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作用

2014-09-04 01:59柳爱书曹静洁周爱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综合征护理人员实验组

柳爱书, 曹静洁, 周爱泉

(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 湖北 潜江, 433100)

脑震荡伤后综合征是指患者因各种脑外伤后表现出头痛、头晕、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失常、焦躁和抑郁等症状,且长时间得不到改善。由于脑震荡具有突发性,患者虽无明显的颅脑器质性损伤,但由于伤后诸多不便因素,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1]。临床上治疗通常采取小剂量药物和护理干预。心理护理旨在通过多种干预方式积极地影响患者心理状况,达到改善患者自理和生活能力的目的[2]。为了进一步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震荡伤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本研究对脑震荡后并发焦虑抑郁综合征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1月在湖北省潜江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焦虑抑郁综合征的脑震荡患者84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4~48岁,平均(37.0±4.7)岁,病程为2.0~4.3年,平均病程(3.0±0.6)年;实验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7~46岁 ,平均(35.0±5.2)岁,病程2.0~4.5年,平均病程(3.0±0.8)年。2组患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自接受治疗当日起连续观察48 h, 卧床休息,伤口感染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药物治疗:胞二磷胆碱0.75 mg加入至 10% 葡萄糖液500 mL, 静脉滴注,每日1次, 5~10 d为1个疗程;吡拉西坦0.8 g, 口服,每日3次, 4周为1个疗程。

1.2.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 ① 探寻发病因素:回顾分析引起患者脑震荡的原因,并针对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② 患者情绪护理:鉴于患者因出现脑震荡而导致自身心理情绪不稳定,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有效的安慰、呵护等,使患者排除心理障碍,积极接受治疗及护理; ③ 健康教育宣传指导:耐心为患者说明脑震荡的原因、病情的发展与变化,及时解除患者疑虑,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同时采取有效方式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康复工作; ④ 精神分析护理疗法: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精神情况进行评估,通过量化分析和及时反馈,减少患者因焦虑抑郁而发生的不良事件; ⑤ 心理暗示护理:治疗中,患者往往会夸大自己的病情,护理人员因尽量采用积极的语言鼓励患者,增强患者信心,尽量避免模棱两可的回复。要合理运用“内模拟”方法,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反馈。同时结合“替换定律”,运用不同的心理暗示过程,使患者对已自身疾病有一个崭新且积极的认识[4]; ⑥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分为验证和行为计划两部分实施,鼓励患者通过参加实践,自我否定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产生的错误认识[5]。

1.3 疗效判定

治疗期间观察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变化,于治疗结束时评价疗效。显效:头痛,恶心呕吐症状消失,脑电图恢复正常;有效:上述症状减轻,且脑电图改善明显;无效:上述症状无明显改善,脑电图无好转。同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进行评估。两表均包含20个选项,分为4级评分。SAS标准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标准分≥53分为有抑郁症状[6]。同时向患者发放自制满意度评估量表,主要包括对护理水平,服务态度,交流沟通,生活质量等方面的评价。满意度评估量表包含15个选项,分4级评分。≥50分为非常满意,40~50分为满意,30~40分为一般,<3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显效30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2.9%(39/42),2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无效患者中,1例因出院后突发昏迷,确诊为硬膜外血肿,经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余4例继续服用药物治疗并与出院3月后复查,症状好转。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对比

治疗前,2组患者间SAS和SDS 差异比较,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下降(P<0.01); 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实验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情况对比

实验组患者非常满意27例,满意12例,护理满意度为92.86%(39/42);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11例,满意15例,护理满意度为61.90%(26/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s) 分

3 讨 论

脑震荡是指因头部遭受外力打击而引起的短暂性的脑部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短暂性昏迷以及近事遗忘等症状,但神经系统检查无任何阳性体征[7]。脑震荡伤后症状群涉及躯体症状,认知症状和行为及情感症状。脑震荡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躯体损害,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应激。临床上,脑震荡患者常并发焦虑抑郁综合征,除积极的药物治疗外,患者康复情况还取决于自身如何以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抗应激能力,因此对患者的心理调节也十分重要[8]。

社会心理学研究[9]表明,引发康复期患者心理问题的因素包含患者自身认识不足、经济负担、家庭和社会因素,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均可导致患者对战胜疾病缺乏信心。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充分了解治疗以及护理过程,掌握自身疾病变化规律,从而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护理过程中的依从性,最终达到临床护理要求[10-11]。本研究中,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案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针对疾病起因、进展环节,制定了一系列健康宣教活动并贯穿整个护理过程。针对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症患者,制定了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合理运用心理暗示,运用积极语言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研究中通过认知行为调动患者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到治疗中。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SAS和SD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还能够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12]。心理护理干预实施建立在和谐的护患关系之上,本研究中,护理人员定时评估患者精神状况,通过反馈调整心理干预措施,这样不但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同时患者不同程度的需求也得到了满足,试验结果显示,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86%(39/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90%(26/42)。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健康宣教,及时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并对患者心理变化情况作出可靠评估,从而达到缓解焦虑抑郁的心理,增加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1] Tsaousides T, Ashman T A, Gordon W 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Brain Impairment, 2013, 14(01): 63.

[2] 李玉珍, 何焕金, 林东如. 脑出血恢复期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J]. 吉林医学, 2012, 33(9): 1968.

[3] 刘芳宜, 朱丽明, 方秀才, 等. 三种不同心理测评量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 抑郁状态的评估[J]. 胃肠病学, 2012, 17(2): 106.

[4] Michael R B, Garry M, Kirsch I. Suggestion, cognition, and behavior[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2, 21(3): 151.

[5] 吴艳, 许冬梅, 李菲菲, 等. 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4): 394.

[6] Kroenke K, Spitzer R L, Williams J B W, et al. The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somatic, anxiety, and depressive symptom scales: a systematic review[J]. 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 2010, 32(4): 345.

[7] 王桂丽, 许明涛, 狄旭. 对120例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综合征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价[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1): 51.

[8] Brunger H, Ogden J, Malia K, et al. Adjusting to persistent post-concussive symptoms following 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subsequent psycho-educational intervention: A qualitative analysis in military personnel[J]. Brain Injury, 2013, 28(1): 71.

[9] Rutledge T, Redwine L S, Linke S E,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s and cardiac rehabilitation for improving clinical outcomes and depression amo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J]. Psychosomatic medicine, 2013, 75(4): 335.

[10] 华丽. 心理护理干预对颅脑外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1): 1901.

[11] 杨粉英, 庄志清. 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6(6): 55.

[12] 季玲. 重型颅脑外伤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J]. 全科护理, 2011, 9(9): 2379.

猜你喜欢
综合征护理人员实验组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考前综合征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