现终身体育教育的目的。

[1]邹师.体育教学模式分类及其应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3).

[2]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研究,1988(5).

[3]杨贵仁.正确认识体育考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J].中国学校体育,1998(1).

猜你喜欢
中考技能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2020年中考作文备考点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劳动技能up up!
中考“三数”大扫描
拼技能,享丰收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练习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