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分析①

2014-08-15 00:54蒋媛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6期
关键词:体育场馆场馆经营

蒋媛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8)

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分析①

蒋媛

(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上海 200438)

近几年,受大型体育赛事影响,我国体育场馆在数量、资金投入及场地面积等上面有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但也暴露出大量的问题:在地理位置、项目类型、经济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同时场馆又受到政策、体质、经费、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其效益不高,存在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调查、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围绕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所存在的问题,提出 “创新管理模式,多元化经营及树立公共服务理念,完善场馆税费扶持政策”等对策与建议。

公共体育场馆 管理模式 场馆运营

1 研究目的

目前我国拥有近6000座大型体育场馆(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跳水馆等),其中大部分属于国有场馆,同时学校系统所占的比重最高,伴随各类大型体育赛事的竞相举办,我国在场馆数量、资金投入、场地面积等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与改善。但与13亿人口相比,仍存在场地数量较少、质量不高等问题,并且其中多数场馆是为举办大型赛事而量身定制的,其在地理位置、项目类型、经济结构、功能布局等方面也存在失衡现象,同时也受场馆政策、体制、经费、管理、运营等方面的制约,导致其在赛后开放率并不高,存在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矛盾。所以,探索新型的体育场馆管理经营模式,己经成为社会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以“公共体育场馆、场馆运营”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等期刊网站收集大量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查阅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经济学、营销学、体育蓝皮书等相关领域书籍,并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检索了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及各界全运会场馆概况。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社会体育、场馆管理运营、体育赛事市场开发方面的几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全面探讨了目前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针对场馆赛后管理运营等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意见。

2.3 逻辑分析法

以管理学和体育营销相关理论为逻辑起点,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归纳,以及访谈结果的演绎、推理、论证等过程,并与目前的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完成本文的逻辑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

3.1.1 运营管理模式多样化

为使体育场馆产生更大的效益,各级体育场馆的经营理念不断突破,运营模式得到创新,在承包责任制、租赁经营、股份制运营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同时又接近世界先进水准的体育场馆经营思路,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第一类为全额预算管理模式,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直接管理并由地方财政全额承担场馆设施的所有运营费用。另一类为差额预算管理模式,由政府的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对场馆及设施实行维护费、体育健身器材及相关设备购置费和人员经费等定项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少数实行以收抵支定额补助的差额预算管理。

(2)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其是在不改变体育场馆产权性质和功能定位的前提下,产权主体委托社会组织(社会团体、企业)进行委托运营管理的一种托管模式。

(3)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管理模式,运用管理企业的模式来管理事业单位,采用企业中广泛运用的科学管理方法,协调好事业单位的各项活动及资源,提高事业单位运作效率,降低其管理运营的成本,取得更大的社会与经济双重效益。

(4)PPP运营管理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由政府投资建设场馆,私人部门或企业承包整个场馆的管理运营活动,私人部门或企业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由双方共同承担风险。

(5)星级酒店式经营管理模式,借鉴星级酒店管理模式,运营程序涉及设施规划、选址、投资结构、后期商务管理、人力资源计划、营销计划、项目创新以及公共安全等问题,整个运营程序由专业的管理团队来运营。

(6)物业公司管理模式,是以大型专业物业公司为管理实体,实现体育场馆的区域化和整体性综合经营管理,以提供综合性、全方位、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

(7)租赁经营管理模式,是指场馆通过租赁经营的方式将其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场馆所有人将场馆以合同的方式出租给承租方,并且向其收取租金,在合同里明确双方的权责。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承租者的经营积极性,同时也利于改善场馆赛后闲置的情况,提高场馆运营效益。

3.1.2 场馆运营内容丰富

我国体育场馆的经营内容体现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并存”的特点,经营结构逐步完善,体育竞赛表演、运动休闲、体育培训、咨询、体育集资、体育游乐业及业余体育俱乐部等体育本体产业蓬勃发展,餐饮、住宿、体检等配套服务项目也不断增加,场地冠名权、广告、连锁经营等无形资产开发的项目不断拓展,形成了对公共场馆资源全面开发利用的新局面。

3.1.3 经营状况有较大的改观、多数场馆设施收支相抵

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体育消费不断增加,群众的健身需求也日益高涨,多数公共体育场馆通过积极对外开放,开展多种经活动来满足大众需求,同时场馆拓宽了其经营范围,较早前相比,经营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扭转了常年亏损的局面。目前,我国涌现出一批公共体育场馆能够做到收支相抵,其中有上海东亚、广州天河等年收入高达数千万元的公共体育场馆,但多数场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政府拨款和上级补助影响。

3.1.4 公共体育场馆人力资源配备方式趋于多元化,但专业化程度仍待提高

公共体育场馆人力资本配备方式逐步呈多元化,事业单位考试、面向社会招聘都成为其吸纳人才的手段,而且工作人员的学历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员工多数为大专或本科学历,专业化程度较低,多数人员不具备体育管理与营销能力,缺乏综合性的场馆管理人才。

3.2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存问题

3.2.1 场馆赛后运营与城市生活脱节

我国体育场馆赛后运营一个突出的特点即是与城市生活脱节,场馆多实行封闭式管理,采用围墙,绿化带等将场馆通过几个固定的大门对外联系,部分场馆大门有专人值班,通常情况下不对外开放,造成场馆赛后无人光顾,人流量严重流失,限制了场馆的健身、餐饮、商业等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项目开发与附属配套设施的赛后利用。

3.2.2 体育场馆能源费用和税费负担较重

由于体育场馆在服务竞赛、健身和开展各类经营时有收费行为,各地财税部门便将体育场馆作为商业企业而收取多种税费,主要包含: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文化事业建设费等多种税收,并且许多地方对体育场馆的能源使用费也完全按照商业标准收取。同时,体育场馆运营管理需要人力、水电和维护等各种成本支出,由于场馆需秉承公益性,满足大众健身消费需求,所以一般采取低收入措施,导致场馆在公益性运营时负担沉重。

3.3 对策与建议

3.3.1 以举办大型活动为主兼顾全民健身,积极实现多元化运营

借鉴国外和现代奥运会场馆运营经验得出,我国大型赛事综合场馆事后运营主要以组织大型体育、文化商贸、政治活动为主。通过举办大型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场馆规模巨大的优势,使数量众多的坐席得意充分的利用,同时有助于提升场馆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也有利于场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运营。而专业性的场馆应利用其场馆功能,积极对社会开放,可以效仿上海东方体育中心运营模式,通过举办各类世界大型单项体育赛事,并于赛后向社会开放,提供公益性服务,使得场馆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并且为全面健身提供专业的活动场所。

3.3.2 积极进行市场开发,探索创新型营销手段

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运营理念的创新,需要从满足群众需求的传统经营观念转变为既满足群众当前需要,又要不断创造群众需求的新的经营观念,进而获取更大的市场利润,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几类营销策略:(1)会员制营销策略,通过定期举办各类会员活动或通过信息渠道通知会员最新场馆动态及优惠信息来保持与老顾客的联系;(2)网络营销策略,通过聘请专门的市场开拓人员进行网络营销(提供健身场地预订服务、文艺汇演票务预订服务,赛事信息咨询服务等)以及广告宣传;(3)公益营销策略,与中小学校合作,定期开展免费的健身教学活动和体育健身讲座,宣传场馆公益性。(4)品牌服务营销策略,通过提供不同类别的服务:白金服务、贵宾服务、基本服务满足低收入人群和高端收入人群的健身需要,形成品牌效应。

3.3.3 完善场馆税费扶持政策,促进场馆服务业发展

由于场馆税收负担较重,同时又需提供具有公益性和正外部性的社会服务,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调整并完善相关政策制度,以鼓励场馆积极对外开放,促进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在税收方面,减轻或免去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等。在场馆的用水、用电等能源政策方面,建议按照民用或行政事业标准征收,以减轻场馆在能源方面的支出,降低场馆运营成本,减轻其负担。并且政府应迎合时代潮流,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以促进体育场馆服务业的发展快速。

大型体育场馆是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协调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管理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体育工作的重点,希望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在未来的管理运营道路上提供一些参考。

[1]庄永达.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民营化经济伦理探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1):10-13.

[2]李丽华,张黎明,蔡捷.大型体育赛事场馆赛后运营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27(6):26-27.

[3]陈元欣,王健,张洪武.后奥运时期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现状问题及其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8):26-30.

[4]刘璇.中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5]刘佳.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以8座公共体育场馆运营为例[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

[6]江和平,张海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08-2010)[M].2010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7]钟天朗.体育服务业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赵钢,雷厉.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G80.05

A

2095-2813(2014)09(b)-0150-02

蒋媛(1990—),女,浙江东阳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体育场馆场馆经营
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研究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政府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化解策略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创新标准打造绿色雪上运动场馆
冬奥之约,场馆先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黄磊 爱需要好好经营
场馆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